趙春山觀點:中共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台應超前部署

2023-04-18 07:00

? 人氣

福建平潭島是中共對台的綜合實驗區,有多項先行先試的惠台政策。(林庭瑤攝)
福建平潭島是中共對台的綜合實驗區,有多項先行先試的惠台政策,然而,惠台措施隨著兩岸關係緊張,邊際效應遞減。(資料照,林庭瑤攝)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1月已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從2.7%上調為2.9%;對大陸經濟成長預測,也上調至5.2%。近期各國政要頻頻訪中,就是覬覦大陸的經貿實力。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帶著240名商界領袖訪中,直言目的是吸引中國前往巴西投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訪中,親中言論遭外界批評,但帶回160架空中巴士(Airbus)訂單。

《紐約時報》駐柏林記者艾迪(Melissa Eddy)於本月12日撰文「當美國試圖孤立中國,德國公司卻向中國靠近」,頗能代表歐洲人的想法。這篇文章的結論引用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的經濟顧問庫基斯(Jorg Kukies)的話說,德國必須在經濟利益與國家安全兩者間維持平衡。他表示:「我們希望對中國採取積極的做法,而不是反華的做法。」

民共關係目前只有對抗沒有對話,因此蔡政府無意也無力對中共積極有所作為。對岸掌握「貿易壁壘調查」的主動權,會如何出招?成為台灣內部關注的議題。首先,蔡政府希望啟動與爭端方的磋商,但沒有九二共識這個「通關密語」,恐是不得其門而入;其次,如提交WTO處理,但對岸不願兩岸問題國際化;第三是進一步限制台灣產品進口。

經濟是國家執行對外政策的工具,戰後美國即運用「最惠國待遇」(MFN)對蘇聯集團採「區別待遇」(differentiation),企圖進行分化。但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經濟制裁常常產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後果。歐洲國家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採取制裁行動,也讓自己付出了代價。

台灣多項民調顯示,兩岸經貿往來未受兩岸關係緊張的影響,受訪民眾多數希望持續加強兩岸經貿交流。蔡政府上台後拋出「新南向政策」,希望逐步減少對大陸的依賴;但數據顯示,台灣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較馬政府時代有增無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從當初推動「三通四流」開始,就一直強調兩岸經貿交流的重要性。在共產黨人眼中,經濟是「下層基礎」,只要兩岸能「一起賺世界的錢」,就能為「兩岸一家親」,累積充分的物資基礎。

「無風不起浪」,我認為馬英九這次大陸之行,有如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讓對岸看清楚民進黨有人已把「台灣人」放在「中國人」的對立面。由於兩岸關係已從內部矛盾演變為敵我矛盾,因此對岸學者才會公開表示,大陸惠台政策取向失去了「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的政治基礎與前提條件

單純就經濟規律看,兩岸經貿早就從互補走向競爭,如果再添加政治因素,則未來會出現從競爭升高為對抗的可能。面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台灣應有「超前部署」的準備。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