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羋妡觀點:孔子後代是台灣型男,他揭開孔府瑰寶神秘面紗……

2023-03-04 05:50

? 人氣

「至聖先師」孔子逝世至今2500年,「典型在夙昔—孔府瑰寶大展」3月2日在東吳大學城區部揭幕,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濃眉大耳、高大英挺的身影,彷彿孔子再現,特展展期至3月28日。(圖/東吳大學提供)

「至聖先師」孔子逝世至今2500年,「典型在夙昔—孔府瑰寶大展」3月2日在東吳大學城區部揭幕,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濃眉大耳、高大英挺的身影,彷彿孔子再現,特展展期至3月28日。(圖/東吳大學提供)

「至聖先師」孔子逝世至今2500年,孔府血脈延續不輟,在世界上是非常獨特的存在,家譜之長已經列入金氏世界紀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還有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有著和文獻中描繪的孔子同樣的濃眉、大耳以及高個子,英姿勃發、氣宇軒昂,他可是道道地地在台灣出生成長的型男。孔垂長今將傳家瑰寶展現在大眾面前,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和影像,呈現出孔府清晰的傳承脈絡,難得一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30303-1.	孔府瑰寶大展會場,貴賓們正在欣賞「孔子盛蹟圖」冊頁書,圖左前方長者為前外交部長、前監察院長錢復,由主辦人之一唐瑜凌導覽。(圖/作者拍攝)
孔府瑰寶大展會場,貴賓們正在欣賞「孔子聖蹟圖」冊頁書,圖左前方長者為前外交部長、前監察院長錢復,由主辦人之一唐瑜凌導覽。(圖/作者拍攝)

文獻中的孔子像  後人尊崇描繪而成

孔子(西元前551-479)祖先是周朝時受封於宋國的商代王室後裔,他生於春秋末年時的魯國(今山東曲阜),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世敬稱他為孔子或孔夫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目前所見的孔子像,都是後人根據文獻資料記載所描繪出來的。漢代的墓室壁畫時常出現「孔子見老子圖」,但只是概略的形貌,唐代吳道子曾畫《孔子行教像》,台北故宮珍藏的《至聖先賢半身像》圖冊是以孔子像為開端,繪製時間在元代文宗至順元年(1330)追封孔子各大弟子公爵之位以後。

2.	台北故宮珍藏的《至聖先賢半身像》圖冊是以孔子像為開端,此畫像濃眉、顴骨部份很有肉、大耳,繪製時間在元代文宗至順元年(1330)。(圖/故宮open data)
台北故宮珍藏的《至聖先賢半身像》圖冊是以孔子像為開端,此畫像濃眉、顴骨部份很有肉、大耳,繪製時間在元代文宗至順元年(1330)。(圖/故宮open data)

故宮另典藏有清道光時期的《至聖先師孔子像》,是線描版畫,描繪孔子濃眉封鬚,冠服端整,持笏正坐。由手勢和面部張口露齒的表情推測,所繪應該是《論語鄉黨》所記孔子「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的樣子,也就是在朝廷上見天子陳述政事的情形。

230303-3.	孔子持笏在廟堂之上,依古代禮制,諸侯士大夫須持笏見天子,在天子面前如果需要指畫說明,必須用笏才行。旁頁文字為自周至隋歷代帝王對孔子的追封。(圖/故宮open data)
孔子持笏在廟堂之上,依古代禮制,諸侯士大夫須持笏見天子,在天子面前如果需要指畫說明,必須用笏才行。旁頁文字為自周至隋歷代帝王對孔子的追封。(圖/故宮open data)

《孔子聖蹟圖》則是記錄孔子一生行跡的連環圖畫,自古以來有幾種版本,這次展出的是國民政府遷台後,大成至聖先師首任奉祀官孔德成(孔子第77代嫡長孫)和他的老師雪廬老人、以及畫家江逸子,經過詳實考據、剔除穿鑿附會或無稽傳說後,在1970年初完成的(註1)。

孔子的生平事蹟  歷代考訂辨證多

不只畫像版本多,有關孔子生平事蹟,歷代也有多種考訂辨證。《史記‧孔子世家》一直是中國史學作品的重要典籍,而國學大師錢穆則是綜合司馬遷以下各家考訂所得,重新為孔子作傳。

根據錢穆所著《孔子傳》內容,孔子生於士族之家,父親名為叔梁纥,娶魯之施氏,生九女,無子。有一妾生男,但病足、不良於行;叔梁紇中年以後再娶顏氏季女名徵在為妻,生下孔子,孔父在孔子約三歲時過世。

孔子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民國25年(1936)在山東曲阜孔府結婚照,孔德成時年16歲娶17歲孫琪方為妻,孫琪方系出名門,祖父是晚清名臣孫家鼐,當時堪稱世紀婚禮。右為晚年孔德成和長孫孔垂長及曾孫合照。(圖/孔府提供)
孔子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民國25年(1936)在山東曲阜孔府結婚照,孔德成時年16歲娶17歲孫琪方為妻,孫琪方系出名門,祖父是晚清名臣孫家鼐,當時堪稱世紀婚禮。右為晚年孔德成和長孫孔垂長及曾孫合照。(圖/孔府提供)

孔子自幼習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曾在20多歲時任職乘田、委吏,主管牛羊放牧等事、是很基層的小官,但也做得有聲有色。年過30後在家收徒授課,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教導為人大道為職業的教育家。孔子50 歲後再出仕、任魯國中都邑宰擢大司寇,頗有績效,爾後辭官、和弟子周遊列國去。

除了史記,孔子言行、事蹟和周遊列國的見聞,多半見諸於《論語》、《孔子家語》或諸子百家經史故事中,孟子推崇孔子為「聖之時者」,亦即這些經典智慧最能順應時勢發展、在哪個時代都適用。但孔子婚姻、家庭生活的文獻則極少見,僅略知孔子19歲娶妻亓官氏、20歲生子鯉(字伯魚),相關的考訂和辨證自然是由文史專家研究,我只是好奇,西方哲人蘇格拉底很幽默的說有悍妻可以成為「哲學家」,那麼孔子的妻子不知會是什麼樣的女子?成就她夫婿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大聖人!

230303-孔府血脈延續至今2500年,因時間最長、譜系最為完整,被譽為「世界譜牒之冠」,也列入金氏世界記錄為「世界最長家冊譜」。(圖/孔府提供)
孔府血脈延續至今2500年,因時間最長、譜系最為完整,被譽為「世界譜牒之冠」,也列入金氏世界記錄為「世界最長家冊譜」。(圖/孔府提供)

孔氏擁世界最長家冊譜  康熙御筆曾為孔府瑰寶

孔府瑰寶中的《孔子世家譜》,是這次特展一大亮點。修譜沿革上溯自《史記‧孔子世家》,繼有《康熙譜》、《乾隆譜》、《民國譜》、《新續譜》,因延續時間最長、譜系最為完整,被譽為「世界譜牒之冠」,也列入金氏世界記錄為「世界最長家冊譜」。

孔氏家譜每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孔德成一生經歷兩次大修譜,第一次在民國19年(1930),當時他只有10歲,修譜歷時八年完成;第二次是在民國87年(1998),歷時十年完成並於2009年出版。這次修譜打破傳統,首度將女性和韓國孔氏後裔入譜,全譜人數達到180萬人,500多萬字,且已數位化。

1930年,年僅10歲的孔德成(前排個子最小者)主持「孔子世家譜」修譜事宜。   (圖/孔府提供)
1930年,年僅10歲的孔德成(前排個子最小者)主持「孔子世家譜」修譜事宜。 (圖/孔府提供)

孔府瑰寶中、清康熙皇帝親筆寫下的「萬世師表」四個大字非常醒目,字體敦厚、下筆沉穩、力道勻稱、收筆峻快果決,是崇尚儒學的康熙、罕見的御筆大字佳作。

據孔子第67代嫡長孫孔毓圻《幸魯盛典》記載: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聖祖南巡到曲阜,親自拜訪孔子故里,並頒賜親筆書寫「萬世師表」榜書,懸掛在大成殿中。次年更下詔摹搨,頒發給天下文廟,「萬世師表」四個字,因此成了孔子的最佳代稱,而此匾額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台南孔廟大成殿內,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塊匾額。康熙御筆原件,本來是孔府文物,曾被誤以為在文化大革命中燒毀,事實上是由孔德成護送來台灣,後典藏於台北故宮且經文化部核定為國寶。(圖7)

康熙御筆「萬世師表」(上)本為孔府文物,後捐贈台北故宮典藏,被核定為「國寶」。    目前台南孔廟懸掛此摹拓後的萬世師表匾額,是該廟歷史最悠久的匾額。(下)(圖/ 故宮open data+作者拍攝)
康熙御筆「萬世師表」(上)本為孔府文物,後捐贈台北故宮典藏,被核定為「國寶」。 目前台南孔廟懸掛此摹拓後的萬世師表匾額,是該廟歷史最悠久的匾額。(下)(圖/ 故宮open data+作者拍攝)

首任奉祀官孔德成  曾任考試院長等要職

「考試院長孔德成」對台灣中年以上的人來說,都不會太陌生,當時台灣各界將他視為孔子的化身、儒學傳承者。1920年在山東曲阜孔府出生的孔德成,來台後除了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委、國大代表、考試院長、總統府資政等要職外,他世襲的身份更為獨特—末代「衍聖公」、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註2),多年前每年教師節的祭孔大典,總會看到他神情肅穆地執行神聖的任務,他過世後奉祀官的職位已由長孫孔垂長來繼承,也是我國唯一自動放棄支薪的世襲特任官,擔負祭孔重任外,孔垂長夫婦也為文化外交付出甚多。(圖8)

230303-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在他祖父孔德成離開山東曲阜63年後,於2011年首次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身份重返山東曲阜,祭祀先祖孔子。(圖/孔府提供)
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在他祖父孔德成離開山東曲阜63年後,於2011年首次以「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身份重返山東曲阜,祭祀先祖孔子。(圖/孔府提供)

2009年、年僅34歲的孔垂長接任奉祀官,他談到幼時的家庭教育,並沒有給他什麼壓力、也並未感覺生為孔子後代有什麼特別。在台灣高中畢業後,他赴澳洲讀大學,後返台當大頭兵,還在舅舅經營的貿易公司上班,和台灣的年輕人沒什麼不同。直到爺爺孔德成病重,要代替他到台北孔廟祭孔,他才意識到自己身負重任,此後更專心學習,傳承儒學、中華文化,如今他的長子也已17歲了,也逐漸了解自己生來具有的使命,常參與國內外青年學生研究儒家思想的交流活動。

推廣儒道經典智慧  需台灣民間更多參與 

主辦單位之一的「東吳大學儒道智慧永續應用全球研究中心」創辦人、也是「當孔子遇上哈佛」作者李克明認為,儒道經典智慧歷久彌新,正是當今世界最需要撥亂反正、重塑價值的力量。而為這次特展出錢出力的「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創辦人唐瑜凌,顯然是孔子今世重要的追隨者,他經常帶著青年學生到海外交流,也似乎在周遊列國,他認為文化更要「走出去」,讓世界各國了解台灣仍保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圖9)

孔府瑰寶大展開幕,孔垂長夫妻皆參與(前排右4和5),主辦單位之一東吳大學副校長詹乾隆(前排右6),歡迎各界貴賓,包括前監察院長錢復(前排左5)等人。與會人士多認為發揚中華文化經典智慧,可以多多到海外交流,也需要更多民間力量來參與。(圖/東吳大學提供)
孔府瑰寶大展開幕,孔垂長夫妻皆參與(前排右4和5),主辦單位之一東吳大學副校長詹乾隆(前排右6),歡迎各界貴賓,包括前監察院長錢復(前排左5)等人。與會人士多認為發揚中華文化經典智慧,可以多多到海外交流,也需要更多民間力量來參與。(圖/東吳大學提供)

為期近一個月的特展現場,有東吳大學的學生當導覽,這是相當令人開心的事!當憂心很多台灣年輕人中文程度日益低落時,有這麼多青年學生熱烈學習、分享,2500年前的孔子若地下有知、想必也會欣慰地大大按個「讚」!

註1:《孔子聖蹟圖》可說是中國最早的連環圖畫,歷代有數種版本。這次特展考量場地是開放空間,所以展出的是畫家江逸子所繪的原畫複製。

註2:孔子嫡系後裔世世代代受到尊崇,自宋代開始被冊封為「衍聖公」,延續了兩千多年;到國民政府時覺得此世襲封號「太封建」,才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參考及延伸閱讀:萬世師表 (國立故宮博物院)、孔子傳(錢穆 著)、孔子--喧囂時代的孤獨哲人(金安平 著/黃煜文 譯)、當孔子遇上哈佛(李克明 著)

*作者為文物藝術策展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