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解封後經濟復甦,能讓全球經濟免於衰退嗎?

2023-02-15 09:00

? 人氣

2023年1月,充滿年味的北京街頭。(美聯社)

2023年1月,充滿年味的北京街頭。(美聯社)

全世界都在寄希望於中國經濟反彈能夠帶動全球經濟成長,幫助抵擋衰退風險。但也許還是別抱這種希望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經歷幾年的新冠疫情封控後,中國經濟的復甦看起來可能與以往大不相同。經濟學家警告稱,對於全球許多地方的政府和企業來說,這種復甦可能沒有他們所期望的那麼強勁有力。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以往中國依賴政府的刺激措施和大量投資來拉動經濟擺脫低迷。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種組合拳曾帶動全球經濟走出低谷。

但這一次,中國的債務水平已經很高,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並且國家需要的基礎設施有很大一部分已經完成。因此,消費將成為中國這一次復甦的主力。在政府先前突然取消新冠動態清零政策後,中國消費者正在擺脫近三年來公共衛生限制和旅行禁令的束縛。

數據顯示,人們再次走出家門到大城市購物,與此同時,有跡象表明中國疫情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與美國消費者一樣,疫情封控期間中國消費者積蓄了大量現金。然而,消費者信心依然低迷。雖然較富裕的中國人「荷包」大開,但其他許多人選擇儲蓄而不是消費。

初步跡象顯示,中國經濟反彈最大的影響將惠及國內,而非國外。包括商業調查、銷售和公共交通數據在內的官方數據顯示,餐飲、酒吧和旅行等服務行業的成長將最為強勁。

這意味著,雖然中國經濟提速對脆弱的全球成長來說是個好消息,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經濟料將放緩的情況下,但與以往刺激政策主導的擴張相比,中國經濟復甦給其他地區帶來的直接影響可能不會那麼明顯了。

滙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國經濟將實現強力復甦,但由於經濟反彈的性質,這輪成長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溢出效應將會弱很多。

一些分析師說,美國經濟根本不大可能感受到多少好處,因為美國對中國服務業的敞口有限。如果中國的重新開放推高能源需求,抬高了全球能源價格,進而加大通膨壓力,那麼美國的成長甚至可能受到擠壓。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中國經濟料將在2023年成長5.2%,輕鬆超過美國1.4%的預期增幅,以及歐元區0.7%的預期增幅。

IMF預測,今年中國將佔到全球經濟成長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美國和歐洲總計將只佔到10%。IMF的數據顯示,這將使中國在全球成長中所佔的份額恢復到疫情爆發之前五年的水平。2022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2.1%,中國經濟增幅3%,這是自1976年毛澤東去世以來第二糟糕的表現。中國在全球成長中的份額下降到16%。

東協+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sean+3 Macr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 簡稱Amro)首席經濟學家Hoe Ee Khor說,中國經濟今年反彈非常重要,因為美國和歐洲經濟料將大幅放緩,這會提供另外三大支柱恐難提供的支撐。 Amro為東亞和東南亞經濟體提供政策建議和技術援助。

較富裕的中國人購買歐洲奢侈品以及在東南亞等地度假可能會有助提振全球經濟。瑞士腕錶製造商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 AG, SWGAY) 1月表示,考慮到中國重新開放後該公司在華銷售出現的反彈,預計得益於旅行恢復之際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市場的銷售表現,今年的收入將創下紀錄。

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LVMH Moet Hennessy Louis Vuitton)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 1月26日告訴分析師和記者,澳門的門店人流爆滿。他說,這種變化相當壯觀。

波音公司(Boeing Co., BA)首席執行官卡爾霍恩(David Calhoun)上個月參加投資者電話會議時,把中國的重新開放描述為「航空業的一件大事」,稱這讓大家都為之一振。他說,波音著眼於讓閒置的飛機重返空中,對進一步向中國交付飛機充滿希望,因為中國的航空公司將需要藉助波音737 MAX飛機來滿足反彈的航班需求。

其他一些公司則更為謹慎。中國家庭在疫情期間從政府獲得的財政支持遠遠少於發達經濟體的勞動者,另外許多消費者仍憂心於疲軟的就業市場和持續低迷的樓市。

高露潔棕欖(Colgate-Palmolive Co., CL)的首席執行官Noel Wallace在上月底對分析師表示,儘管中國的重新開放令人歡欣鼓舞,但該公司的家居用品在中國的銷售仍然疲軟。他說,中國市場是一個大問號。

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Yum China Holdings, YUMC)稱,在中國最近的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旗下業務的銷售額實現成長,但該公司對前景持謹慎態度。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屈翠容(Joey Wat)在2月7日與分析師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說,雖然正在發生所有這些令人高興的改善,但消費者現在的理念是錢花得要有價值,同時在開銷方面態度謹慎,我們對此也持謹慎看法。該公司在中國經營肯德基(KFC)和必勝客(Pizza Hut)等品牌餐飲連鎖店。

在前些年由刺激舉措推動的經濟成長期間,為扭轉經濟局面,中國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基礎設施和工廠,結果是,中國對於大宗商品和機械的巨大需求在全球範圍內都能被感受到,既有德國的工具製造商,拉丁美洲的銅生產商,也有日本的挖掘機製造商和澳洲的煤炭生產商。

得益於一項規模合586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中國經濟2009年成長9.4%,為遭全球金融危機重創的發達經濟體提供了有力緩衝。

高盛(Goldman Sachs)的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的重新開放將使今年全球經濟多成長1個百分點,主要通過能源需求的上升、進口的增加和國際旅行的回溫帶來影響。他們說,最大受益者可能是石油出口國和中國的亞洲鄰國。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建模所顯示的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推動作用比高盛的估計要小。該諮詢機構表示,如果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隨著新冠疫情防控的取消而成長5%,這也僅能使全球成長達到1.5%,與他們之前的預測相比,多增0.2個百分點。

高盛估計,隨著油價上漲抵消任何出口或遊客增加的影響,中國重新開放對美國經濟成長的直接影響略偏負面,可能會使2023年美國經濟少增約0.04個百分點。不過,如果中國的重新開放能夠提升全球貿易和商業活動的整體水平,或更易於家庭和企業獲得融資,那麼美國和其他受這一重新開放影響較小的經濟體仍可能間接受益。

即使增速大幅反彈,中國經濟的一些根本性問題依然存在。地方政府債務纏身,限制了它們為基礎設施支出提供資金的能力。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東安(Tommy Wu)表示,中國已採取措施提振房地產行業,如放鬆對捉襟見肘的開發商的貸款限制,但預計這些政策難以很快扭轉中國房屋銷售下滑的趨勢,因為房價下跌意味著家庭對購房仍會持謹慎態度。他說,這將限制中國對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

中國政府的其他政策目標可能會拖累其進口需求。中國政府迫切希望實現更先進資本品的國產化,而非從日本和德國進口,並且為實現氣候目標,已經對鋼鐵等高污染行業進行了限制。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