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愛亂買東西、囤積廢物,為何他們就是講不聽?心理師:「我是為你好」也讓長輩受傷...

2018-08-01 12:41

? 人氣

「以後你不要再送棗精給我了啦,我真的吃不完都要送同事了…」我鼓起勇氣說告訴我媽媽;「什麼送同事?!你以為那花我多少錢?」「拿回來拿回來!我的天哪!那很貴耶!你居然拿去送人!」我媽就像機關槍一下,我根本話都沒有機會說就被炮轟的七葷八素。

「我之前跟弟弟買圍巾給你,你還不是自己拿回去專櫃退掉,害我們都想說早知道不要送!」情急之下自己脾氣也跟著上來大吼。

「我就不喜歡呀,你怎麼這樣?我就用不到呀!」我媽終於停了下來,轉而跟我大聲抱怨。

「所以我也不需要棗精,你有聽懂嗎?我.不.需.要!」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對話嘎然而止。

很奇怪,我的母親是位古道熱腸,左鄰右舍有口皆碑的大好人,偏偏對上女兒總是一秒就可以吵到不可開交,我想跟我媽說道理,心一急就變成指責,我媽就會開始怪我不知感激,糟蹋她的苦心。我不知不覺的提高分貝吼叫,而媽媽耳朵彷彿是關起來一般,什麼話都進不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對於越親近的人,越是容易混淆這是「你的需要」還是「我的想要」,這樣看似密不可分,卻又模糊不清的界線也是的來衝突的來源之一,你的拒絕就是在否定我這個人(有時只是我不需要),你的轉送/退貨就是對我的心意不珍惜(其實是擔心對方傷心);事事都無法區分你我而彼此干涉太多,分不清是你的壞心情還是我的糟脾氣。一吵架兩個人的負向情緒就互相拉扯對方,越吵兩人就越不好,忽略彼此的心其實需要劃分各自的獨立空間—先看清自己被踩到的地雷是什麼,才有機會聽見對方心裡的聲音;其實你的生氣指責不代表我的不好,而我的受傷難過也須為自己負責,不應期待由你來代罪償還。

「你可以不要在路邊攤買衣服了嗎,誰知道是不是黑心貨!」除了擔心地攤品質不好外,我也覺得媽媽很丟臉而忍不住叨念。

「這都是名牌換季有瑕疵而已,很高級好不好,我還可以改,你才是不要亂買,你以為錢很好賺嗎?」我媽氣不過得直跳腳,她更看不慣我愛網拍,還得幫我收貨。

有時我試圖改變媽媽,自己反而更挫折。

不知道是自己長大了看事情的角度也跟著變,還是老人家有很多奇怪過時的觀念讓我總是看不順眼,我常指正我媽她的錯誤在哪,或是跟她的價值觀辯論,最後總落得指著鼻子互罵、兩敗俱傷,明明都是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卻爭的兩人臉紅脖子粗、拉不下臉來和解。

有趣的是,在「斷捨離」這系列的書籍很紅的那陣子,我跟弟弟在家拼命丟東丟西,並嫌棄媽媽捨不得扔老愛囤積(媽媽甚至還大吵一架把東西撿回來),無奈書裡頭都不斷告誡:千萬別幫別人丟東西,「為你好」不成反而容易反彈與抗拒。結果我們忍著只丟自己的,後來媽媽看到居然也自發地開始丟棄與整理。

「…現在開始面對自己更深層的內在,周遭的人一定會察覺這樣的改變。」(斷捨離/山下英子)

其實改變也是如此,自己的態度不同了,對方自然而然就會跟著變,只是面對越親近的人,我們越難忍受地想要對她指手畫腳「講清楚說明白」,試圖診斷、批判對方,認為明明都是對方有問題,對方要先改變呀!利刃般的話語拋出去後就收不回來,弄得彼此都沒有台階可以下。我終於恍然大悟,難怪我媽要把耳朵關起來!

母女關係總是最糾結的,而彷彿是要給自己考驗一般,我也有了女兒成為人母,於是我開始慢慢練習,讓我跟我的母親/女兒,都能保有完整的自己,我不過度解讀你對我的情緒,並提醒自己不理所當然的期待你來滿足我的需求;健康的心理界限,不是指不互相往來,而是彼此有愛與信任,並能明白「你是你」、「我是我」。

作者│陳彥琪

目前為臺北市親子館的副館長、旭立心理諮商中心的諮商心理師(諮心字002178號;上海二級心理諮詢師第1303000226200573號),同時也是一個女寶的媽媽,定期撰有【育兒生活】雜誌之專欄:育兒診斷室,並長期參與台北義務張老師服務。

責任編輯/陳憶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彥琪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