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中國經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023-01-13 07:10

? 人氣

一般估計,今年年中起,這種報復性的消費會進入它的高潮。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報復性的消費並非能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推手。同時,是否能持久,還得看中國政府能否從結構上保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萎縮的出口大國客戶

2021年,中國貨物與服務進出口拉動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7個百分點,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了20.9%。但今年對這樣一個出口大國來說, 國際環境並不看好。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顯示,美國明年增長0.5%、歐元區是0.3%。

換言之,中國出口的主要對下美國和歐洲在今年的購買力,由於不樂觀的經濟形勢,不會有太大的長進。 就拿2022年11月為例,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 11 月份的出口量下降,其中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 25%。這個趨勢,似乎不會有太大的改觀。 而且,東南亞國家在不少產品出口方面,也正在替代中國。 當然,整體來說,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在近幾年內還是不能撼動的。

不確定性和確定性

除了上面一開始提到的暗箱政治體系而帶來的國內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下面幾個不確定性同樣值得考慮。

首先是俄烏戰爭。 目前,尚未確定該戰爭今後範圍的大小、時間的多長。 而時間越長,則大宗商品價格越高。加之,如果中國經濟復蘇得越快,也會迅速提高大宗商品的價格。而這在全球通貨膨脹的環境下,並不是一件好事,對中國經濟也是如此。 而且,中國經濟的復蘇,必然會提升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而這將更有利於俄羅斯打持久戰。

全球範圍的不確定性另外一個來源是美國采取的對中國的先進芯片制造的控制。 因篇幅原因這裡暫時不詳述。 但這個對汽車、IT以及其他不少行業帶來的影響會不小。

還有一個不確定性,就是中國大陸和台灣。盡管一般來說,今年發生的戰爭的幾率很低,但由於中方不斷冒進的演習和進入台灣的領空和領海,很可能導致雙方之間的走火。

不管如何,可以確定的是,依然在持續的烏克蘭戰爭給西方特別是歐洲帶來的沉重教訓, 台灣的因素、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以及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根本轉變,使得不少西方公司,在能擺脫中國供應鏈的條件下,遷移他國或是遷回本國。當然,這跟政府 (譬如歐盟和德國政府)決定將供應鏈多樣化的決策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這種環境下,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對西方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