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杜絕巧門,導正官大學問大的「仕而優則學」歪風

2022-12-08 06:00

? 人氣

桃園市長鄭文燦的碩士論文也被台大認定為抄襲,學位被撤銷。(圖/黃煒鈞攝)

桃園市長鄭文燦的碩士論文也被台大認定為抄襲,學位被撤銷。(圖/黃煒鈞攝)

鄭文燦、蔡適應相繼因論文抄襲被撤銷碩士、博士學歷,若用同一套標準來檢視,多少從政後再取得學位的民意代表能夠通過考驗?政界與學界應趁此機會破除「仕而優則學」的歪風,避免同時向下沈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前社會講究「學而優則仕」,許多民眾十年寒窗苦讀,透過科舉考試的童試、鄉試、會試取得秀才、舉人、進士資格而有晉仕機會,這套科舉取才制度,從隋唐至清末歷經1300百年才廢除,雖然遭遇不少批評,但在中國關說賄賂特權盛行的社會,卻相對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機會,平民可以透過讀書出人頭地,讓階級得以有限的流動,因此科舉固然不好,但若沒有科舉更糟。當然在古代農業社會,能夠接受教育又多年苦讀而不用操勞家計的還是有限,許多貧苦人家連讀書識字的機會也被剝奪,更不要說參加科舉。

台灣過去在大學還是窄門的年代,同年齡層只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就讀高中,大學聯考錄取率只有二成多或三成多。許多人歷經艱辛的求學過程,甚至重考,還是無法如願考上大學,現在看到眾多政治人物在問政選舉之餘還能輕鬆拿到名校碩士學位,當他們知道原來論文是抄襲或找人代寫,其感受如何?許多家長辛苦培育子女,每天忙著接送上下學、上補習班,無非希望女子考上理想的大學校系,好不容易看到子女考上中字輩的國立大學,在感到欣慰的同時,發現政治人物搖身一變擁有台灣大學碩士,心情會不會沮喪?

導致民意代表競相進修學位的原因有幾大項:一、學校增多,校系本身也有招生壓力,樂於拿學位作公關,以資格審查爭取有力人士當校友;二、部分系所入學與畢業門檻降低,報考資格寬鬆,上課時間又可以配合,畢業論文審查容易過關,甚至可找人代筆操刀;三、可輕鬆取得學位,裝飾門面,選舉時又可宣傳;四、學生不能參選的限制廢除。

在上個世紀,台灣具學生身份者一律禁止參選,甚至連夜間部、補校學生因具有學籍,也不得成為候選人。在1980年底大選前,監委朱安雄、立委黃志達、高雄縣長蔡明耀等14人辦理「退學」,選後再辦理「復學」,為此監察院糾正教育部替這些公職人員大開方便之門。1991年國民黨規劃的台東縣國代候選人楊荊生,在選前遭檢舉具有博士生身分,參選資格緊急遭到撤銷。2004年底的第6屆立委選舉,列名台聯不分區首位的陳永興,因尚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生身分,遭中選會撤銷資格,也因此事件,第5屆立委在卸任前的2005年1月下旬火速通過修法,正式取消學生不得參選之規定。

在修法取消學生參選限制後,參選障礙破除,政治人物如過江之鯽地到研究所進修,也種下今日論文抄襲風波。

「學而優則仕」,因為有學問得以通過考試才有官做,科舉追求的是公平機制;「仕而優則學」則隱含官大學問大的心態作祟,教育界淪為不公平的幫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社會普遍的價值,特權舞弊則為民眾痛恨,當辛苦的家長、學生獲悉民意代表論文抄襲取得頂尖大學學位時,難免會有相對剝奪感。

從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李眉蓁被舉發論文抄襲,到最近的民進黨林智堅、鄭文燦、蔡適應論文事件,還有多少政治人物涉及論文抄襲?多少未爆彈?最遭的是有的論文是由他人操刀,到底有沒有抄襲,連當事人也搞不清楚,不知何時會被檢舉,現在恐怕人人自危,悔不當初!

士大夫之恥視為國恥,政界、教育界發生這些事算不算國恥?若全面點燃,會有多少民意代表、學校重創?與其拿來作政治鬥爭,不如徹底檢討改正。

*作者曾任記者、大學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