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中國願意為氣候受災國買單嗎?

2022-11-25 07:00

? 人氣

修正游戲規則的努力

這次大會顯然體現出來,西方各國正努力對當初的游戲規則進行修正。就如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說的那樣,「我們必須考慮到2022年而不是1992年的國家經濟狀況」。 但這種修改規則的努力還才是剛剛開始,而且遠不算成功。 在「氣候災難補償基金」的事上,中國今後很可能放棄一些惠利(譬如獲得資助金的資格),從而贏得其他窮國的贊賞。但是,「發展中國家」標籤丟不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氣候政治戰遠沒結束

「氣候災難補償基金」雖然成立了,但除了文本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未知數,例如資金從何而來、資助標準等。 而西方國家顯然處在一個不利的地位,因為他們要求所有引發氣候災難的國家都必須參與付款。 卻沒有把印度、印尼等區別對待。因為前者的排放跟中國遠不是一個等級上的。

其次西方國家本身也有一個重建信任感的問題:13年前,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作出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幫助其適應氣候變化,並減緩氣溫的進一步上升。然而,這一承諾並未兌現。

從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來說,參與「氣候災難補償基金」根本不是中國感興趣的事。因為中國,跟以往一樣,喜歡一對一的互動,而且最好是不透明的互動。這種情況能維持多久,就看中國的「發展中國家」這塊牌子能保持多久了。

*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