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終結政治壟斷,評論萬年民意代表

2022-11-24 05:30

? 人氣

筆者說明政治圈一定要具有流動性,否則將形成病態的政治環境,萬年民代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是政治上的缺失。(資料照,符鼎偉攝)

筆者說明政治圈一定要具有流動性,否則將形成病態的政治環境,萬年民代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是政治上的缺失。(資料照,符鼎偉攝)

11月26日臺灣即將迎來九合一大選,各地的選戰也如火如荼地開打中,各候選人的「黑料」也被逐漸爆出,但這當中卻有一件陳年舊案特別引人注目,也就是18年前的「臺北縣議員收賄販售補助款案」,此案訴訟多年最終新北市議員高敏慧等10人收賄販售補助款案判刑定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身為民意代表的議員竟然以身試法進行收賄,不免令人感到憤怒與心寒,也不禁讓人想起臺灣政治史上的黑歷史「黑金政治」。自寧靜革命後臺灣快速民主化,臺灣式民主也被歐美各國被吹捧為「華人奇跡」,在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評論中甚至取得94分的高分在全球民主國家中名列前茅。然而欲速則不達,快速民主化的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挑戰,這當中黑道或地方勢力介入政治在作者看來是最大的問題。

民意代表介入公共工程、炒地皮、掌握農會水利會、控制議事等等弊病似乎早已不是秘密,就算在如今網路媒體發達的時代依然層出不窮。從現實層面來看民意代表對於政黨來說有負責動員地方的責任,再加之民意代表本身被賦予的職權,所以往往成為地方「喬事情」的話事人。長久下來民意代表能否持續為人民發聲,還是逐漸轉變成為地方利益協調者,值得懷疑,當民眾問題與地方利益衝突時會做出何種選擇,更令人憂心。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很多民意代表往往是老面孔,許多民意代表只要一選上就是做到老或者是做到選不上為止,這點我們從「臺北縣議員收賄販售補助款案」中可以看到多位議員都是連任多屆的老議員。也不禁讓人們思考為何資深民代的出包率那麼高?在作者看來當民意代表長時間處理地方事務時,他的權力與話語權也隨著任期之長而逐漸被擴大,地方有心人士要利益分配時,就知道要找哪位資深民代喬事情比較有效果,長久下來資深民代就成為了「土皇帝」。那利益糾葛也就自然隨之而來,嚴重者甚至觸法入獄,所以其實會有這種案子的發生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而資深民意代表是如何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政黨需要維持議員或立委席次,所以對於現役的議員基本上是能不改變就不改變,講白了就是為了追求勝選保持席次。其二是這些民代長久下來與地方勢力掛勾很深,當地方勢力將很多資源投入到民代身上時,若是候選人落選那會相當麻煩,所以一定盡全力支持以免失去得益盟友。其三就是民代不像總統或是縣市首長有連選得連任一屆的限制,基本上就是只要你選得上就可以持續做下去,而這三點是產生資深民代的主要原因。

資深學者基弗(J. Gyford)指出當民意代表成為地方團體甚至政黨的利益者時;就失去了監督功能,當多數民意代表都受此影響時就會大大影響地方政府的有效作為。台灣政治雖有已經有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的基礎,但如上文所述萬年民意代表很容易成為民主政治的毒瘤,使政策逐漸利益化,為自己或少數人服務。民意代表選舉的組織結構(structure)既然已成定型難以改革,那我們不妨從「連選得連任一屆」的限制來去著手改革。作者認為既然總統以及縣市首長都有連任限制,那立委、議員應該也比照辦理,避免權力壟斷的情形發生。此外也可以為政治圈注入新血,從政治生態學(ecology of politics)來看政治確實需要持續輪替,每年不乏有意投入立委、議員選舉的新人,但能被提名的往往是少數,主要就是這些萬年民代卡著位置。也就是我們雖有新血但礙於現有的利益分配而無法注入,這是相當可惜,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政治新人其學經歷相當豐富,應給予機會讓其參與公共事務為民眾發聲。

總結來說政治圈一定要具有流動性,否則將形成病態的政治環境,萬年民代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是政治上的缺失;我們過於高估民意代表的道德感,而忽略了其與地方勢力的依附(patron-clientel)與結盟(coalition)衍生出惡性動態循環結構(dramatic vicious circle),最終危害了地方政治與行政。所以應採取「連選得連任一屆」的修法,終結萬年民代落實監督職責,還給臺灣一個乾淨的政治環境。

*作者為政治大學學生、《新政評論》創刊人,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