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像骨牌一樣倒下,堆疊在狹窄的斜坡上」 滿地年輕屍體的梨泰院悲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2022-10-30 09:11

? 人氣

「截至31日上午8時,梨泰院事故已造成154死,大多數受害者都是十多歲與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首爾龍山消防隊

「吉兒和我向在首爾失去親人的家庭,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美國總統拜登與第一夫人吉兒

每逢萬聖節,首爾地鐵6號線的梨泰院站都會萬頭鑽動,因為大家都想擠進梨泰院參加萬聖節活動,許多變裝的年輕人都在這裡歡快地遊行逛街。南韓總理韓德洙宣佈9月26日起解除戶外口罩禁令、10月1日起解除邊境管制要求,更讓10月29日的「梨泰院萬聖節派對」成為報復性狂歡的宣洩出口。喧鬧氣氛在當晚10時22分達到頂點,韓媒估計超過10萬人湧入這個區域,然而漢密爾頓酒店旁邊約4公尺寬的巷弄,卻在一兩分鐘過後傳出尖叫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首爾消防部門的紀錄,《中央日報》稱值班人員在10時24分接到了第一通報案電話「梨泰院洞約有10人倒下」。消防單位的報案電話此後一個小時響個不停,共計接到81起「梨泰院有人停止呼吸」的通報。《韓聯社》稱,消防部門原本就為萬聖節派對加派人員留守,甚至原本就在梨泰院安排了一輛救護車,但救護車接獲命令後卻因為擁擠人群無法靠近受害者。

「突然之間,我們都摔倒了。」

死裡逃生的20多歲男性

一名死裡逃生的20多歲男性對《韓聯社》表示,事故發生10分鐘前就覺得有人一直在推,支撐不住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倒下,最後疊了五六層之多。還有目擊者表示,當時整個梨泰院並沒有出入管制,狹窄的街道上很快就擠滿了人,想要蹲下轉身都有困難。當第一個人支撐不住倒下,目擊者對《中央日報》說「就像骨牌一樣停不下來」,估計第一通報案電話就是在悲劇發生的漢密爾頓酒店旁撥出。

漢密爾頓酒店距離地鐵梨泰院站不過幾分鐘腳程,但地鐵站的人們在第一時間對於有幾百人倒下遭到踩踏卻一無所知。《中央日報》稱,10時25分左右有一名女子癱坐在梨泰院站1號出口,對著往來的變裝行人大喊「請幫忙撥打119報警」,但大多數人只把這個場景當成萬聖節的胡鬧,沒有什麼人真的搭理她。直到更多人大喊「有人被壓死了」、「那邊出事了」,人們才驚覺不對。

接到報案的警察與消防員很快趕到事發地點的外圍街道,急救車輛的警鈴聲與嘈雜的音樂聲混雜在一起,警消根本無法進入現場,他們急忙對著狹窄巷弄裡的人群大喊「出來、趕快出來」,但大多數人根本無動於衷,也沒有讓路的舉動。直到晚間11時左右,漢密爾頓酒店一帶的人群才終於被疏散完畢,這時大家才發現事態的嚴重性——癱在地上失去知覺的年輕人竟然數以百計。

「街上全是失去知覺的受害者。」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稱,除了警消忙著為倒地者進行心肺復甦,現場民眾也紛紛幫助運送傷員,或者揉捏昏迷者四肢、解開或剪掉緊身衣物。但失去意識者實在是太多了,警消也紛紛請求更多人加入救援行列,大喊「如果你會做CPR,請出來幫忙」、「如果你是醫護人員,請出來幫忙」。

《韓聯社》稱,消防部門在接到第一通報案電話後19分鐘啟動第一階段應急程序,並於10時45分要求應急中心派出緊急醫療小組。晚間10時53分,在梨泰院站附近的漢江路設立了臨時急救中心,晚上11時對首爾國立大學醫院災害醫療支援隊(DMAT)請求支援,隨後首爾和京畿道的14家災害基地醫院、15個地區急救醫療中心的災害醫療支援隊(DMAT)全部出動救援。

2022年10月29日,南韓首爾梨泰院商圈爆發大規模人群擠壓踩踏意外(AP)
2022年10月29日,南韓首爾梨泰院商圈爆發大規模人群擠壓踩踏意外(AP)

原先韓媒對於梨泰院悲劇的報導,也以為是小規模的踩踏事故。但是隨著事故現場曝光,消防部門於晚間11時13分將緊急狀況升級至第二階段,要求梨泰院周邊商家停止營業與活動,晚間11時50分又升級至第三階段,共計投入142輛救護車趕到現場。現場年青人上傳社群媒體的第一手影像,也讓「梨泰院的萬聖節悲劇」躍上韓媒標題。一位現場民眾對《韓聯社》表示,當時有一位著名網紅現身,人們開始喧鬧推擠,群眾也完全失去重心;也有傳言當時街上有人兜售含有毒品的糖果,才會造成無法控制的場面。不過《韓聯社》也說,事故的具體原因尚未得到證實。

《韓聯社》指出,「梨泰院萬聖節派對」是首爾3年來首場「不戴口罩」的狂歡活動,太多年青人聚集在狹小的巷弄裡,最後因為踩踏堆疊造成慘重傷亡。而且現場倖存者和目擊者都認為,即便是現場群眾也不一定清楚有人倒下,而且事故發生後還有人繼續擠進狹窄的街道,現場的人無法迅速離開踩踏區域,最終才造成一百多人死亡的悲劇。

2022年10月29日,南韓首爾梨泰院商圈爆發大規模人群擠壓踩踏意外(AP)
2022年10月29日,南韓首爾梨泰院商圈爆發大規模人群擠壓踩踏意外(AP)

韓媒在30日凌晨一度報導有149人死亡、150人受傷,但清晨6時左右下修為149死、76傷(其中19人重傷),上午8時許又再度上修151死。為《韓聯社》稱,梨泰院事故共有45人當場死亡,有104人被送往醫院後確認死亡。南韓總統尹錫悅在30日凌晨2時許主持召開「梨泰院事故」災害安全對策本部,國務總理韓德洙親自坐鎮事故管理指揮部,對事故原因進行詳細調查,同時盡可能聯繫安撫死者家屬。警方也表示已派出法醫到各醫院太平間確定死者身份,將盡快聯繫死者家屬。

雖然官方調查仍在進行,不過韓國媒體多半將事故原因歸咎於「僅有4公尺寬的奪命巷弄」。《韓聯社》指出,由於現場的混亂與難以重建,恐怕最後也無法真正查明原因。不過疫情後第一個不用戴口罩的萬聖節狂歡(其實今年的萬聖節是星期一,29日則是萬聖節前夕的最後週末),確實讓數以萬計的年輕人湧向「萬聖節的象徵」梨泰院。但踩踏事故並沒有發生在梨泰院的其他地方,而是在從漢密爾頓酒店旁的世界美食街(這也是梨泰院鬧區的核心區域)一直延伸到梨泰院站1號出口的4公尺寬坡道小巷。

如何快速解便秘?減重專業營養師唯一推薦的有酵的順暢果凍!

梨泰院事故圖解。
 

《韓聯社》認為,太多想要享受萬聖節的人一下子擠進這條狹窄的斜坡小巷,在誰都無法脫身的時刻卻在一瞬間倒下。更糟糕的是,這條巷子一側是漢密爾頓酒店的外牆,根本無處可逃,也有人指控另一側的店家不讓人群進入(也有可能是根本進不去),才會讓傷亡這麼嚴重。許多倖存者都對媒體表示,人群倒下只是一眨眼,多數人都說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即便警消在第一時間趕到(其實附近就預先安排救護人員與救護車),卻又擠不進這條發生慘劇的巷子;等到清空事發地後卻又發現受害者都堆疊在一起,花了許多時間才將壓在底下的人救出;將近3百名心肺停止、呼吸中止的受害者,讓趕到現場的警消難以快速救治;人潮散開後堵在路上的車潮,又讓試圖載人離開的救護車徒呼負負。這些悲劇的致命巧合,讓一條只有40公尺長的熱鬧巷弄,竟成了一百多位受害者的斷魂處。

2022年10月30日,南韓總統尹錫悅到梨泰院事故的現場視察。(美聯社)
2022年10月30日,南韓總統尹錫悅到梨泰院事故的現場視察。(美聯社)

經常供稿給英國《衛報》的獨立記者拉希德(Raphael Rashid)表示,29日當晚他也跟朋友約在熱鬧的梨泰院,因為南韓最近終於完全開放邊境,他的幾個朋友專程飛到首爾歡渡週末。選擇在梨泰院聚,除了因為這裡是首爾龍山區(駐韓美軍的重要據點)的知名鬧區,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酒吧、餐廳與俱樂部,這個充滿生機與自由的歡樂之地,也曾是首爾新冠疫情的爆發熱點,當南韓政府終於宣布解除口罩禁令,當然要到這裡開心開心。

拉希德說,他是在29日晚間7時許抵達梨泰院,當時四處大批盛裝打扮的遊客,就連想要走出地鐵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大家約定的地點距離地鐵站出口只有1分鐘的步行路程,但他當晚卻走了十幾分鐘才終於抵達。拉希德表示,首爾當局並沒有進行交管或人員進出的管制,人潮甚至滿到梨泰院路(地鐵站所在的馬路,聯通發生事故的小巷的其中一端)上。

2022年10月30日,警方在梨泰院事故的現場調查。(美聯社)
2022年10月30日,警方在梨泰院事故的現場調查。(美聯社)

當拉希德跟朋友穿越漢密爾頓酒店旁的巷弄後,終於可以坐下來享受音樂、食物和表演。之後眾人後決定去附近的酒吧續攤,但巷子裡的人實在太多了,讓他們幾乎被困在俱樂部裡動彈不得。雖然拉希德也說「這種情況太常見了,過去也總是這樣」,但他們還是決定搭地鐵到別的地方玩,並且努力往地鐵站的方向擠。這時是10月29日晚上10點半。拉希德寫道:「我見過梨泰院喧鬧的樣子,但從沒見過當晚的擁擠。」

一行人還沒來得及坐上地鐵,卻開始聽見消防車的聲音。拉希德說他看見一輛消防車與一輛救護車,但是被路上的人群擋住無法前進,警察只得跳上車頂懇求人們離開。「當時人們還在湧出車站,許多人也正準備離開,四面八方都是音樂聲響,實在很難判斷發生了什麼事。」拉希德很快從他的手機看到發給龍山區每部手機的緊急簡訊:漢密爾頓酒店附近發生緊急狀況,建議所有人盡快返家。

當更多的警察趕到現場,並且以更強勢的態度要求人們離開。拉希德試圖用手機查查到底發生什麼事,但是他說自己「一無所獲」。直到恐怖的影片在社群媒體上流傳—消防員對地上的受害者進行心肺復甦術,甚至有許多看起來像是屍體的人們躺在地上,大家才終於搞清楚發生了什麼。對於這起梨泰院悲劇,《衛報》則認為梨泰院蜿蜒曲折的小巷,根本無法消化為解禁狂歡的擁擠人潮,加上不知名原因引發的倒地意外,最終釀成《華盛頓郵報》筆下的「21世紀最嚴重踩踏事故」。

下班經濟學》專業減重營養師靠這招每天輕鬆順暢窈窕,便秘不再來!

2022年10月29日,南韓首爾梨泰院商圈爆發大規模人群擠壓踩踏意外(AP)
2022年10月29日,南韓首爾梨泰院商圈爆發大規模人群擠壓踩踏意外(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