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眉角在哪?財團法人法掀公益江湖波瀾

2018-07-05 19:00

? 人氣

政府常透過如「國防安全研究院」的財團法人形式推行政策。(郭晉瑋攝)

政府常透過如「國防安全研究院」的財團法人形式推行政策。(郭晉瑋攝)

今年六月二十七日的立法院臨時會裡,在立法院長蘇嘉全敲槌宣布《財團法人法》三讀通過的一剎那,在辦公室焦急等待的法務部官員露出如釋重負的微笑。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部標榜讓全國六千多個財團法人運作更健全的法令,推動過程竟耗費十一年的光陰,加上五度向立院叩關才達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公辦民辦都有政府資金

「《民法》上的『私法人』指的是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社團法人以社員為設立基礎,是『人』的集合;財團法人以捐助的財產為設立基礎,是『財產』的集合。這部法令就是用來規範財團法人。」參與修法的法務部官員說道。

這部即將在財團法人的江湖掀起波瀾的法令共有七十六條,打開法條時立刻發現「政府捐助財團法人」的字眼。官員解釋,這是指由政府(或公營事業等)捐助成立,捐助比例超過五成的財團法人;緊接著出現的「民間捐助的財團法人」,指的則是政府捐助以外的財團法人。而這兩個詞被法界人士暱稱為「公辦」或「民辦」。

不過,「公辦財團法人」規模究竟有多大?根據行政院去年出版的監督報告顯示,截至二○一六年底,各部會共控管一二一家,捐助金額高達二二二五億元,基金總額更上看二七九○億元。行政院還為此籌組「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行政監督專案小組」,就是為了幫民眾守住大筆的納稅錢。

其中,創立規模超過五十億元的,就有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及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等三家。而海峽交流基金會、台灣金融研訓院以及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台及公共電視等媒體也在內。

法務部去年四月也曾做過一份統計,估計財團法人(不含宗教財團法人)超過六千多家,公辦財團法人超過二三○家(含地方政府),民辦的接近五千九百家;而民辦財團法人裡,有一百多家受到政府捐助累計超過兩成(未達五成)。

光靠民法的條文絕對不夠

為了讓超過六千家的財團法人體質更穩健,法務部堅持推動修法,「光靠《民法》的七個條文絕對不夠,加上年底就要舉辦洗錢防制評鑑,為了降低財團法人的洗錢風險,這部法令有不得不推的壓力。」

法務部官員也強調:「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資金都來自於納稅人,公部門當然得展開高密度控管。不過,政府不宜過度干涉民辦財團法人,因此採取低密度控管的措施,讓他們建立會計制度及資訊公開化,帳目則規定由會計師查核簽證。」

黨國時代遺留的財團法人基金會,至今仍有不少公私難分的問題。(郭晉瑋攝)
黨國時代遺留的財團法人基金會,至今仍有不少公私難分的問題。(郭晉瑋攝)

而基於捍衛公益資產,新法裡也祭出鐵腕,規定財團法人的財產運用必須採取「安全可靠」的方式。新法規定,財團法人可使用低風險的存款、金融債券或可轉讓定存單等方式增加資產,如果要購買動產或不動產則限於「業務所需範圍」。除此之外,財團法人若想購買波動較大的股票,投入的資金不能超過總資產的五%,對於單一公司的持股比率,也被嚴格限制在該公司資本額的五%以內。

官員更表示,為了避免主要捐助者掏空財團法人,新法禁止財團法人將資金拿來買捐助者(累計或捐助過半資產)及其關係企業發行的股票及公司債。這部法令除了管制投資方式,也要求財團法人向社會大眾公開財報等資訊,透過資訊透明化,讓民眾有機會幫忙政府把關。

新法呼應法務部「高密度管理」

這次的新法直搗財團法人的財務核心,也把刀口對準理監事,規定民辦財團法人必須成立董事會,設置五到二十五名董事,也限制董事之間的親屬關係,避免財團法人淪為家族管理。新法也規定,董監事為無給職,若董事長是專職,才能透過董事會決議給予薪酬。

不過,新法對於「公辦財團法人」的管制,完全呼應法務部「高密度管理」的口號,對於挑選董監事更加嚴謹。新法規定,董事會只能設置七到十五名董事,一半的董事席次得由主管機關從專業或社會公正人士裡挑。董監事雖然同樣是無給職,但為了杜絕肥貓,即使董事長是專職,若查出他有領取其他薪資或月退俸等收入,一律禁止支薪。

而主管機關將加強實地查核,若發現董事會出現影響業務運作等爭議,有權將董事們炒魷魚。令人捏把冷汗的是,董監事執行職務時若違反法令或章程造成資產受損,也可能面臨賠償責任。「大家該有自知之明,以後當上董監事只能犧牲奉獻!」一名官員描述著。

蒙上「掠奪私人財產」的陰影

而現有的案例也顯示,曾有政府原始捐助超過五成的公辦財團法人,在逐年接受私人捐助後,因資產比例變化產生「轉為民辦」的現象。對此,這部新法末段來個大反擊,規定施行三年之內,主管機關若認定這家財團法人設立的政策目標存在,但發現有無法達成社會公益或規避政府監督等不當狀況,有權捐贈財產補足差額,將民辦「收回公辦」。

這部法令即將在總統公布六個月後施行,但因為上述條文引發爭議,讓新法還沒開跑就先蒙上「掠奪私人財產」的陰影。面對主管機關加強內控及查核的未知狀況,已讓不少財團法人感受到山雨欲來的壓力。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侯柏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