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克文談中共二十大:習近平的決策風格讓中國「動脈堵塞」

2022-10-16 10:00

? 人氣

陸克文表示,除了「動態清零」政策、人口老化和出生率急劇放緩、人口和勞動力萎縮等複合性因素,過去5年,中國在意識形態和政治方面向左的轉變,是導致經濟增長率放緩的一大因素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指,習近平將中國經濟政策的重心引向了馬克思主義的左翼,5年前的十九大報告中,意識形態的措辭已經很明顯。國內層面,過去5年,習近平採取一系列政策,授權黨和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干預,包含做大國企、限制私企和科技業、打壓房地產行業。此外,也提出所謂的「共同富裕」。這些舉措有些是從監管角度,有些則是從意識形態角度。

國際層面,習近平政權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尋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國經濟增長的國內動力,以實現長期增長,但也尋求不使中國在國際上依賴任何人的經濟。

陸克文說,習近平是否會因為經濟增長率放緩,而在二十大工作報告中釋放回歸市場的信號,當前猶未可知。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最好的結果是習近平不要在迄今眾人已看見的這種向左運動,進一步加倍努力,而是通過新的國務院總理和副總理負責落實經濟政策,修復增長落差。」但他對習近平是否能承認他在過去5年中「搞砸了事情」,抱持懷疑態度。

他說:「他能做的是為經濟的意識形態重新定位方向,並巧妙地將市場原則重塑為慣例,但我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結果。」

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

今年8月以來,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國實施圍台軍演,美中關係因台海局勢而再次緊張。此外,圍繞著晶片與高科技產業的美中科技戰也有日益白熱化的趨勢。習近平在二十大後會如何釋放中國應對國際局勢、處理中美關係的信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陸克文認為,習近平權力過度集中使得他在處理中美關係時更加棘手。他說,這樣的「大問題」十分考驗體力,「你越是集中精力,那麼要麼你開始有效地將權力下放給中央機構內的其他人,要麼決策的速度就會變慢,而且會變慢得相當徹底。」

此外,在被德國之聲記者問及台灣問題時,陸克文表示,他認為台海局勢未來5年應不會爆發衝突,因為北京仍需要更大的軍事優勢,也需要讓自己在財政與經濟層面能免於受到可能的制裁。他說,「關於台灣問題,如果我們談論的是未來5年,如果沒有來自台灣本身或美國的直接挑釁行為,我不認為習近平在軍事上、財政上或經濟上有能力發起軍事行動,選擇在該任期內收復(regain)台灣。我更關心的是之後的任期,以及一旦我們進入2030年代,該任期的後期部分。」

不過他也指出,台海仍存在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包含兩大變數:其一,是美國目前對一中政策的「漸進式切割」,圍繞一中政策的各種表述以及相關的「戰略模糊」開始被消除,值得關注;其二,則是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之前,台灣執政黨黨民進黨或台灣輿論會否有進一步的「台獨」言論。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William Yang, 葉家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