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觀點:美國的盤算《台灣政策法》VS.台灣的勝算狂想?

2022-09-17 07:0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照,美聯社)

所有的戰爭宣傳、叫囂和仇恨,都來自那些不上戰場的人--奧威爾格言集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9月14日通過《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法案,以17票贊成、5票反對通過,它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全院審議,這項法案被視為1979年以來最全面重整美國對台政策的法案。假若通過,會否引發成為中美之間的最大火藥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比台灣近期種種荒謬言論,充滿愚民邏輯,其中以曹興誠最壞心眼的投機者;此外,前參謀總長李喜民的刺猬戰略,都在升級台海緊張局勢。再加上美國鼓吹複製烏克蘭模式「抗中焦台」,炮製《台灣政策法》,保證軍售,增進台灣防衛能力,真是台灣的勝算?

美國《台灣政策法》鼓吹「抗中焦台」?

白宮13日表示,拜登(Joe Biden)政府與國會議員討論這項法案,華府對推進台灣自衛的承諾堅定不移。法案提案人之一的梅南德茲(Bob Menendez)稱,相關法案並沒有改變美國對台灣政策,但會更清晰表明華府幫助台灣的意願。

《台灣政策法》通過什麼?

這次《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是由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出。共分三大篇、九大主題,以增補現行《台灣關係法》為基礎,並承襲美國對台「六項保證」精神與規定。法案先前因為部分條文恐與美國「一中政策」相牴觸,引發拜登政府關切。

通過版本有部分修正,梅南德茲指出,法案確實有些微修改,主要在象徵性而非實質領域,包含駐美代表處更名改為「國會意見」的建議性表達,並刪除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須參議院同意的要求;版本也移除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地位的要求,改成在軍備移轉上「以MNNA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而法案核心部分沒有太多更動,包括防衛協助、國際場域參與及經濟往來等。

原先版本僅計劃未來4年提供台灣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10億元)外國軍事融資資金,修正版不僅保留這部分,還指明是無償的軍事援助,且加碼第5年提供20億美元,展現對台灣防衛能力的重視。另外,修正版法案依然要求美台建立全面性訓練計畫,內含兵推、軍演,讓美台得以發展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協助兩方軍隊熟悉彼此,並增進台灣防衛能力。

在外交部分,修正版保留主權象徵符號相關條文,仍要求美國國務卿廢除任何不允許台灣在聯邦機構內展示國旗或軍服的內規。此外,新版也仍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正式表態,強調決議並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也未含任何攸關台灣主權的聲明。

在經濟領域,修正版仍呼籲美國行政部門與台灣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並讓台灣參與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針對嚇阻中國侵略的制裁行動,法案大多維持先前版本內容,但把符合制裁條件的情況更具體化,從原先「大規模升級對台惡意行徑」文字,改成「大規模升級侵略行徑,包括公開或隱蔽的軍事行動」。

另外,先前版本直接點名制裁對象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但修正版未含這部分,僅列出高階官員及軍事將領、國家主席顧問、高階決策機構人員等。法案接下來將送交參院全院審理,但須在本屆國會明年1月期滿前在參、眾兩院通過,才能遞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後生效。

中方表態: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上午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美國國會議員炮製涉台議案嚴重違反一中原則,中方堅決反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4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就此報道表示,她不了解秦剛具體說了什麼,「我想他是在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對於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毛寧稱,中方已多次表明堅決反對「2022台灣政策法案」,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內涵。她表示,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推動有關涉台法案,只有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才能避免中美關係受到進一步損害。

台灣媒體引述外交消息指,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8月與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會晤時稱,若美方允許台灣政策法案通過,中美關係將面臨「瓦解」。

美方寄望台灣效法烏克蘭全民皆兵

2022年7月19日,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在台灣舉行記者會。(簡恒宇攝)
2022年7月19日,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在台灣舉行記者會。(資料照,簡恒宇攝)

美國企圖以《台灣政策法案》對台灣的建軍用兵直接下指導棋。今年7月下旬,美國前防長艾斯培(Mark Esper)訪台時,就在台北公開「建議」台灣要增加國防預算,還要不分男女全兵皆兵。烏克蘭模式鼓舞了美國政界對台灣的期待,從而認為烏克蘭能「全民皆兵」台灣也能,台灣需要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因此格外關注台灣動員後備部隊戰力。

在此之前,美國政治人物與媒體頻頻關注台灣的後備動員能力,對後備軍人教育召集(簡稱教召)寄予厚望。比如美國之音(VOA)便引述專家說法,指台灣「面對中國與日俱增的武力恫嚇」,要「借鑑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經驗,讓近230萬的後備軍人能有效支援正規軍」。

此外,8月上旬英媒BBC也曾發出報道,宣稱有「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開始學習作戰」。然而該論調在台灣一般民眾看來,卻頗為不接地氣,且脱離實際情形,畢竟歷次民調台灣年輕人都有高比例反對恢復徵兵制,也反對延長役期。英媒的這一份新聞材料,與其說是一篇報道,不如說更像是一波依照西方對台灣「全民皆兵」的想像,而做出的鼓動性宣傳。

臺灣軍事狂想曲  淪為炮灰的自我防衛

近年來,美方加大對華全方位遏制打壓,妄圖「以台制華」。說白了就是武裝台灣,作為美國抗中的最前線,犧牲台灣人民當籌碼;妄圖遲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圖謀「以台制華」。

李喜明倡以小制大不對稱戰略  拒止式嚇阻為基底

20220902-前參謀總長李喜明2日舉行「台灣的勝算」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於9月2日舉行「台灣的勝算」新書發表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海形勢愈見嚴峻,鑒於兩岸的軍事投資及軍事武力差距愈來愈大,國軍獨立面對解放軍全面進犯,只是能撐多久的問題。故本書提出以不對稱作戰、拒止式嚇阻為基底的「整體防衛構想」,即以「正確的戰略」、「防衛的能力(含符合需求的武器裝備、訓練精良的軍隊)」、「強韌的抗敵意志」,使敵人相信國軍有能力使其奪島任務失敗,或至少讓其付出慘重而不願承受的代價,產生嚇阻戰爭的效果。

本書強調,建軍備戰應納入「預算」及「時間」兩個關鍵因素,評估成本效益,律定優先順序,調整「制空、制海、反登陸」的防衛構想,改為區域拒止的概念:空域拒止、海域拒止、灘岸拒止、縱深拒止,置重點於嚇阻&反制全面進犯,並將「籌獲期程短、戰場存活力高」納為首要考量,減少籌建傳統載台:戰機、戰艦、戰車的投資,大幅增加「量多、價廉、易行、分散、機動、隱匿、精準」的不對稱武器及資電戰、網路戰的投資。

李主張台灣的安全取決於全民的防衛決心,對美國的合理期待是,台灣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美國就值得信賴,反之則否,因此台灣應努力讓自身的利益與美國利益結合。美軍可能的軍事支援一是間接支援:包括軍售、C4ISR協同作戰,乃至對中共發起關鏈性網路及低軌軍用衛星攻擊等。二是美軍直接參戰,包括組成多國部隊介入,但台美聯軍到目前不可能。

一、反制中共無人機   調派干擾槍進駐金門馬祖

針對近期的無人機侵擾外離島防區議題,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9月2日表示,國軍干擾甚至將無人機打下來並沒有不對,但應該思考,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反制措施。

李喜明建議,驅離無人機同樣可運用不對稱創新思維,若讓中共無人機拍到外離島地面有「全中國人民站起來抵抗專制習近平」、「不要再一黨專政」、「籲中國自由平等」等標語,或者地面上有「中華民國國旗」,屆時無人機拍攝這些畫面,「難道他們還能夠發布影片來影響台灣?」李喜明表示,面對這類舉措有很多種應對方式,但不要糾結在軍事層面。

大家都認為不對稱作戰是灘岸殲敵等項目,但不對稱作戰重點遠遠超過這些項目,而是在「戰略性的思想」而非「戰術上的思想」。李喜明最後強調,台灣無論如何一定要讓整個世界覺得中國在霸凌台灣,而台灣是因忍無可忍才選擇反擊。

二、倡不對稱作戰以小制大 潛艦戰車可割捨

對台灣的考驗是,「抗中焦土」政策不只有來自於美國的鼓吹,台灣內部更是不乏各種「勸進」的聲浪和行動。例如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卸任之後依舊不遺餘力宣揚其所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最近還寫成新書《台灣的勝算》,要旨即主張「以小制大」的「不對稱戰略」是「台灣的勝算」。

李喜明提出整體防衛構想(ODC),強調台灣要對抗中共強大武力威脅,必須揚棄舊思維的框架,徹底採不對稱方式建軍。李喜明提出整體防衛構想(ODC),強調台灣要對抗中共強大武力威脅,必須揚棄舊思維的框架,徹底採不對稱方式建軍。李提到,微型突擊艇能置放在全台200多個民用港口,並適時出海機動遠距離射擊,達到不對稱作戰的戰力。

媒體詢問,若將軍事設備藏匿於民用設施內,恐在戰爭時期遭到敵軍無差別攻擊。李喜明認為,台灣的地理條件(地小人稠),無法明確切割軍人與民眾,而國際戰爭法只能「坐著講」,當戰爭發生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談論此議題是書生論劍。他認為,針對兩岸懸殊軍力對比,台灣要結合台海戰場環境特性,發展低成本、高效益、數量多、品質精、高存活的小型、精準、致命武器,「以阻止解放軍成功侵略或政治控制台灣」。

「黑熊勇士」來了  淪為炮灰的自我防衛?

20220805-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捐1億美金加強台灣國防。(顏麟宇攝)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召開記者會,宣布捐1億美金加強台灣國防。(資料照,顏麟宇攝)

針對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日前宣布,捐贈新台幣30億元提升全民國防。李喜明表示,他相當敬佩且認同曹興誠,但30億並無法解決問題,根本關鍵在「全國團結」,台灣應該要相信自己,因為最大的力量不是擁有多少船艦跟戰機,而是全國能否團結一致,一旦能夠團結,就是最大嚇阻力量。

更為露骨激進的當屬曾經力倡「統一公投」的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近來他每每身穿防彈背心在媒體鏡頭前現身,還以「為抵抗侵略、保衛家園而戰」為題舉行記者會,宣示「我不會讓台灣變成下個香港,要死也要死在台灣!」他在現場宣佈兩項行動:

1. 資助新台幣6億元,要在三年內訓練出300萬名積極協助區域防衛的民間勇士(他稱之為「黑熊勇士」);

2. 提供新台幣4億元,要儘速訓練出30萬名以上民間的神射手(他稱之為「保鄉神射」)。

儘管與曹興誠合作的「黑熊學院」創辦人沈伯洋在9月6日宣稱,第一階段課程已全數額滿。但這項「雄心壯志」的計劃,還是令人不由得聯想到惡名昭彰的「亞速營」,這個在烏克蘭「讓老幼婦孺拿起武器」的「新納粹」組織,據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周陽山的說法,其背後便有銀行、媒體兩棲的億萬富翁克羅莫伊斯基(Ihor Kolomoyskyi,台譯作柯羅莫伊斯基)提供金援。

有台灣學者提出警惕,曹興誠正在實行的構想,不僅是以「防衛」為名的準軍事「民團」組織,恐怕日後還可能演變為專門檢肅政治思想與立場的「秘密警察」部隊。換句話說,在帶有野心的政治人物和不明就裏的商人炒作下,「抗中保台」這股民粹風潮難保沒有變調為極端思想的危險,宛若「神風特攻隊」那般,把盲目犧牲生命當成是至高無上的「光榮」。台灣內部這些呼應美國「不對稱作戰」的論調,借用劉湘濱的話來說,「隱約一個巨大的黑手正將台灣推向永劫不復的深淵,令人不禁憂心忡忡,毛骨悚然」。

不對稱作戰  台灣做好巷戰準備?

當前臺海形勢緊張,根源就是民進黨當局數典忘祖,企圖搞「倚美謀獨」。而美方對台無償提供5年65億美元,就是不作安全承諾。不過,美國為台灣量身設計的這張「不對稱作戰」菜單到底意味着什麼,其實需要台灣社會了解之後再做出判斷。單就拜登政府近期五筆對台軍售項目來看,所謂的「不對稱作戰」,就是要令台灣為進行「巷戰」做好準備。

台灣陸軍前副司令劉湘濱投書指陳,成立全民皆兵的國防志願隊,打城鎮戰,打巷戰,打游擊戰,每個警察局放「毒刺」導彈等等,都是「不對稱作戰」的內涵。他痛心疾首地感嘆,美國希望推動台灣像當年的越南與當前的烏克蘭,「不計代價地拖垮比他強大的敵人」,「至於台灣是否成為焦土,那不是美國的考量因素」。

台灣雙十慶典籌備委員會9月6日公布了今年的主視覺,稱其設計理念在於「凝聚台灣主體意識,堅定國人自我防衛意志」。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日前在政論節目上語帶憂慮的說,「抗中保台」其實是「抗中害台」。台灣雙十慶典籌備委員會9月6日公布了今年的主視覺,稱其設計理念在於「凝聚台灣主體意識,堅定國人自我防衛意志」。問題是「自我防衛」這四個字,在美國和台灣有心政客的語境裏,是要台灣人民為了「抗中」大業不惜在台灣街頭巷尾與「敵人」短兵相接、近身肉搏。就兩岸的軍事對比,以及台灣缺乏戰略縱深的地理條件來看,難道淪為「炮灰」的「自我防衛」,真是「台灣的勝算」?

*作者為前國防大學戰略講座、教育工作者,現為全國公教軍警消聯合總會副總會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