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青燈下重讀老書鐵血軍魂

2022-08-21 05:40

? 人氣

1975年電影《八百壯士》開拍,楊惠敏與演楊惠敏青年時代的林青霞合影。(資料照)

1975年電影《八百壯士》開拍,楊惠敏與演楊惠敏青年時代的林青霞合影。(資料照)

前言:大家都曾年輕

每當看到剛步出校園朋友們的青春與活力,心中總是充滿羨慕,8月13日將至也讓自己勾起曾是年輕人的回憶!當年剛退伍不久,當排長時瀏覽星光與麥田出版社發行戰史的興趣仍在,當天書店驚鴻「鐵血軍魂」一書,作者滕昕雲先生。瀏覽後讓我饒有興趣當下立刻購入,因為往日讀的多是西方人視角的翻譯作品,除了劉馥博士「中國現代軍事史」外鮮有從系統面與制度面描寫中國人眼中的抗戰。更難得的主題有關抗戰前及初期中德兩國軍事合作關係和對於抗戰的影響。 往日資訊閉塞時期,政府對抗戰前就開始與德國合作的過程多避諱不談,自己開始對國軍中德式裝備影子有印象來自於電影「八百壯士」中M35鋼盔,當時懵懂無知的我在電影院還思忖當時國軍的帥氣!中學後從傳記文學的吉光片羽才得知原來中華民國的確曾與德國合作的被封塵歷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光輝的淞滬會戰

以往我們常記念8月14日空軍節首開擊毀日機的光輝紀錄,但是當天調派初生中華民國空軍奔赴支援淞滬戰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反而由於814光芒而被人忽略 !1937年七月七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啟八年抗戰首頁,剛開始許多歐美國家根本是帶著看笑話心情看待這場農業國家與工業國家間的不對稱戰爭,懷疑到底中國打的是華北地區的局部戰爭還是貨真價實的中日一戰?不只是國外如此猜測, 國內眾軍頭們也擔心蔣介石是以抗戰為名行削減各地方派系之實!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隨後的7月17日,時任中華民國實際最高領導人的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江西廬山發表了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此演說稱為《廬山聲明》。(資料照))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隨後的7月17日,時任中華民國實際最高領導人的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江西廬山發表了著名的「最後關頭」演說,此演說稱為《廬山聲明》。(資料照))

畢竟自軍閥割據以降,中原大戰與各地軍事力量對峙中央的事蹟都很難不讓他們會如此做想。直到8月14日他在中央政府財稅重鎮長江三角洲的上海,押上中央軍精銳的德國顧問手把手訓練裝備德式武器的十萬中央軍精銳,中外才知道蔣介石並非小打小鬧而是玩真的!由當時國外記者媒體評論其眼中目睹上海戰事是"中國人打的德國戰爭"可知德國在看得到的硬體與看不見的訓練與戰術介入當時國軍之深。此二者在滕昕雲先生本大作中都有珍貴照片與詳盡文字說明。多年來對淞滬會戰有如汗牛充棟的各家不同觀點,其中愚者對於劉馥博士,評析上海大戰前日軍覺得國軍太弱而國軍又自認本身太強最為精闢,後來淞滬會戰三個月的戰局起伏恰可說明其評語。二十年後重讀滕昕雲先生大作品給個人思考這場超過80年前慘烈的淞滬會戰以下不同感受。

感受一

達成真正的國家戰略,將日軍地理上由北而南的滅華態式改為由西向東的緩慢進程,拋棄日軍在華北平原一馬平川的機械化(mobile)優勢,棄長就短為由西向東適合傳統兵力運動的丘陵水田的破碎地型, 將抗戰大方向由日軍要怎麼打扭轉為國軍想怎麼打,一改自甲午戰爭以來四十年日方對於處理中國問題主動地位。國民政府能本著"捨不得孩子就套不著狼"的大局觀,犧牲中央政府最重要的賦稅來源地上海,主動在此地燒起戰火吸引日軍七月七日發起盧溝橋事變後攻擊軸心著實不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