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真觀點:兩岸都是「過度教育」,拿學位充門面的社會

2022-07-29 07:00

? 人氣

大學畢業生謀職難,如果考研唸了碩博士,是不是比較容易找到高薪的理想工作?這是社會普遍制式化的思維模式,未必如此。台灣早有「流浪博士」的社會現象,《衛報》曾報導一位在倫敦大學兼課任教的新科博士,因收入太低而只得在公園搭帳篷住宿-名符其實的流浪博士。大陸的《中國青年報》2019年報導:近年畢業的博士有三分之一未能獲得大學教職!學科領域之間也有差異,文法科博士要比理工科更難謀職。王夢真的個案為何有如晴天霹靂?因為她的學科專業「核能物理」理應不難就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想想台灣咱們林碩士畢業的台大國發所:社會真的有必要為大學院系投資這麼多嗎?知道這個前身叫「三民主義研究所」的機構有些什麼碩士論文嗎?

《女性健美選手的身體意象》、《藝術展覽的傳播策略研究》、《台日高中男子籃球體制比較》、《男性彩妝師升遷》、《創業家職業選擇動機研究》…。就是包山包海都可納入國家發展的大標題之下了。

西方也有類似的情形,《讀者文摘》曾報導美國大學有人寫的碩士論文主題是調查怎樣的人在公路上搭便車比較容易成功攔車(hitchhike),結論是大胸脯的金髮女郎比較能夠攔車。任何主題都可以調查研究,但是這值得授予學位名器嗎?

2019年大陸大學科研經費排名,北京清華大學153.75億人民幣名列榜首,但大學不是單純的科研機構,也是教育機構,學校教授的科研工作能培養學生面對社會及職場的就業力嗎?王夢真博士的指導教授怎麼回答?

這不是學術問題,而是道德問題。開設這麼多院系、聘僱這麼多教師、誘惑這麼多年輕人報考升學,這是不道德的!

記得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先生2016年曾一針見血地戳破台灣高等教育的假面具,他說政府讓技職院校升格科技大學,導致生產力最高的年輕人投入太多時間在唸書上,對日後就業一點幫助也沒有。他說:「一大堆博士假裝在教書、一大堆人假裝在讀書,根本對國家無益,只是編預算養活這群人,整個國家都在作假。」誠哉斯人斯言。

*作者為台灣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