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後真相世界的地緣政治!」烏克蘭騙過全世界,俄國記者「詐死」案引發各界爭議

2018-05-31 14:06

? 人氣

2018年5月30日,原先傳出死訊的俄羅斯戰地記者巴布臣科(Arkady Babchenko)現身記者會,承認為抓到歹徒,與烏克蘭政府合作假造死訊。(AP)

2018年5月30日,原先傳出死訊的俄羅斯戰地記者巴布臣科(Arkady Babchenko)現身記者會,承認為抓到歹徒,與烏克蘭政府合作假造死訊。(AP)

烏克蘭政府29日宣布,俄羅斯記者巴布臣科於自家公寓身中三槍遇害,沒想到案情出現重大轉折!巴布臣科30日「死而復生」,突然出席烏克蘭情報機構的記者會,證實自己與烏克蘭合作,共同假造死訊,騙過全球媒體、巴布臣科的家人,以揪出意圖刺殺巴布臣科的凶手,然而烏克蘭的行為也引發欺騙大眾的爭議,《外交政策》就指出,歡迎來到「後真相世界的地緣政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昔傳遭歹徒槍殺 巴布臣科現身道歉 

41歲的巴布臣科(Arkady Babchenko)是俄羅斯著名的戰地記者,過去曾報導俄羅斯在東烏克蘭的勢力,更抨擊俄羅斯兼併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眼中釘,巴布臣科去年2月擔心自己與家人受到威脅,決定離開俄國,先後待過捷克、以色列,再落腳烏克蘭的基輔。

烏克蘭警方29日指出,巴布臣科準備從基輔的住家出門買麵包時,遭歹徒從背後開了3槍,並在救護車上氣絕身亡。但巴布臣科卻在30日突然現身記者會,稱「我還活著」,並向社會大眾道歉,承認一切事件是他與烏克蘭共同假造死訊,以揪出意圖殺害巴布臣科的歹徒。巴布臣科指出,烏克蘭安全局1個月前向他連繫,決定策劃這場「假死」行動。巴布臣科說:「最重要的是,我的生命得救了,另外一起更大的恐怖分子攻擊已被阻撓。」

烏克蘭指控俄國 派歹徒刺殺巴布臣科

這起行動連巴布臣科的太太都被瞞在鼓裡,巴布臣科特別在記者會上與太太道歉:「她過去2天來過得有如地獄一般,然而我們沒有選擇。」烏克蘭安全局長格里薩克(Vasily Gritsak)則透露,烏克蘭掌握情資,發現俄國當局以4萬美元(新台幣120萬元)的價碼,資助一名東烏克蘭的前戰士,意圖殺害巴布臣科,警方也已逮捕、拘禁一名疑似預謀殺害巴布臣科的人士。

俄羅斯戰地記者巴布臣科(Arkady Babchenko,右)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AP)
俄羅斯戰地記者巴布臣科(Arkady Babchenko,右)與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AP)

格里薩克指控,殺害巴布臣科是俄羅斯安全機構恐怖行動的一部分。格里薩克說,那名烏克蘭人疑犯原要取得大量的武器以及炸藥,包括300支AK-47步槍以及「上百公斤重的炸藥」,在烏克蘭策劃恐怖行動。

儘管巴布臣科出席記者會,證實他仍安然無恙的消息,讓巴布臣科的同事欣喜若狂。然而烏克蘭2014年在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之後交惡,這次假造巴布臣科死亡的訊息,對烏克蘭來說仍是一步險棋。
 

俄羅斯怒控:煽動反俄情緒

俄羅斯外交部指控,烏克蘭政府「煽動反俄的歇斯底里情緒。我們相信我們的外國夥伴,以及相關的國際機構可以為整起事件下個正確的結論。」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上議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科薩切夫(Konstantin Kosachev)則將此案與前俄國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在英國遭毒殺案類比,稱兩案「邏輯是一樣的:意圖詆毀俄羅斯」。

烏克蘭玩弄資訊戰 遭無國界記者組織抨擊

不僅俄羅斯抨擊烏克蘭的做法,也有組織認為烏克蘭不該假造記者的死訊。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媒體自由代表迪西爾(Harlem Désir)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表示:「我對於巴布臣科還活著的消息鬆一口氣!但我強烈譴責(烏克蘭)對於記者的生命傳播假消息的決定。國家有責任為大眾提供正確的資訊。」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秘書長德洛瓦(Christophe Deloire)則痛批:「無國界記者組織對於發現烏克蘭秘密機關操縱訊息,表達最深的憤慨,這是資訊戰的新一步。政府玩弄事實總是非常危險,特別是利用記者做為他們的假消息。」

普京打壓異議人士深植人心 讓民眾信任烏克蘭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分析,烏克蘭的動作,在「後真相世界的地緣政治」中,既可能是狡猾的策略,也可能是傷害自己的伎倆。儘管假造謀殺行動在西方世界來說並不常見,卻是烏克蘭安全局時常使用的謀略。2016年,烏克蘭就曾假造境內波克洛夫斯克(Pokrovsk)鎮議會議員的死訊,以抓到意圖殺害他的歹徒。

《外交政策》指出,在這個所謂的「後真相時代」(post-truth era),客觀的事實反而不比民眾主觀的推論來得重要。烏克蘭因此利用民眾相信普京(Vladimir Putin)治下的俄國,善於打壓異議人士的推論,導出巴布臣科確實死亡,俄國則很可能犯案。

烏克蘭「詐死」行動 恐損害自身信譽

《衛報》(The Guardian)則分析,儘管烏克蘭的行動可能避免一場暗殺行動,但未來若抨擊俄羅斯政府的異議人士遭到殺害,民眾很可能對此懷疑:「他們真的死了嗎?」衛報認為,烏克蘭政府雖想抓到意圖傷害巴布臣科的疑犯,但是真的有必要假造巴布臣科的死訊,傷害俄羅斯記者的朋友、家屬嗎?

衛報指出,現在所有人的看法將取決於烏克蘭能否拿出俄羅斯意圖殺害巴布臣科的證據。若烏克蘭已掌握到凶嫌的命令確實來自莫斯科,整起案件將被視為烏克蘭大膽卻具爭議性的勝利。烏克蘭若無法證明俄羅斯確實想殺害巴布臣科,烏克蘭的誠信將大打折扣。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亦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