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該踩界觸怒普京、丟掉抗中盟友?北約該介入印太、同時制衡中俄?現實主義宗師與龐畢歐策士如何看待中俄與北約

2022-07-13 16:02

? 人氣

2017年7月1日,林鄭月娥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美聯社資料照)

2017年7月1日,林鄭月娥宣誓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美聯社資料照)

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後不久,國際關係理論的現實主義宗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批評白宮「不該推動北約東擴、不該為了拉攏烏克蘭與俄羅斯為敵」,否則烏克蘭就不會陷入戰火。米爾斯海默日前在義大利的歐洲大學學院(EUI)發表演說,他再次強調「美國對烏克蘭危機負有主要責任」,而且預估美俄兩強在無法接受失敗的情況下,烏克蘭戰爭恐將延燒數年、北約或許會捲入其中,甚至可能引發核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米爾斯海默:烏克蘭戰爭「美國要負最大責任」

在談及烏克蘭戰爭的起因時,米爾斯海默並不同意這是普京的侵略野心、也不贊成俄羅斯企圖吞併烏克蘭,而是重複他今年稍早的論點:北約執意東擴觸發了俄羅斯的生存危機,尤其美國的推波助瀾更讓歐洲陷入當前的困境。米爾斯海默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始於2008年4月的北約峰會,因為北約會後發表聲明,表示烏克蘭與喬治亞將成為北約的一部分。俄國當時就明確表示這件事威脅到俄羅斯的生存,但西方國家並未因此改變計劃。

米爾斯海默近日再談烏克蘭戰爭的緣由與未來走向。(翻攝Youtube)
米爾斯海默近日再談烏克蘭戰爭的緣由與未來走向。(翻攝Youtube)

米爾斯海默認為,就是美國政府無視俄羅斯的生存擔憂,才讓喬治亞與烏克蘭陷入戰火。包括2008年推動喬治亞州加入北約,當年便引發俄喬戰爭;2014年,親莫斯科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在美國支持的反政府抗爭中被逼下台,俄羅斯隨即奪取了克里米亞、並且挑起烏克蘭東部戰火連年的頓巴斯內戰。

在2014年之後。美國也持續協助訓練烏克蘭軍隊(平均每年訓練1萬名軍人),川普政府也在2017年決定對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2021年7月,美國與烏克蘭聯合舉行的「海風行動」(Operation Sea Breeze)海軍演習,更有31國海軍在黑海共同參演;短短兩個月後,美國與烏克蘭又組織了「快速三叉戟2021」(Rapid Trident 21)聯合演習,共計15國陸軍參演,美軍也表示「演習目的在驗證烏軍於美軍訓練下的成果,並且展現應對任何危機的能量」。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米爾斯海默指出,憑藉北約的武裝與訓練,讓烏克蘭在當前的戰爭中表現出色。如同《華爾街日報》所報導的— 「烏克蘭軍事成功的秘訣,就是北約多年來的訓練」。但北約與烏克蘭這些年的軍事合作,也成為俄羅斯心裡放不下的疙瘩。除了北約持續讓烏克蘭的戰力更為強大,基輔與華盛頓在2021年也開始積極運作,好讓烏克蘭加速融入歐盟、北約以及西方世界;曾主張要與俄羅斯合作解決危機的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則對俄國轉趨強硬,甚至關閉了親俄電視台,以叛國罪起訴普京在烏克蘭的親信。

米爾斯海默認為,普京從2021年2月起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部署的部隊與演習,就是想要迫使拜登與哲連斯基改變路線,但直到2022年2月為止,北約與基輔都沒有停止的意思;2021年12月17日,莫斯科分別致函拜登政府與北約,要求書面保證「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在俄羅斯邊境附近不會部署攻擊性武器」、「自1997年以來進入東歐的北約部隊和裝備將回防西歐」;2021年12月21日,普京在對國防部官員的談話中也再次強調,「他們在烏克蘭做的事就發生在我們家門口,他們必須明白,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他們真以為我們看不見嗎?或者覺得我們會袖手旁觀?」

20220713-當俄軍攻下利西昌斯克時,車臣民族營軍隊揮旗慶祝。(作者提供)
20220713-當俄軍攻下利西昌斯克時,車臣民族營軍隊揮旗慶祝。(作者提供)

直到2022年2月22日,也就是俄羅斯動武的前兩天,普京在記者會上再次強調:「我們堅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因為這對我們構成了威脅」。普京還說,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美國及其盟友就會繼續對基輔運送大量現代化武器,如果不加阻止,莫斯科「將面臨『武裝到牙齒』的『反俄羅斯勢力』,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兩天後,普京宣布對烏克蘭執行「特別軍事行動」。

米爾斯海默指出,其實美國人應該能夠接受普京的邏輯。因為美國長期以來信奉「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堅持其他勢力不得將其軍事力量置於西半球。這位現實主義宗師的言下之意,當然是美國應該「尊重」俄羅斯的「生存空間」與「存亡擔憂」,不該堅持讓烏克蘭或者喬治亞加入北約,使得北約與俄羅斯徒生爭端。米爾斯海默同時研判烏克蘭戰爭將轉為長期衝突,因為美國與俄羅斯都無法接受失敗,加上拜登將普京稱為「戰犯」、指控俄軍「種族滅絕」,透過外交談判結束衝突也成了死路,他甚至不排除美軍參戰、或者最後升級為核戰的可能性。

余茂春:北約與美國非但不該抽手,更要向印太擴張結盟

川普時代曾擔任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首席中國政策智囊的余茂春,日前也對北約擴張發表看法。余茂春非但不像米爾斯海默那樣反對北約擴張、刺激其他強權,更主張應該要建立一個「跨北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公約組織」(NAIPTO、 North-Atlantic-Indo-Pacific Treaty Organization)、並且承繼北約的成功經驗,方能讓北約國家與印太成員應對共同威脅,遏制由中國領導的北京-莫斯科侵略軸心。

米爾斯海默從烏克蘭戰爭往回看,試圖理清他認為的衝突脈絡—不斷拉攏烏克蘭進入北約、無視俄羅斯持續抗議的美國,應當負起這場戰爭的主要責任;但余茂春則從烏克蘭戰爭往後看,認為共同威脅當然會催生共同防禦。烏克蘭戰爭使得中俄的共同侵略更為具體化,歐亞大陸乃至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所有國家,應當組成多邊防線共同應對。

2022年6月29日,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左)與美國總統拜登(右)在北約峰會上會面(美聯社)
2022年6月29日,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左)與美國總統拜登(右)在北約峰會上會面(美聯社)

余茂春指出,中國與俄羅斯在對其他國家的領土宣稱擁有主權時,均不是以國際法為基礎,而是強調民族語言等遺產、或者訴諸某種歷史虛無主義。當中國與俄羅斯在歐亞大陸形成了一個修正主義聯盟,要對抗這個北京-莫斯科軸心就必須透過一個跨洋的歐亞聯盟來進行。余茂春指出,中國與俄羅斯都一心摧毀以美國為首的自由市場體系,敵視歐洲與亞洲的民主同盟關係。他們「合作沒有禁區」友好關係,也支持著彼此對台灣與烏克蘭的主張。當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參加四方安全會談,余茂春把出現在日本海上空的中俄戰機群視為兩國「共同的敵意」。

除了共同應對中國與俄羅斯在亞洲與歐洲帶來的自由威脅與民主挑戰,余茂春認為NAIPTO能夠彌補美國在印太區域的不足。畢竟北約是一個多邊軍事聯盟,但美國在印太區域的防禦體系卻只能透過雙邊關係(包括日本、南韓、菲律賓與泰國)來達成。這種破碎的防禦關係對美國而言是一種挑戰,因為倘若中國攻擊日本,美國當然會與日本並肩作戰,但南韓與菲律賓等盟友卻不會加入戰局。這也留給北京挑撥離間的空間,像是中國總是利用日韓不和,致力分裂美日韓三方合作。

2022年5月15日前後,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在西太平洋操演,艦載機「殲-15」從甲板上起飛。(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
2022年5月15日前後,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在西太平洋操演,艦載機「殲-15」從甲板上起飛。(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

米爾斯海默與余茂春對於北約的看法顯然天差地遠,但兩人卻在同一件事上出現交集:中國。米爾斯海默今年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對《日本經濟新聞》表示,美國真正的嚴重威脅來自中國,而美國錯誤的東歐政策,正在削弱他們應對當今最大威脅的能力。米爾斯海默建議白宮「撤出歐洲、專注於中國」,甚至應該與俄羅斯人建立友好關係,才能做到「聯俄制中」,而非迫使俄羅斯徹底倒向另一邊。因為如此一來將打破均勢政治,讓美國陷入不利局面。

米爾斯海默進一步指出,美中競爭必定會發展為類似美蘇冷戰那樣的安全競爭。雖然北京與華府之間會不會走上戰爭是另一個問題,不過他認為美中競爭比美蘇冷戰更有可能變成一場「熱戰」。加上美國與蘇聯之間有歐洲擋著,歐洲如果發生衝突也是美蘇盟友之間的戰爭。但是如果東亞發生戰事,美國將很難置身事外。甚至當中國或美國失去台灣,無論哪一方動用核武來挽救殘局,也都不是無法想像的局面。

2022年6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4次峰會(AP)
2022年6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4次峰會(AP)

跟米爾斯海默一樣,余茂春也將中國視為美國的主要挑戰。因為中國的經濟規模遠大於俄羅斯,包括軍事能力、人工智慧、高速網路等科技發展也遠比俄國先進。況且中國的野心不僅在於透過威脅鄰國來重溫帝國舊夢(提高全球影響力),更在於將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重塑為以北京為中心的共產主義體系(爭取全球主導地位)。不過余茂春給出的地緣戰略解方,卻與米爾斯海默主張的「聯俄抗中」完全不同。

余茂春認為北京與莫斯科已經結成暴政的侵略軸心,除了歐洲國家之外,包括日本、印度、韓國、台灣、澳洲、紐西蘭與東協十國都面臨相同的威脅。雖然上個世紀東南亞各國締結SEATO(東南亞公約組織)的嘗試最後宣告失敗,但現在的印太區域經過民主化的洗禮,即便各國的想法仍有分歧,但捍衛民主、人權和法治等價值觀的共同信念,顯然可以作為建立NAIPTO的堅實基礎。當歐洲也將中國列為「系統性競爭對手」,日韓紐澳的領導人也到歐洲參與北約峰會,並且宣稱「北約應當共同應對中國帶來的系統性挑戰」,余茂春主張將NATO(北約)擴大為NAIPTO此其時矣,「畢竟無論地理邊界,對一個民主國家的攻擊,就是對所有民主國家的攻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