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本應抗通膨,為何大暴跌?SEC揭開「數位黃金」3弱點

2022-06-27 08:50

? 人氣

比特幣(圖/Pxhere;作者/bitcointere)
區塊鏈已發展成新興科技業,投資人對比特幣的觀點也漸漸成為區塊鏈技術的指標。(圖/Pxhere;作者/bitcointere)

SEC:比特幣「弄假成真」,它實際的保值能力有限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針對數位黃金的議題,發表一份名為《為何比特幣不是數位黃金?》(Why is Bitcoin not a digital gold? )的文件。SEC表示,貨幣有三項功能,分別是帳戶單位、交易媒介與價值儲存。目前常見的論述是,比特幣可作為保值的工具,但SEC提出以下3項理由,質疑比特幣的保值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比特幣並非抵押貨幣(collateral currency)。央行持有黃金的目的,是因為它可以做為外匯使用,特別是兌換美元。在理想的狀況下,外國央行會與聯準會建立互換線(swap line)協議,能在緊急情況下,將自己的貨幣換成美元,讓當地銀行取得美元部位的資金,避免違約風險。對外國央行來說,互換線是保險;但對聯準會來說,互換線是風險,如果外國違約,聯準會就會因為外幣貶值而蒙受損失。因此黃金成了替代方案,外國央行能用黃金兌換美元,取得流動性,這就是黃金有價值的原因。但目前比特幣沒有作為抵押貨幣的功能。

第二,比特幣的價值其實是「弄假成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比特幣的投機,建立在投資人對華爾街、主流市場與政府等機構的參與預期。打個比方,如果政府立法,表示龜殼能用來還債,那麼龜殼價格就會飆漲。對合法性的預期,是導致比特幣上漲的原因。

第三,比特幣波動性過大,這是它無法保值的明顯原因。如果資產要用來儲存價值,必須具備穩定、波動小等條件,但比特幣波動過大,甚至有可能歸零,沒有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部門願意接受這種資產。

但仍有投資人看好加密貨幣。加密貨幣交易所Luno的企業發展暨國際副總Vijay Ayyar表示,比特幣供給量固定,也具備去中心化的特性,不受政府影響,代表它的基本面沒問題。若比特幣要有保值的功能,它需要被廣泛採用。

總結而言,雖然加密貨幣具備黃金的稀缺、去中心化特性,但隨著區塊鏈的發展,加密貨幣也成為該產業的興衰象徵,與科技股的連動性加大。加上對多數投資人來說,加密貨幣屬於風險性資產,因此在激烈升息下,投資人將資金從加密貨幣抽走,流入黃金、美元等傳統標的,導致加密貨幣與黃金走勢截然不同,引起投資人對「數位黃金」失靈的質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

郭家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