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談俄烏戰爭:不後悔對普京的外交,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有其原因

2022-06-08 14:08

? 人氣

6月7日,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卸任半年以來首次公開露面。(AP)

6月7日,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卸任半年以來首次公開露面。(AP)

俄烏戰爭導致德國改變十多年來對俄羅斯的綏靖外交政策,德國內部出現檢討聲浪,認為前總理梅克爾誤判與俄羅斯深化經濟交流的風險,加深德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可能是導致普京自信開戰、不畏德國加入民主國家制裁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7日晚間,梅克爾(Angela Merkel)卸任半年以來首次公開露面,直言她對自己執政期間如何處理對俄外交並不感到後悔遺憾,她始終認為,早在2008年烏克蘭與喬治亞要求加入北約(NATO)時,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就會認定那是在「宣戰」。當時梅克爾政府極力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梅克爾說,烏克蘭那時候處於寡頭統治且民主不成熟,對入侵的準備會比現在更少。

《衛報》(The Guardian)指出,面對俄烏戰事使16年政績蒙上陰影,她在柏林人劇院(Berliner Ensemble theatre)接受採訪時說:「如果要我說『與那個人(普京)溝通沒有意義』我會非常難過……雖然(外交)沒有奏效是大悲劇,但我不會責怪自己的努力。」梅克爾在任期間很少有如此直率的發言。

時任德國總理的梅克爾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時任德國總理的梅克爾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不後悔當時做的對俄決策

當被問及是否後悔在2008年反對美國主導的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計劃,梅克爾說:「過去的烏克蘭不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那樣,烏克蘭曾經四分五裂……甚至改革勢力的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和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也意見相左。這意味著它曾不是一個堅定民主國家。」

她並表示,在普京看來,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是「宣戰」,雖然自己不同意普京的觀點,但她「知道他的想法」,「不想進一步激怒他」。她聲稱,她也是為了烏克蘭的最大利益,才阻止它成為北約成員,「你不可能一夕之間成為北約的一員,申請需要流程,我知道普京會在那段時間內做一些對烏克蘭不利的事。」

2014年和2015年,為平息烏東地區分離主義勢力與政府軍的衝突,由法國、德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組成的「諾曼第模式」談判,達成了前後兩份《明斯克協議》。但該協議非但沒有維持雙邊停火狀態,還被烏克蘭國內批評,因為俄羅斯堅持認為它不是參與衝突的一方,因此不受其條款的約束。

梅克爾在7日晚間受訪時為這些協議辯護,稱《明斯克協議》至少為烏克蘭贏得了緩衝時間,「它平息了這件事,為烏克蘭爭取發展成為現在這個國家的時間。」她並讚賞了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戰時展現的領導能力,稱他代表了這一個新的烏克蘭。

5月29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到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基夫視察。(AP)
5月29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到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基夫視察。(AP)

如何看待後冷戰時代的俄羅斯問題?

梅克爾日前還接受了德國《明鏡》(Der Spiegel)周刊的採訪,話題也不可避免地轉向烏克蘭戰爭,以及德國對克里姆林宮的寬容是否讓普京更加膽大妄為。梅克爾回答說,她覺得蘇聯解體造成的地緣政治問題在她執政的16年期間一直存在,「不可能妥善地終結冷戰……俄羅斯問題始終存在。」

她接著說,任期最後幾週,德國政府已經開始認真對待俄國可能就快入侵烏克蘭這件事,她與繼任者蕭爾茨(Olaf Scholz)談了很多,「我意識到普京已經不再需要明斯克(和平)進程」。梅克爾雖然明確譴責俄羅斯發動侵略戰爭,但似乎暗示西方也有一些責任。

「如今發生的事情是俄羅斯鑄下的大錯……客觀上違反了所有使我們能夠在歐洲和平共處的國際法規則。如果我們開始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地爭論哪塊領土屬於誰,那麼我們將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她說,「我不同意普京先生的觀點,這我說得很清楚。但是我們沒有設法創建一個可以阻止此事(烏克蘭戰爭)的安全架構。這是我們也該考慮到的一點。」

6月7日,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卸任半年以來首次公開露面。(AP)
6月7日,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卸任半年以來首次公開露面。(AP)

她聲稱已警告其他政客,普京對整個西方民主模式充滿敵意,並希望「摧毀歐洲」。她承認歐洲國家未能提高足夠的軍事預算,「軍事是普京唯一懂的語言。他看到我們,不僅是德國,還有其他國家,不再擁有冷戰時期的打擊力量。」

有關輿論批評,德國過去十多年在她主政之下,幻想著俄羅斯能通過擴大與西方的貿易聯繫來實現民主化。她說:「我不相信可以通過貿易改變普京。」但她也澄清自己的政治信念,如果不可能與俄羅斯進行政治合作,那麼至少與它保有一些經濟聯繫才是明智的決定。

事實上,德國對俄羅斯的建設性合作政策是貫穿了德國幾十年的外交政策,歷屆西德和統一後的德國政府,包括梅克爾領導的政府,都保持不與蘇聯或俄羅斯撕破臉的外交立場。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