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通談「中國的烏克蘭難題」:中國平衡對待美俄兩強,但美國支持台獨將破壞平衡

2022-05-03 14:48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外交事務》網站5月2日刊出閻學通專文〈中國的烏克蘭難題〉(China’s Ukraine Conundrum),這位著名學者主張中國並未特別偏袒俄羅斯,而是在美俄的對立之間採取一種「平衡立場」,並且維持「在軍事上不支持、在經濟上維持互動」的「中間道路」。雖然閻學通承認中國的經濟也受到烏克蘭的戰事拖累,但他認為美國對中國採取的遏制戰略讓北京領導人不可能站到美國那一邊,並且警告「只要美國不支持法理台獨,中國就會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擔任院長的閻學通承認俄烏戰事讓中國陷入戰略困境:一方面這場衝突擾亂了數以十億計的中國貿易、升高東亞的緊張情勢,甚至讓中國內部也陷入「親俄」與「反俄」的對立;另一方面,中國也指責美國因支持北約東擴激怒俄羅斯,並且擔心美國試圖藉著延長這場戰事削弱俄羅斯。

不過閻學通認為,無論中國對於普京的戰爭決定做出什麼樣的回應,美國方面都不可能改變對北京的遏制戰略。尤其俄羅斯作為中國最大、軍力最強的鄰國,更不是北京希望對抗的強權。因此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努力避免不必要地激怒這兩個對立的大國—除了在聯合國大會譴責俄羅斯的表決中棄權,也在關於這場戰爭的官方聲明中謹慎表態。

2022年4月,在聖彼得堡參加勝利日閱兵排演的俄軍裝甲部隊。(美聯社)
2022年4月,在聖彼得堡參加勝利日閱兵排演的俄軍裝甲部隊。(美聯社)

閻學通指出,中國採取這種「平衡戰略」(balancing strategy)並非沒有代價。拒絕譴責俄羅斯一事,就讓北京與其部分鄰國的關係受到影響,同時也疏遠了更多反對俄羅斯發動戰爭的開發中國家,這場戰爭也造成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的經濟損失。儘管如此,為了盡可能減低戰略損失,中國將會堅持採取「平衡戰略」直到烏克蘭的戰事結束—除非美國對台灣宣布獨立給予軍事支持。畢竟華府對中國採取遏制策略,因此對於烏克蘭戰爭北京很難站到美國那一邊。

從烏克蘭的戰事開打以來,西方列強不斷指責中國被動甚至是主動地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比方說《紐約時報》今年3月就引用未經證實的消息,表示俄羅斯在開戰之前就將其軍事計畫告知中國。不過閻學通引用中國駐美大使秦剛3月15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文章,表示中國因為俄羅斯的開戰決定損失甚鉅,否認事先知情俄國的軍事行動。

2022年4月28日,遭到俄軍飛彈攻擊的基輔市區。(美聯社)
2022年4月28日,遭到俄軍飛彈攻擊的基輔市區。(美聯社)

秦剛在這篇投書中強調:「有人散佈假消息,表示中方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事先知情,甚至要求俄方在北京冬奧之後再動手,還有謠言指出俄羅斯要求中國提供軍事援助」、「在烏克蘭有6000多名中國公民生活學習,中國是俄、烏最大貿易夥伴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進口國。俄烏發生衝突,對中方而言沒有半點好處,如果中國對這場即將發生的危機事先知情,絕對會盡其所能加以勸阻。」

閻學通指出,事實上秦剛低估了這場戰事對中國的負面衝擊。除了對大宗商品市場及其供應鏈造成損害,對中國企業更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像是從事鎳金屬冶煉的青山控股集團,就因為烏克蘭戰爭造成鎳價飆升損失了80億美元。製造業大規模取消出口訂單,則削弱了中國工業的生產力。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China 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今年3月就下跌了0.7%,除了嚴重低於市場分析師預期,也是2021年8月以來首次陷入衰退。

2022年5月1日,北京的夜生活一景。(美聯社)
2022年5月1日,北京的夜生活一景。(美聯社)

閻學通指出,烏克蘭戰爭也惡化了中國與鄰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雖然許多東亞國家都設法在美中競爭之間採取平衡策略,但烏克蘭衝突迫使部份國家更加傾向美國,美國也藉此機會批准對台灣的9500萬美元軍事援助。除了中國與其鄰國的關係受到影響,聯合國大會今年3月對俄羅斯入侵的譴責案進行表決,其中三分之二的國家都投票支持,另外35國棄權、包括中國在內的5國投票反對。閻學通認為,許多發展中國家都不會忘記這次中國如何表態。

更糟糕的是,烏克蘭戰爭進一步惡化了中國與美國及其盟邦之間的關係。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國都積極表態,宣稱他們將與美國一起對繼續與俄羅斯保持往來的中國公司實施二級制裁。烏克蘭戰爭也讓中國內部的政治極化更為嚴重。在微信與其他社群平台,中國民眾本來就分裂為「親俄」、「反俄」兩個對立陣營,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部分反俄陣營的支持者重提1858年的璦琿條約,批評這個不平等條約丟掉了23萬平方英里的中國領土。閻學通認為,這類歷史事件的政治敏感度也讓北京必須在支持俄羅斯從事領土擴張時謹慎以對,並且考慮中國民眾的反俄情緒。

2002年4月30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造訪烏克蘭首都基輔,會晤哲連斯基總統(AP)
2002年4月30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造訪烏克蘭首都基輔,會晤哲連斯基總統(AP)

即便烏克蘭戰爭對中國確實造成負面影響,不過閻學通依舊認為北京不打算跟進華府的反俄立場。因為中國政府始終認為是美國推動「北約東擴」的舉動激怒了俄羅斯,現在華府又蓄意讓衝突升級、好讓這場戰爭一直打下去,藉此削弱俄羅斯與中國的國力。包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的社論,都明確表示「反對任何對烏克蘭『火上澆油』的舉動」,這也展現出北京對華府不信任的態度。

閻學通指出,由於無法透過經濟制裁阻止俄羅斯開戰,美國確實已將目標從「結束衝突」轉向「延長衝突」。美國總統拜登3月26日在波蘭發表演講時就說: 「這場戰鬥不會在幾天或幾個月內取得勝利,我們需要堅強起來,面對未來的長期戰鬥。」在北京看來,這等於承認白宮不再打算結束戰爭,而是延長戰爭、最終削弱與擊敗俄羅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上周也表示「我們希望看到俄羅斯被削弱到無法入侵烏克蘭時的程度」,這讓中國更加確信美國的首要任務是「削弱俄羅斯」,而非尋求迅速結束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此外,中國並不認為跟進華府對於烏克蘭戰爭的立場,能夠有意義的改善中美關係,因為就算北京加入譴責俄羅斯的行列,美國也不會改善對中國的遏制政策。閻學通指出,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東亞國家便質疑美國在歐洲陷入危機之際,是否還會繼續關注印太局勢。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3月28日對此表示: 「即使面對俄羅斯的侵略,美國國防戰略依舊描述了國防部將如何採取行動,並且維持與加強對中國的威懾力。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也是一個長期的挑戰。」拜登也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儘管美國關注的是烏克蘭問題,但也「強烈支持迅速採取行動,實施印太戰略」。

閻學通指出,這並不是北京第一次發現自己困在兩個對立強權之間。1958至1971年這段時間,中國也曾經同時面對來自美國和蘇聯的戰略威脅。作為回應,中國政府投入了所有經濟資源,準備對這兩個大國之一發動全面戰爭。為了避免工業基地遭受攻擊,中國將許多工廠從東部的發達地區轉移到西部地區的山洞裡,這次大規模的遷移行動讓中國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造成嚴重的商品短缺和普遍的貧困。

習近平。(美聯社)
習近平。(美聯社)

這段歷史讓中國在面對烏克蘭戰爭時,不願意再次被夾在華府與莫斯科之間。因此中國的官方聲明可是經過精心推敲,以免激怒俄羅斯。像是秦剛在今年3月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北京雖然尋求跟莫斯科建立關係,但是並不支持俄國在烏克蘭的戰爭。他當時表示「中俄之間的合作雖然沒有禁區,但依然存在底線,這也是訂定聯合國憲章的原則與宗旨」。中國外交部歐洲司司長王魯彤4月1日也說「我們不會故意繞過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並且強調「中國與烏克蘭危機沒有關係」。

閻學通認為,中國對於烏克蘭問題也選擇了一條中間道路:一方面避免對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但仍與俄羅斯保持正常的經濟關係。而且包括美國的戰略夥伴印度、甚至是部分北約國家,都採取了類似的立場—明確區分軍事與經濟事務。像是部分北約國家仍繼續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讓民眾能夠獲得供暖。閻學通甚至推測,隨著烏克蘭戰事的持續,可能會有更多國家仿效中國的平衡政策,減少因為戰爭遭受的經濟損失。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美聯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美聯社)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中國打算在塑造全球經濟規範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由於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巨大的軍事差距,中國沒有雄心在全球安全事務中發揮領導作用,特別是在戰爭問題上。營造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和平環境,仍然是中國外交的一個重要目標。只要美國不為台灣宣佈法理獨立提供軍事支持,中國就不可能偏離這條和平發展的道路。

閻學通在文章末尾再次強調,中國領導人無意跟莫斯科保持距離、或者加入譴責俄羅斯的行列,因為俄羅斯軍隊越過烏克蘭之後,美國便加大了對中國的外交壓力,一再強調對北京已經做好制裁的準備。此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雖然有意對於形塑全球經濟規範扮演重要角色,但卻沒有在全球安全事務發揮領導作用的野心。營造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利的和平環境,仍是中國外交的重要目標,因此只要美國不對台灣宣佈法理台獨提供軍事支持,中國就不可能偏離這條「和平發展的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