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棋炘觀點:網紅救了一個人之後的省思與觀察…

2022-04-03 06:30

? 人氣

Youtuber出發點是良善的,目的是打擊詐騙集團、揭穿詐騙集團的手法,這一點毫無疑問值得肯定。不過要當網紅,不是件簡單的事。(示意圖 / 取自Pexels)

Youtuber出發點是良善的,目的是打擊詐騙集團、揭穿詐騙集團的手法,這一點毫無疑問值得肯定。不過要當網紅,不是件簡單的事。(示意圖 / 取自Pexels)

Youtuber「好棒Bump」近期拍攝了一連串「詐騙解碼」的影片,試圖破解詐騙集團從事詐騙的系統性作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動機來看,這類影片的確對那些可能誤入歧途的人形成一種當頭棒喝,有機會拯救更多人。不過其中一支影片標題為「人都被綁架了…政府官員竟漠視不理、罔顧人命!?」內容不僅牽涉到營救海外受困的國人、其中對於涉外事務官員的強烈批判引發了熱議,外交部也為此發表聲明駁斥影片內容。

關於這個影片,個人以為可以從幾個不同角度觀察,也提供一些省思:

一、拍片動機

Youtuber出發點是良善的,目的是打擊詐騙集團、揭穿詐騙集團的手法,這一點毫無疑問值得肯定。不過要當網紅,不是件簡單的事。拿捏並掌握議題,利用議題炒熱新聞度,再利用新聞度拉高流量,坦白說的確是一種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即便是有相當知名度的Youtuber,要想直接切入探討外交議題,並藉此引發網路流量,難度頗高。但若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苦民所苦、對受害的台灣人(或網民/鄉民)感同身受的Youtuber,再想辦法把網民所關心的話題包裝成「台灣人遭受迫害、政府(外交)官員漠視不理」,那就是非常細緻、又相對犀利的操作。

這支影片所探討的議題的確可以輕易喚起「台灣人是國際孤兒」的鮮明受害者形象,看過影片的網民很容易陷入此種類比心理情境,伴隨產生憤怒情緒。很巧合的,會反對這支影片內容的人都「自動消失」了。因為真正瞭解真相的涉外人員囿於既有官僚體系的層層節制(包括外交部內主管、加上民意代表、以及更高層領導人隨時會「震怒」等等都算),根本無心、也無法站出來為自己辯護。最終的結果就是:輿論可能一面倒,對Youtuber 的作法大聲喝采,對官員的批判則不遺餘力。網紅,真的(繼續)紅了,影片點閱率也往上衝。完美動機結合完美影片,只要受到其他媒體關注,後續是否真的有人出來負責、又該負什麼責任,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二、法律的侷限

國人從事海外詐騙所衍生的社會案件層出不窮,但為什麼還是有人前仆後繼投入?我不認為這些人都是「天真無知」。相反地,更有可能是憑藉對「法律」的透澈瞭解,以及希望倚賴「運氣」帶來的高報酬。換言之,出國從事詐騙,運氣好可以賺到不少錢;就算運氣不好被抓,由於犯罪證據不足(特別是當地國並未與台灣簽訂司法互助時更是如此),回國會被移送法辦並定罪的機率根本為「零」。既然如此,不大膽冒險一下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以影片中那位明明犯了法、卻推說自己口才不好業績差的國人來說,他在影片中露臉現身說法,卻完全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悔意就是最佳證明。法律的侷限在這裡看得一清二楚。這也難怪就連台灣人自己都主張應該把這些可惡的詐騙犯送到中國大陸去…

另外一個法律的侷限是:我們的涉外人員在處理此類案件時,一定得尊重當地司法機關對相關案件的處理。我們的涉外人員並沒有、也不得擁有干預任何國家司法的能力及權力。就像外國人來到台灣犯法,他/她所屬母國的駐台機構也還是必須尊重台灣的檢警調司法單位對案件的處理,不可能貿然出手就把相關人等(更別說前述國人在行為上,仍不能排除是「犯罪集團的一份子」)通通弄回國內。這種簡單的道理跟邏輯,網紅完全忽略、沒有想要深入討論。

再者,作為一個成年公民,已經根據法律擁有完整的行為能力,本就應該有法治觀念,不管是在國內、或者到國外,只要犯了法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把這些輕描淡寫,把過錯都推到其他人身上。

三、「台灣人」VS「台灣鯛」——兼論對國人公民素質的觀察

台灣的外交困境打從一九七○年代退出聯合國、與美斷交之後,就難以突破、也再也沒有真正解決過。不過我們還是很硬頸地以「台灣人」角色在國際之間努力生存發展。然而隨著時空環境演變,這樣值得驕傲的「台灣人」,卻不知從何時開始神奇地演變成「台灣鯛(民)」,特別是在踏出國門之後,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舉例來說,過往曾發生過無數次以下的案例,包括:有國人因為眼鏡破掉、在路邊叫不到計程車、或是無法使用當地語言與他人溝通、行李放在旅館但旅館已經關門、過海關無法退稅、自己即將返國希望送書給當地大學等各種光怪陸離的情境下而找上了代表處官員,要求代表處必須提供協助(甚至包括搬運書籍的服務)。但根據外交部所發佈的「旅外國人急難救助要點」,上面的情況沒有一條是涉外人員可以服務的。但實際情況是,駐外人員最後都一一、委婉、也不敢造次地提供了這類服務。因為若不這麼做,以台灣人的心態,絕對會把事情鬧上新聞版面,倒楣的還是那些處理問題的外交官。也因為這樣,國人的胃口也因此越養越大,公民素質程度之低落,實叫人難以想像。

「台灣最美的資產是『人』」,這是過去曾經流行、大家也一度朗朗上口的說法,更是一種特殊視角下的觀察(更別說這還是對岸人民的觀察)。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不但不是「資產」,根本還是嚴重的「負債」。台灣的外交處境再怎麼艱難都還是有值得努力、可以改變的空間,但如果公民素質普遍低落、駐外館處得花許多人力物力來「精進」這些便民(特別是營救)措施,很難想像我們的外交困境還有什麼突破的機會。

外交小故事…

某一年台灣跟中南美洲某國家斷交時,某位女性外交領事人員在外館裡早就聽聞可能斷交的風聲,等到大使正式向館內所有人宣布斷交訊息時,她雖然難過,卻也很快恢復平靜,繼續努力完成撤館前的準備。偏偏就在這個時候,急難救助電話響起,負責輪值接聽電話的她拿起電話。電話那一頭卻是熟悉的「台灣人」腔調,劈口就大罵:「搞什麼東西啊?你們這些外交官都XXX混吃等死,搞到一大堆國家跟我們斷交!!沒用的東西,還不快點滾回來!!」她驚訝地說不出話來,淚水奪眶而出,但她只能默默強忍、聆聽完對方窮兇惡極的謾罵後,說出「謝謝您的指教」後才把電話掛上,然後再也忍不住,趴在桌上抱頭痛哭。這,是一個外交官的日常。

另一位女性外交人員,輪值接到急難救助電話,必須在週末夜晚趕到使館協助辦理護照(因為代表處的官們為了「精進便民服務」而願意配合國人隨到隨辦)。結束之後去搭地鐵準備返家,卻在地鐵站內遭受陌生男子跟蹤,她在驚慌失措下決定逃離車站、在大街上狂奔,最後躲了起來,幸好平安無事。隔天她向大使報告,大使不但沒有安慰她,反而淡淡說了句:「這是為民服務,我們就是要做到最好!」

(附註:在聆聽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實在沒有辦法否定大使的說法,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問大使,難道不能先對同仁的努力表達關心跟肯定、再來強調服務的重要性嗎?)

拍影片不難,但衡平看待最難!

拍影片批判別人其實真的一點都不困難,想幫助別人的原意絕對值得肯定,但利用媒介發表看法可能因此衍生許多事先沒有想到的後果。既然如此,我們是不是可以期待這些意見領袖(當然也包括網紅在內)可以在批判的同時,也多一點衡平的討論(至少也應該對犯錯的人多一點指責)?否則,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網民們固然可能因某一段影片大為激動,最終也仍然免不了讓這類「不應該發生的事情」一再重複發生。

在國與國互動的場域裡,常常會提到「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原意指的是一個國家的政、經實力會影響到該國的外交表現。台灣絕對需要充足、亮眼的實力來支撐我們的外交表現。然而若按照前述的討論,在這個島上的公民若是永遠也長不大的「巨嬰」,犯錯不知反省,成天只知道怪別人,我們又如何能夠期待擁有強大的內政實力、並且把這樣的實力延伸到外交場域當中呢?

*作者前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現轉職金融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