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談香港疫情下從管治危機到商業人性

2022-03-20 05:40

? 人氣

另外,港府對宣導疫苗接種非採科學解釋,而是以「不打針便看不到孫子」等恐嚇形式,令長者即面臨生死之感:「疫苗不完善打了立刻重症或致死,那或許比受感染的機會還要大。」再加上2021年挪威接種疫苗導致重症副作用及死亡事件頻傳,隔月香港即推廣疫苗接種計劃,時機令民眾懷疑港府「谷針」(大力提倡)目的只是向北京中央交代,而特首及官員每每言必感謝祖國,更令此陰謀論發酵而圖生抗拒、反感。香港收費最高的資深大律師清洪亦曾特別撰文,向林鄭月娥明言:「幾乎與所有跟本人相識且交談過的人士當中,沒有任何人支持閣下目前的處理手法。各人對閣下的非議範圍極廣,但基本上皆可歸結為一點,若清零政策要取得成功,必須獲得社會的明確支持,而這正是現時所缺乏的」,港人「需要明確資訊而非恐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0318-港府提倡施打疫苗方式採恐嚇手法。(作者提供)
港府宣導疫苗接種非採科學解釋,而是以「不打針便看不到孫子」等恐嚇形式,令長者即面臨生死之感。資深大律師清洪曾特別撰文,向港府明言港人「需要明確資訊而非恐懼」。(資料照,作者提供)

縱觀現在香港市民對國家及特區政府的印象,倒有點像1945年台灣光復時「狗走了豬來了」的感覺,在統治對比下產生潛意識的「殖民地回歸症後群」,從過去安定與現在混亂,於是懷疑執政者,因此中共亦如當年國民黨般加強高壓力度而讓香港人更逆反。

當統治權威的有效管治潰堤後,高度資本主義便回歸原始的商業利益思維,甭談公共責任,香港私人醫療服務及安老院(老人安養中心)的態度和做法便印證這點。香港沒有健保,只有公立(排街症輪候)和私立醫療兩種,價格懸殊,所以病人就如金錢。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高本恩表示:「如果擔心疫苗副作用,長者會徵求他們的家庭醫生的建議。而這些家庭醫生可能不想處理任何與責任相關的問題,因此更可能告訴長者接種疫苗要更加謹慎。」簡單言,病人打針死了便損失客戶,所以不鼓勵接種。再者,為維持上層資產階級的高價醫療,私立醫院便以負壓病床不足、缺乏隔離病房設施為由,拒絕收治新冠病人,令公立醫院擠爆,很多重症病患無法即時救治而死亡。亂世各家自掃門前雪,更甚的,幾乎所有安老院將大批懷疑受感染的長者送到急症室,雖經醫生評估後認為適合回到院舍,但仍被拒絕接走。社會福利署重話訓斥安老院業界,勿令長者滯留,特首亦重話:「非常不應該」、「令人心痛」,但安老事務委員會回應,院舍防疫裝備不足,環境未必適合隔離,難以妥善照料疑受感染長者,他們要保護其他院友。這件事,說白了,就是絕大多數安老院為私人機構,一位長者住宿費每月以港幣萬元起跳,院方必須維持他們的商業經營,保護有價值客戶,所以不願回收具傳播風險的前住院長者。

20220318-香港私人醫療機構不願回收具感染風險的前住院長者。(作者提供)
絕大多數香港安老院(老人安養中心)為私人機構,一位長者住宿費每月以港幣萬元起跳,院方必須維持他們的商業經營,所以不願回收具傳播風險的前住院長者。(資料照,作者提供)

這波疫情令林鄭政府威信掃地,部分資本家呈現最現實的人性利益。而後疫情時代的香港,北京中央必定擴大監管指揮權,自由度的委縮令港人對未來更灰心絕望,而走向個人利益主義至上,再加上大灣區融合經濟的競爭,這東方之珠將暗淡無光。

*作者為在台港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