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孤立無援美軍隔岸觀火?外交學者曝拜登盤算:不想再當世界警察

2022-02-27 08:10

? 人氣

政大外交系主任盧業中分析,烏克蘭危機中,美國之所以未派兵支援,是受民意的影響,且即使不出兵也已達成美方預期目標。圖為從德國調往羅馬尼亞的美軍。(資料照,美聯社)

政大外交系主任盧業中分析,烏克蘭危機中,美國之所以未派兵支援,是受民意的影響,且即使不出兵也已達成美方預期目標。圖為從德國調往羅馬尼亞的美軍。(資料照,美聯社)

俄羅斯24日出兵烏克蘭,動盪情勢引發全球對於國際秩序的注目。政大外交學系主任盧業中26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美國雖未直接派兵奧援,但周邊效應都已達成美國的期望。而美國沒有選擇硬碰硬,反映出的是美國民意的轉折,不希望美國有任何地面部隊折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此次俄烏衝突中美國的行動與角色,盧業中從鄰近的他處著眼來分析。美國在5個緊鄰烏克蘭的國家都有駐軍,但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中,只有在立陶宛駐軍,原因是愛沙尼亞跟拉脫維亞都跟俄羅斯接壤,只有立陶宛沒有。他指出,從美方此舉就可得知,有意要降低對俄羅斯的威脅性。

2019年10月21日,在立陶宛境內準備移防的美軍裝甲部隊。(美聯社)
美軍裝甲部隊在立陶宛境內準備移防。(資料照,美聯社)

儘管外界譴責美國拜登政府不出兵援助烏克蘭的聲音不斷,盧業中仍認為美國未來會繼續坐在領導者的位子上,更有甚者,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兵的行動反而鞏固了美國的領導者地位。他進一步指出,因為此舉證實了美方的預判,且再次發現美國不可或缺的地位,例如包括德國放棄了天然氣北溪二號的開發案,就象徵了拜登向歐洲的利益靠攏外,歐洲國家也願意做一些符合美國利益的事。

而此次的事件是否會對美國未來的定位產生質變?盧業中指出,這次事件中,美國原先的設定目標就相對保守,當然是如前述的基於民意;另一重要因素在於,拜登政府服務的是美國民眾,已經不想去服務一個虛幻的美國世界警察角色。在這一變化上,大家必須重新思考,對於美國的期待是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