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能夠挽救中國江河日下的國際形象嗎?北京真的不在意西方觀感嗎?

2022-02-05 13:00

? 人氣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P)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P)

對北京來說,2月4日開幕的冬奧不單純是一個冰雪運動的競技舞台,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話來說,更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在北京強調自己「沒有辜負世界」,如期主辦這屆冬奧的同時,西方主要民主國家的政要卻集體缺席。北京果真能夠借助這次冬奧重塑國家形象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月4日,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一起出現在冬奧觀禮台上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埃及總統塞西、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穆德、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波蘭總統杜達以及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等來自32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要。

來的是哪些國家的領導人?

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在幫助中國讀者解讀奧運觀禮名單「背後的深意」時強調,這份名單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是文章並沒有指出這些元首和領導人所在的國家要麼與西方國家交惡,要麼本國的人權記錄同中國一樣糟糕,而且很多國家相對比較貧困。波蘭總統杜達的出席被不止一家中國官媒賦予了特別的意義,稱「美國盟友」波蘭的出席顯示歐盟並非鐵板一塊。中國媒體也沒有說,杜達本人常常被國內的反對黨以及歐盟國家認為越來越傾向威權。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主要民主和發達國家領導的集體缺席。在北京冬奧開幕前夕,德國總理蕭爾茨2月2日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他不會出席北京冬奧,雖然並沒有說明理由。至此,工業七國集團(G7)(美、英、法、德、日、意和加)國家的領導人都不會出席北京冬奧。其中,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明確宣布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原因是中國政府在新疆對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及宗教團體的持續鎮壓。另外,在歐洲,立陶宛、丹麥也加入了外交抵制的行列。新西蘭、奧地利、比利時、瑞典和荷蘭則以疫情為由不派政要出席。

最新的抵制名單還要加上印度。2月3日,在北京讓2020年參與過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衝突的解放軍軍官祁發寶擔任冬奧火炬手之一之後,印度加入美國領導的外交抵制的行列。

主要民主國家領導人集體缺席本屆冬奧也與2008年中國主辦夏季奧運時西方政要齊聚一堂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2008年,雖然人權活動人士發出了抗議聲,但是美國總統小布希、法國總統薩科齊、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都出席了開幕式,而時任英國首相布朗則出席了當年的閉幕式。

不僅是政府抵制,西方國家民眾對中國的看法也日漸負面。

美國著名的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星期二(2月1日)公佈的一項調查報告說,在美國,46%的受訪者贊同拜登政府外交抵制北京冬奧,22%的人反對,而且共和黨人與民主黨人對這項決定的看法基本一致。這項調查還顯示,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一年來基本沒有變化,54%的人視中國為美國的競爭對手,35%的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敵人,只有9%的人視中國為美國的合作夥伴。

皮尤中心在2021年7月對全球17個發達經濟體所作的民調顯示,許多民眾對中國的觀感持續普遍負面,達到2002年以來的最高或接近最高。其中,日本的負面看法最高,近十分之九的成年人(88%) 表示他們有負面看法。在瑞典、澳大利亞、韓國和美國這個數字達到或超過四分之三。同時,這些國家的民眾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信心也跌到歷史新低。

冬奧挽救不了中國下跌的國際形象

美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資深專家科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在給美國之音的電郵中說, 造成中國在全球,特別在西方發達國家形像下滑的原因很多,包括中共最初對新冠疫情的隱瞞,包括越來越強勢的外交和軍事政策以及對內鎮壓。

他在一篇對外關係委員會網站發表的一篇題為《為什麼中國的國際形象越來越糟?》的文章中列出的更為具體。

他寫道:「在一些國家,對於北京最初對新冠疫情的掩蓋,仍然存在著不信任的根源。此外,中國的一些'一帶一路'倡議(BRI)項目也產生了負面新聞,一些國家積累的債務高於預期。北京在國內日益抬頭的威權主義,尤其是對香港自由的扼殺和對新疆的鎮壓,已經讓許多外國公眾感到不滿。」

科蘭茲克在文章中還提到了中國的「戰狼」外交。他說,「戰狼」外交非但沒有讓中國扭轉局勢,使事態有利自己,反而,引發更多國家的反制。

新冠疫情、香港戒嚴、新疆人權

南加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教授、中國問題專家駱思典(Stanley Rose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與2008年相比,世界改變了。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也出現了有關西藏人權的抗議,但是駱思典認為,西藏問題是個老問題,所以西方國家當時沒有那麼在意,但現在不同了。他說:「2022年世界非常不同。 不僅僅是西藏問題,更有新疆維吾爾問題,香港問題,更有新冠疫情,還有美中惡化的關係。」

在新疆,中國對超過一百萬的維吾爾人進行任意拘押、折磨並強迫勞動。在香港,北京打壓言論自由, 鎮壓和平抗議、關閉報紙。在台灣,中共多次出動戰機,挑戰台灣領空,進行威嚇。在南海,中國填海造島,修建軍事前哨基地。在中印邊境,中國與印度發生衝突。在澳大利亞和立陶宛,中國動用經濟力量脅迫兩國就範。

中國網球運動員彭帥在冬奧前對中共高官張高麗提出性侵指控與外界失去自由聯繫後,西方國家中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越發加劇。一些體育團體提出了抵制。

科蘭茲克的認為,北京幾乎不太可能通過本屆奧運來改變自己在其他國家的看法。他告訴美國之音:「中國要改善形象,有很多的方面:停止脅迫其他國家,退出戰狼外交,對新冠病毒的起源更加透明,停止侵犯人權行為。當然,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

中國真的能夠不在意西方嗎?

面對西方的外交抵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抵制的政客)他們來或者不來,沒有人會在意,對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也沒有任何影響。」中國媒體強調,「中國的好朋友們差不多都到場了,沒有任何遺憾」。甚至中國民眾中也出現了對抗的情緒,認為西方只是找藉口打壓崛起的中國。一些中國網民甚至哂笑說:「愛來不來」、「別來,來了就是投毒」。

但是,中國果真可以不在意西方嗎?

對外關係委員會科蘭茲克說,中國不能任由它與西方的國家惡化下去,因為「許多民主國家是中國的主要的貿易夥伴,包括美國、德國和日本。」

根據海關2022年1月的最新數據,2021年,中國的前五大貿易夥伴中,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赫然在列,僅次於東協。中國與這幾個夥伴的進出口分別為5.35、4.88、2.4和2.34兆元,稍稍低於東協的5.67兆元。

中國的國際形像下滑已經讓中國付出了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代價。北京對立陶宛持續貿易霸凌和經濟脅迫終於令歐盟無法不採取行動。1月27日,歐盟以實際行動聲援立陶宛,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就中國的「歧視性」貿易行為提出訴訟,指責北京試圖破壞歐盟27個成員國組成的單一市場。

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也表態,若北京不撤銷對歐盟的製裁,歐中投資協議恐難重啟。去年5月,由於中國在新疆踐踏人權的做法,歐盟已經擱置了此前與中國簽署的雙邊投資協定。

雖然中國政府一直在表示,中國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繼續擴大,但其中不少國家簽署的只是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備忘錄,而且,近年來,也確實有不少的國家陸陸續續退出、削減或是延遲了「一帶一路」項目的建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