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平庸世代》書摘(上):當百貨公司成了教室

2015-02-07 05:50

? 人氣

如果你以後還要與電腦競爭工作,大概就沒希望了。《再見,平庸世代》告訴你如何突圍。(早安財經文化提供)

如果你以後還要與電腦競爭工作,大概就沒希望了。《再見,平庸世代》告訴你如何突圍。(早安財經文化提供)

我們國家很在乎教育,但卻始終沒想清楚一件事:我們到底想從教育獲得什麼?我們是希望教育出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年輕人呢,還是培養出好公民、好典範?這些目標看起來都沒什麼不對,但它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達到本章——以及整本書——的目的,我想把目標訂得簡單些。改善教育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改善所得。至於如何達到這個目標,正是我們要探討的課題。

我們未來還是不是一個中產階級的社會,取決於到時候有多少人能和智慧型電腦共事——是總人口的一%、一○%,還是五○%?其次,要看有多少人的工作是直接或間接為高收入者提供服務,以及他們會賺到多少錢。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和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未來,有多少人能獲得最好(至少是還算不錯)的教育,並賺取理想(至少可接受)的薪資?

想了解這個議題,光是看職場上人類與機器智能之間的競爭是不夠的。智慧型電腦也會帶來有價值的新產品與服務,甚至幫助我們提升實質薪資,或是讓員工在未來可以賺得更多。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來談談未來的教育會如何改變。在探討這個課題的同時,請別忘了這點:機器智能就像雙面刃——會取代某些勞工的飯碗,但也可以幫助某些勞工提升能力與身價。

◆誰說上網是在浪費時間?線上教學即將取代傳統學習……


線上教學,是新資訊科技開花結果的領域之一。今天,數以百萬人上過「磨課師」——也就是「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或是在網路上看過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提供的數學等學科的免費教學影片。

線上教學已經不再是小眾活動,只是我們未必理解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以我的老本行來說吧,今天一般大眾是如何接觸經濟學的?當然不是學校裡開的經濟學入門課,而是經濟學部落格——每天吸引數以萬計的讀者點閱。我認為對許多人來說,這種「部落格式對話」的學習效果,遠比沉悶的上課、PowerPoint簡報及枯燥的教科書還要好得多。照理說,學校應該是最恰當的教學地點,但老實說,能夠讓讀者牢牢記住某個經濟學觀點的,往往是像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這樣的超人氣部落格。

除了線上教學和部落格,我們如今還有了無數apps、YouTube上的TED演講、Twitter、維基百科等等。這些新的學習方法,都是以時間平移(time-shifting)、使用者主導、直接意見交流、建構線上社群、把資訊切成比傳統課程或教科書章節更小的片段等原則為基礎。

◆把百貨公司改裝成學校!


接下來我們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談談線上教學常被人們忽略的特徵,同時也探討一下,為什麼我認為線上教學真的很重要。

首先,線上教學將會變得非常便宜。因為,一旦線上課程完成開設之後,想要招收更多學生,其實只需要付出極低的成本(通常近於零)。長期而言,競爭壓力也會把課程的價格壓得更低。不過,我們今天還沒走到那一步,因為開設成本仍然是筆負擔,而且許多好大學都尚未全面提供線上課程。

將來當這些大學全面提供線上課程,並且證明教學效果良好之後,就可以把線上課程賣給別的學校,到時候,我們就會看到課程價格因競爭激烈而變得非常低廉。當然,我不認為價格會一路下殺得太離譜,因為好學校通常不想讓自己顯得太廉價,而且他們也不缺錢,但我還是預期,線上課程的價格會比目前的價位低很多。

其次,線上教學比很多人想像的更務實。例如很多人擔心,學生不會專心在電腦前上課,但其實已經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方說,要求學生來學校,坐在教室裡看線上課程,同時搭配幾位助教在走道上,協助有疑問的學生。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裡,有些數學課程就是採用這種方式,效果還不錯。這種教學稱為「百貨公司模式」(Emporium model),至少有一百所學校採用了。

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為例,這類課程一班約有兩百到兩千名學生不等,共有超過五百台電腦,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皆可上課。他們把購物中心變裝,將其中的百貨公司空間改建成教室,讓學生在裡頭上課,而購物中心裡還有妙樂公司(Muzak)等商店,吸引學生光顧。

第三個特徵是:開發教學創新的獲利,會比目前高出許多。舉例來說,假設我發明了一種教經濟學概念的好方法,我可能會試著寫一本好的教科書。但教科書畢竟不是一般大眾讀物,市場不大,因此我只能想辦法賣給來上課的學生。

可是,假如我的課可以透過網路,觸及數以百計、千計、甚至百萬計的學生時,商機規模就截然不同了。傳統的面對面教學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它的經濟規模實在與線上課程差距太遠。

第四,線上教學也可以讓我們掌握學生的表現。看看可汗學院,他們已經懂得評估哪些影片能提高考試成績?哪些影片需要看一次以上?學生通常看到影片的哪個部分,會暫停或重播?我們正在創造資訊的寶庫,記錄學生實際學習的狀況。

這一切,才剛開始而已。我們即將把「大數據」應用在學生的身上,人類和機器將會一起合作,大幅改善教育的品質。未來,我們可以想像電腦連上人體的脈搏感應器,或是臉部表情掃描,用來判斷學生是否感到無聊、分心或無法理解教材。

*你還在跟電腦搶工作嗎?搶得贏嗎?《再見,平庸世代》由著名的經濟學家泰勒.柯文所著,未來上班族就業的關鍵在於:你擅長運用智慧型電腦嗎?你的技能和電腦互補,還是電腦做得比你好?本書由早安財經文化出版,風傳媒與早安財經合作先行刊登精采內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