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美專文:期待下一個「台灣奇蹟」之路

2015-02-07 05:50

? 人氣

我最近就曾親眼在台北看到因為政府窮,對台灣的公共建設,包括國民教育投入的忽略。2014年九合一選舉那天,我人正好在台北,因為好奇,請朋友讓我跟著一起去(看投票),以一睹台灣民主付諸於行為之快。我們在一所國小(投票站)門口下車,走進校園,幾步路就走上校廊。第一個迎面看到的是沒有門的一大間男生廁所。我愣住了!馬上想到:「小男生們也不會害羞嗎?」(因為門外走廊上有小女生和大人們走過吧!)然後,廁所隔壁就是一間間簡單的教室。我當時很驚訝,台灣,尤其是首都台北,竟有這麼老舊的國小給他們寶貴的下一代上學用?!台灣不是有傲人的國民人均所得$41,539(PPP元)(國際貨幣基金(IMF)2013)嗎?只比歐洲第一強國德國低$1,918(PPP元)。這對台灣的孩子們實在太委屈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孩子們在基本教育上得到的,應該是比我所眼見要好很多的教育環境。我又想到,校舍如此不合時代的老舊,那麼師資又是什麼樣的情況:是好?是欠佳、有待改進?接下來整天,我心裡都在納悶、難過,至今不忘。

政府為了維持台灣上層有錢人的低所得稅、低房地稅、低遺贈稅,而忽視了台灣最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這對台灣的經濟有什麼好處?這是一個政府帶領台灣步入21世紀高度競爭的全球經濟之下,能走、該走的路嗎?我相信,我所認識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中,包括Paul Krugman 和 Joseph Stiglitz,他們每一個人都會對這不可置信的做法搖頭的。

就如同志良在衛生署長任內(2009-2011)完成「二代健保改革」,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只要首先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之後決策者只要堅持「擇善固執、自始至終」的信念,並同時用各種方法和民眾、利益團體,以及政府有關各部門溝通和保持密切對話,最後是可以以講道理和道德的力量,說服各方面而達成目標的。這也是台灣政府要面對未來的挑戰時應採取的態度。

*作者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國際論坛主持人兼執行編輯本文選自楊志良新著《分配正義救台灣》推荐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