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文策院vtuber事件看內容產業橫向資源整合的困境

2021-12-23 06:00

? 人氣

文化內容策進院是為提升文化內容之應用及產業化並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而成立的行政法人機構,在2019年11月8日舉行揭碑典禮,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布將推動2個新的5年計畫。(資料照,取自鄭麗君臉書)

文化內容策進院是為提升文化內容之應用及產業化並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而成立的行政法人機構,在2019年11月8日舉行揭碑典禮,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布將推動2個新的5年計畫。(資料照,取自鄭麗君臉書)

韓國近年內容產業大崛起,除了音樂之外,影視、漫畫也正席捲全球,在韓國內容振興院成立十二年後,韓國文化成功攻佔各國市場,台灣政府依樣畫葫蘆,再慢了將近十年後於2019年正式成立台灣的文化內容策進院,希望能整合產業資源,帶動台灣低迷的文化產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文化部希望藉由「補助」振興國內文化產業,卻導致部分創作者以獲得「補助金」作為創作目的,卻失去的商業考量與市場機制,文化內容策進院的成立,就是希望能以中介組織角色,以投資帶動國內的影視、出版、ACG產業,以「商業」方式評估具有商業價值的「作品」,甚至以示範案例的方式,讓產業看到IP跨域發展的機會。

但台灣內容產業不僅各自為政,過去漫畫歸文化部管、影視歸影視局、動畫技術歸經濟部、遊戲又分經濟部、文化部,電競屬競賽歸教育部等等,從上到下各行其是,也導致各產業的界線明確,甚至有「井水不犯河水」的奇妙氛圍。

反觀韓國、日本等國,或許是IP轉譯與內容產業長期橫向合作的風氣使然,在IP跨域的發展上多數是給予鼓勵與正面的態度,雖然漫畫或小說影視化的過程中,對選角多有評論,但仍交給市場自然淘汰,一次性的示範案例,卻有如此的強烈反彈,反映的其實不只是對角色美醜的主觀意見,而是各文化產業消費者的排他。

文策院已經不是首度協助國內IP作品轉譯,包含協助出版品轉有聲書,漫畫配音、電視劇轉舞台劇等,這次文化內容策進院好意以圖像IP跨域轉型成一日Vtuber,鼓勵創作者可以加入這個看似進入的門檻很低的新產業,卻忽視了該文化圈長期的「炎上」風氣,不堪V粉的炎上洗版後「光速下架」,除了讓台灣有興趣的創作者卻步外,也讓文策院的美意付諸流水,也帶出ACG文化與通俗文化之間的鴻溝。

這次的文化衝突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台灣好不容易成立了一個文化策進的機構,不要因為害怕輿論與負面評價,就只願意打安全牌,更希望質詢台上的立法委員,能夠更注重產業的發展與民眾溝通,台灣的中小企業文化固然可貴,但反觀韓國CJ E&M,旗下業務就囊括了時尚、音樂、動畫、影視與遊戲,對於IP跨域發展相對容易,也更能夠發揮IP本身的價值。

而台灣目前各產業分立,因此在轉譯的過程中會有較繁瑣的溝通與授權過程,而文策院的成立,如果只是照過去政府扶植內容產業的方式,卻無加入整合者的角色,實質上無法帶動各產業間的交流,希望這個新的政府機構能夠放眼未來,從失敗中找到經驗,持續帶動台灣文化產業的發展,真正落實資源整合。

*作者為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