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與歐洲40年來最嚴重外交危機,立陶宛外交人員全體撤離中國!英媒:他們在北京已不安全

2021-12-16 12:15

? 人氣

立陶宛駐華大使館。(翻攝官網)

立陶宛駐華大使館。(翻攝官網)

立陶宛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因台灣問題持續惡化,15日傳出立國外交部召回駐華臨時代辦,《路透》更率先報導立陶宛駐華使館所有員工與家屬共19人均已撤離中國。立陶宛使館表示將暫時以遠距方式提供領事服務,同時強調「一旦與中方達成互利協議,將完全恢復駐華大使館的職能」。不過《經濟學人》還是將此事稱為1981年以來中國與歐洲國家最嚴重的外交危機,當年中國駐荷蘭大使因荷蘭向台灣出售潛艦被北京召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台灣於立陶宛設立官方代表處後,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迅速惡化。11月18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掛牌後,中國外交部除了提出抗議,更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立陶宛外交部15日宣布,稱立陶宛駐中國臨時代辦契雅佩涅(Audra Ciapiene)正在返回首都維爾紐斯。立國外交部並稱,目前對於立陶宛駐華外交代表機構以及中國駐立外交代表機構運作的技術層面仍在進行磋商,並等待中國就延長立陶宛外交官在華派駐期限做出決定。

立陶宛的冬日夜景。(美聯社)
立陶宛的冬日夜景。(美聯社)

其實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緊張由來已久,立陶宛今年5月就退出了北京領導的17+1集團,中國8月除了召回駐立陶宛大使,更宣布中斷直達立陶宛的鐵路貨運。立陶宛9月初更召回駐北京大使米凱維切涅(Diana Mickevičienė),但北京的施壓始終無法讓立陶宛改變與台灣交好的決心。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11月18日掛牌運作後,中國11月21日宣佈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級為「代辦級」,12月1日起甚至一度將立陶宛從中國海關的「來源國」列表中刪除,導致立國貨物無法通關。立陶宛外長蘭茲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要求歐盟對中國的舉措做出「強力回應」,強調無法容忍出於政治動機的經濟壓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立陶宛外交部為此成立「反中國經濟施壓」工作組,專為遭遇中方打壓的立陶宛公司開通熱線電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則宣稱中方舉動完全是「立方損害中國主權的正當反制,責任完全在立方」。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則宣稱立陶宛「一意孤行,背信棄義」,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公然對中國發起政治挑釁、更是形成「惡劣先例」。

立陶宛的冬夜。(美聯社)
立陶宛的冬夜。(美聯社)

不過《路透》引用外交消息人士說法,宣稱返回立陶宛的該國外交官不只是臨時代辦契雅佩涅,其實整個外館的所有人員與家屬均已全部撤離。立陶宛外交部雖然宣稱正與中國磋商雙方外交代表機構運作的技術問題,不過這位消息人士對《路透》表示,立陶宛外館人員全體撤離中國其實是對中方恫嚇的一種「回應」,而且立陶宛外交官在北京的人身安全也令人擔憂。《金融時報》則說,中國要求北京的立陶宛外交官向中國外交部遞交外交政見,立國外交部擔心這些外交官可能失去外交豁免權,要是繼續留在中國恐怕連安全都會受到威脅,因此緊急將其撤回。

立陶宛外交部15日稍晚證實,中國單方面外交降級,14日甚至強力要求立陶宛駐中大使館改名以及駐中人員重新申請識別證件,否則將恐單方面撤銷既有證件、甚至有可能失去合法居留身分,相關作為已經違背《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因此所有駐中使館人員當天一早即離開北京。不過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茲貝吉斯也強調「撤離人員不意味關閉大使館」,只是在未經對方同意的情況下,一國企圖更改另一國具主權意涵的名稱,已違反《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第2條規定「國與國間外交關係及常設使館之建立,應以協議為之」),也讓立陶宛駐中人員的居留身分不明。

2021年11月,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正式掛牌(外交部)
2021年11月,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正式掛牌(外交部)

《經濟學人》指出,由於立陶宛不清楚該國駐華外館人員還會不會保有外交豁免,加上立陶宛不願意接受駐華外交館的地位遭到單方面降級,因此緊急通知所有外館人員15日一早搭乘中國國際航空的班機經由巴黎返國。《經濟學人》稱,這19名立陶宛外交官及其家屬15日一早聚集在使館附近的一條公路旁,場景堪比「冷戰驚悚片」。這一行人包括看上去略顯緊張的成年人、戴著耳機的青少年、還有一隻已被裝箱準備帶上飛機的寵物貓,他們在便衣警察的監視下登上巴士,匆忙趕往機場離開了這個不友善的國度。。

德國政府智庫「學術暨政治基金會」(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負責人梅爾(Stefan Mair)對中央社表示,立陶宛出自信念,做了中國不喜歡的決定,但立陶宛是一個歐洲的民主國家,他呼籲德國有必要支持立陶宛。德國新政府上週就職,聯合執政的3黨在聯合執政協議裡不再提過去強調的「德中戰略夥伴關係」,反而凸顯兩國在貿易和體制的競爭關係,並指人權和國際法才是雙方合作的基礎,對此梅爾表示肯定。梅爾說,德國當然會繼續與中國在許多領域合作,但在人權、安全、民主和獨裁體制對立等問題上,德國的態度有必要更明確,表態時更加直接和誠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