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東南亞各國如何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2021-12-19 09:00

? 人氣

2021年12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東南亞國家印尼(AP)

2021年12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東南亞國家印尼(AP)

東協突然間成了國際政治舞台上的「香餑餑」,中美兩個大國輪番示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為全球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東南亞處於一個頗為有力的位置——拜登上台後希望接力歐巴馬政策,繼續重返亞洲;中國則著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取道東南亞,拓展國際空間。

但另一方面,東協的位置也很尷尬。在地理上,他們毗鄰中國,受惠於其經濟崛起,擔憂於其影響力;國際關係上,他們則親近美國,尤其在南海問題上,視美國為安全保障者。

東協遠比歐盟更鬆散,但在中美博弈的夾縫中,面臨擠壓和競爭,將如何自處?

東協初衷:對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東協的全稱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由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十個國家組成。1967年東協成立,初衷是為了對抗冷戰背景下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其後不但吸收了共產黨執政的越南成為會員,也與中國建立中國-東協10+1自由貿易區。

The Yumo railway from China to Laos under construction in Yuxi, Yunnan, China on 26 May, 2019
Getty Images 中寮鐵路經常被吹捧為中國海外貸款項目的範例。

11月22日,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週年紀念峰會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盛讚雙方走過」不平凡「的30年,承諾中國將」永遠是東協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並宣佈建立」中國東協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不到一個月前,10月26日,第九屆美國-東協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則宣佈提供超過1億美元資金,以擴大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表示,「美國堅定支持東協對印太和基於規則的地區秩序的展望。」

整個夏天,中美兩個大國都在東南亞頻頻活動。6月,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訪問柬埔寨;8月,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到訪越南及新加坡;9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很有針對性地對這三個國家都訪問了一遍。

東協的噩夢是變得無關緊要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提蒂南(Thitinan Pongsudhirak)表示,「東協的噩夢是變得無關緊要,即失去在地區和平與安全行動中的中心地位。」

這種擔心一度在川普時代成為現實——從2018年到2020年,他連續三年缺席美國-東協峰會,甚至在2020年的視頻峰會中也未露面,此外還取消了一次擬在美國舉行的東協特別峰會。

但拜登上台後更側重加強與盟友關係,共同與中國競爭,東南亞十國的戰略地位立刻凸顯。

拜登上台後重塑對華方針,強調團結盟友,集中壓力對付中國。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貿易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認為,拜登很可能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外交摩擦(比如中國與東協國家的南海問題),對中國而言,這些國家中不乏重要的貿易伙伴,如果共同向中國施壓,對本國經濟打擊將遠超美國"單打獨鬥"。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delivers his speech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Conference on Dialogue of Asian Civilizations in Beijing in May 2019
EPA

習近平在紀念峰會上隻字未提美國,但強調「中方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絶不尋求霸權,更不會以大欺小」。

無獨有偶,拜登在相關講話中也沒有點名中國,但表示要「與我們的盟友和伙伴合作,抵禦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威脅,促進印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

雖未明言,但兩人都似乎在批評對方,寄希望於加強與東協的關係。

崛起的中國勢必尋求亞洲霸權

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功認為是」市場空間「。他表示,現代國家經濟競爭的核心在於爭奪市場空間,市場空間對於經濟增長具有核心價值。市場空間的重要性在於,空間大小和影響力構成世界領導力的基礎。資本受制於空間,生產受制於空間,消費取決於空間,技術的價值也取決於空間。

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在其專著《大國政治的悲劇》指出,在國際體系的角鬥場上,要想生存,國家別無選擇,只得為權力而相互競爭,大國必須盡可能多地獲得權力來保護自己,以防任何國家的挑釁,最理想的結果是成為霸權國。

米爾斯海默認為,美國在西半球成為霸權國,因此曾全力阻止德國及蘇聯支配歐洲,阻止日本支配亞洲,而崛起的中國勢必尋求亞洲霸權,因為這是生存的最好保證,同樣美國也將一如既往地竭力阻止中國,而其結果是中美間激烈而危險的競爭。

而東南亞,正成為了這一競爭的關鍵戰場之一。

不過陳功提醒,東協處於世界地緣破碎帶上,由原殖民國家,分裂成為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國家,再組合而來。曾有觀點認為碎裂化階段已結束,進入整合階段,但目前來看還未結束,東協還會表現不一致的態度和立場,整體性差,並非一個成熟的共同體。因此無論是美國或是中國,只能將東協視為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因素,因為它確實存在,而不能視其為一個強有力的地緣政治因素。

兩頭大象打架,我們不想被踩死

對於中美的競爭,東協國家也有認識。在一場公開論壇上,印尼大學教授、前印尼商務部長馮慧蘭(Mari Elka Pangestu)將其形容為「兩頭大象打架,我們不想被踩死。」

美國里根號航空母艦7月中旬曾在南海水域參加軍事演習。
Reuters 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7月中旬曾在南海水域參加軍事演習。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今年3月接受BBC專訪時表示,中美間的摩擦將繼續,新加坡無法選邊站隊。對於新加坡而言,這種中立或許是明智的——美國是其主要安全合作者和最大的投資目的地;中國則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場。

但馮慧蘭擔心的是,這種中立可能由不得自己。「讓我們最擔心的是,如果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怎麼辦?對於印尼來說,60%的通信基礎設施已經在用華為了。如果美國對我們施壓怎麼辦?這些已經超越了傳統的WTO規則。」

在「兩頭大象跳舞」的情況下,東協各國對中美兩個大國的態度分歧愈發凸顯。

新加坡中立,柬埔寨、寮國、汶萊親中

不同於新加坡的中立態度,柬埔寨、寮國汶萊表現得更為親中

比如,美國副國務卿雪蔓訪柬時,表達了對中國在柬境內軍事存在的「嚴重關切」,雪蔓還要求柬方就美軍在柬埔寨雲朗海軍基地資助的建築物遭到拆除一事作出解釋;與此同時,在2020年2月中國新冠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洪森選擇訪問中國,以「展示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對中國政府和人民抗擊疫情的大力支持」。習近平在當時表示,洪森此舉是「患難見真情」。

再比如,12月3日,連接中國西南部城市昆明與寮國首都永珍的中寮鐵路通車,這條總長逾1000公里的鐵路是中國在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強與東南亞聯繫的標誌性項目。寮國也由此成為東協獲得最多中國貸款的國家之一。

越南、菲律賓在南海問題與中國針鋒相對

相比之下,越南則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針鋒相對。2014年,由於中國在中越雙方存有爭議的西沙群島(越南稱黃沙群島)設石油鑽井平台,越南國內爆發反華示威和暴力抗議,造成四名中國在越公民死亡,300多人受傷。此外,近期越南也加強了與美日澳印等國的接觸。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蒂素來被視為對中國持友好態度。但在上述中國-東協峰會上,杜特蒂譴責了中國海警向菲律賓補給船發射水炮的事件,還呼籲中國尊重2016年的海牙仲裁法庭裁決,該裁決幾乎全盤認同馬尼拉方面提出的訴求,認為中國對南海自然資源不享有基於「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中國一直拒絶承認這一裁決。

陳功將東協各國心態各異描述為現實主義立場。他向BBC中文表示,東協對於中美兩大國的分歧肯定存在,中國強,則傾向中國;美國強,則傾向美國。他們是國際關係的跟隨者,而不是戰略的制定者和執行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