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祖克柏的「元宇宙之夢」:宣布改名Meta,不只是臉書帝國的私事

2021-10-29 18:53

? 人氣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雖然「還在用臉書」已成為這個時代的初老症頭,臉書畢竟仍是全球最大社群網站,最近萬人投入「元宇宙」研發的新聞也廣受矚目。創辦人祖克柏28日在Connect 2021大會親自上陣,以一個多小時的主題演說對「何謂元宇宙」娓娓道來。在這場演說的最後,祖克柏突然表示「There is one more thing」(還有一件事),不過他沒有像當年的賈伯斯一樣,從牛皮紙袋裡拿出讓世人驚豔的超薄筆電,而是表示:臉書這間公司將改名為「Meta」。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臉書(Facebook)再怎麼沒有年輕人用,畢竟還是一個活躍用戶將近29億(2021年第2季數據)的網路霸權,「臉書改名」總還是讓人感嘆一個時代的逝去。不過別誤會,祖克柏所謂「改名」並不包括Facebook這個手機app,熟悉的藍底白「f」圖樣照舊,臉書網站從裡到外目前同樣完全沒變。祖克柏決定更改的,就只有臉書這間公司的名字,因此他在臉書上的個人簡介也成了「Meta創辦人與執行長」。

從直觀易懂(畢竟當初哈佛大二的祖克柏,就只是想寫個可以欣賞異性照片的程式與網站)、早已廣為人知的Facebook,改為有些抽象難懂的英文字首Meta,祖克柏不惜揚棄十幾年來辛苦打造的成功招牌,為的當然就是他念茲在茲的「元宇宙」(Metaverse)。祖克柏表示,「臉書」當然是有史以來最多人使用的產品,也是社群媒體的經典品牌,但這個品牌已無法涵蓋這間公司想要做的事、遑論未來的願景。

不過祖克柏也沒有用「元宇宙」(Metaverse)這個字,而是只用了Metaverse的字首:Meta。雖然祖克柏當年在哈佛唸的是心理學與電腦科學(而且沒有畢業,不過他在2017年拿到了哈佛的法學榮譽博士),不過他在介紹「元宇宙」時仍展現了一點文學底子(他自稱對古典文學也有興趣),表示「Meta」的字義包括了「超越」(beyond)的意思,因此公司改名「Meta」意味著「超越今天的可能性、也超越螢幕、時空與肢體的限制,試圖打造人人都能同處當下的未來」。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祖克柏強調,雖然改名Meta,但這間公司的使命並沒有改變,依舊是「讓人與人有更緊密的連結」,旗下的應用程式與相關品牌也沒有任何改變。「不過現在我們有了新的工作指標、新的公司名稱、能夠反映我們工作內容的全貌、以及我們希望打造的未來。從現在開始,Meta是以『元宇宙』為優先、而不再是臉書。」祖克柏說,「元宇宙」是行動網路的後起之秀、更代表了科技的最終承諾:跟我們最在乎的人有同在一處的臨場感、跟任何人能夠同在一起、能瞬間移動到任何地方、能創造與體驗任何事情。

在這些形容詞之下,「元宇宙」不免顯得有些玄之又玄,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所說的「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總有一天會超過實體世界」,顯然更為實際。不過祖克柏在長達1小時17分的主題演說中,其實以相當具體的方式說明「何謂元宇宙」,包括了「元宇宙」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元宇宙」可以做些什麼、「元宇宙」需要什麼科技、「元宇宙」將可創造什麼樣的(以及多大規模的)創意經濟。

身歷其境的「元宇宙」

37歲的祖克柏在介紹「元宇宙」時,免不了從他當年創辦臉書時談起。祖克柏說,當時人們幾乎只能在電腦上打字,直到有了相機功能的手機出現,網路世界才變得更為繽紛多彩。這幾年網路速度變快,影片又成了我們分享體驗的主要內容。祖克柏認為,網路體驗的進化並未結束,下個世代的平台與媒體都會讓人「更加身歷其境」,這就是「元宇宙」最簡單的概念。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祖克柏在他自己的「元宇宙」空間裡宣稱,人們可以在「元宇宙」裡相聚、工作、學習、遊玩、購物、創造、甚至是其他全新類型的體驗。其實除了「全新類型的體驗」還不知道是什麼之外,祖克柏所說的那些事目前在網路上(尤其是臉書上)已經都能做到—只不過還不能「身歷其境」。祖克柏說,「元宇宙」的未來只需要一副智慧型眼鏡(或者頭戴型顯示器),就能帶你遠離現實世界、進入精彩紛呈的體驗。

「元宇宙」可以做些什麼

祖克柏接下來展示了類似「動物森友會」(Switch平台的知名電玩)、或者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虛擬人物,包括與同事、朋友們在虛擬會議時的互動,透過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技術與朋友一同欣賞演場會,以及類似臉書主頁、但可以自行設計風格、存放數位物品的Homespace(可以邀朋友來玩,當然也可以封鎖他人進入)。不過如果只是做到這個地步,「元宇宙」充其量只能說是另一種角色扮演遊戲,看不出特別之處。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不過祖克柏強調,「元宇宙」最重要的就是「臨場感」,彷彿當下真的與他人共處一地。因此除了智慧型眼鏡或者頭戴式裝置,也能藉著「全像投影」技術把現實世界的物品帶進「元宇宙」,或者藉著「擴增實境」技術,把「元宇宙」的物品「放進」現實世界。雖說「元宇宙」不只是遊戲,但祖克柏也承認,最容易踏入「元宇宙」的方式,其實就是遊戲。祖克柏除了介紹已能在「元宇宙」與朋友同樂的各式遊戲,要是加上健身配件包,甚至也能跟奧運金牌得主一同運動、健身或競技。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除了遊戲之外,包括疫情之下的遠端工作與學習,「元宇宙」都能以更好的方式、達到更好的效果。因為「元宇宙」可以帶來更好的臨場感,包括會議方式、辦公空間、工作空間都能有更好的共享的方式。「元宇宙」的虛擬實境學習,可以讓學習者很容易穿越到宇宙空間或古羅馬的城鎮(或者說「進入元宇宙裡的不同世界」),讓學習者能更身歷其境,醫學院的學生甚至可以透過Osso VR進行虛擬手術的練習。

「元宇宙」所需的科技

祖克柏口中的「元宇宙」概念當然十分美好,但撇開「身歷其境」或者「臨場感」,其實他所說的遠距會議、遠距工作、遠距學習、網路互動、網路查詢資料,任何一項我們現在都能做到。就算是「頭戴型顯示器」、「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虛擬人物」(Avatar),在這個時代也早就不是新鮮事。只要想想「頭戴型顯示器」的銷量、3D電影的現況、以及寶可夢熱潮之後,現在還有多少人上街打怪,不難看出這些技術都未能引發真正的變革。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多少也碰過「虛擬實境」,但在成本與技術的局限下,無論是博物館或者教室裡的虛擬實境,對學習興趣與效果的提升實在不大。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像是祖克柏在演說時宣稱,「元宇宙」的數位物件(比方說虛擬人物的衣著、可在虛擬空間播放的音樂)都可以「永遠留用」。因為過去在其他服務裡或許也有類似的數位物件,但是這些東西在購買後都不能跨平台或服務使用,但在「元宇宙」裡就可以在不同空間裡,永續使用這些數位物件。但這個說法形同將所有數位平台都「統一」在「元宇宙」之內(或者消滅其他數位平台或「元宇宙」),否則根本無從達到他所說的「永續使用」願景,這也與科技或任何崇高美好的概念關係不大。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翻攝祖克柏臉書直播)

其實祖克柏也承認,其實「元宇宙」目前仍在打造階段,仍待有志於此的開發人員繼續努力。畢竟行動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蓬勃發展,也是第一代iPhone在2007年問世後十幾年間才燦然大備。祖克柏也說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時間,才會看到相關科技成熟並且成為主流。《華爾街日報》的科技專欄作家韋拉斯可(Chris Velazco)也說,「元宇宙」現在無法實現的最大原因,就是那些讓人們「身歷其境」的科技根本還沒有準備好。即便祖克柏請出主持Facebook Reality Labs的波斯沃斯(Andrew Bosworth)現身說法,介紹了臉書自行研發、有助於解讀手勢操縱及實現虛擬實境互動的Presence Platform,不過從影片看起來仍是不甚成熟的操作方式。

Meta的Project Nazare。(翻攝祖克柏臉書)
Meta的Project Nazare。(翻攝祖克柏臉書)

當祖克柏介紹「元宇宙」時,他輪番出場的同事們幾乎都帶著時髦的智慧型眼鏡,顯然光靠現在的數位裝置(無論是手機還是筆電),都沒有辦法帶領我們進入「元宇宙」,祖克柏也強調「元宇宙」不再只是盯著小小的手機螢幕。不過如果只是類似Google Glass的產品(即Meta的Project Nazare)、混合實境技術有辦法讓使用者「身歷其境」嗎?如果每次進入「元宇宙」都要戴上頭戴型顯示器(即Meta的Project Cambria),則代表使用者無法再像過去一樣邊刷手機邊做其他事,而是全身心靈都要進入另一個世界,但這又要如何讓真實與虛擬世界彼此交融?祖克柏所設想的「元宇宙」究竟更靠近哪一種,他似乎也沒有給出定論。

Meta的Project Cambria
Meta的Project Cambria。(翻攝祖克柏臉書)

「元宇宙」經濟

祖克柏所擘劃的虛擬世界「元宇宙」,是一個可以讓人們藉著穿戴式裝置、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技術,跟現實世界結合在一起的美麗新世界。這個夢想如果成真,光是進入「元宇宙」的穿戴式裝置本身就是巨大商機,堪比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由Meta研發的各種虛擬實境技術(如Presence Platform),屆時可能也是其他硬體廠商必須遵照的技術標準,授權費用Meta又可賺上一筆。

在穿戴式裝置之外,祖克柏宣稱「如果你每天都置身『元宇宙』,你當然會需要虛擬服裝、虛擬物件以及不同的虛擬體驗。我們的目標是讓『元宇宙』用戶在下一個十年達到10億人,數位商務規模達到數千億美元」。金融服務公司Jefferies的分析師烏爾維茲(Andrew Uerkwitz)指出,「遊戲玩家每年花至少800億美元購買虛擬商品」,由此可以窺見「元宇宙」若能真的實現,光是虛擬物品的商機究竟有多大,遑論Meta現在對使用者收取的所有「臉書税」,為來更可以在更大的「元宇宙」裡繼續收。其實Meta的「元宇宙」產品長Vishal Shah也不諱言,他們的目標當然就是讓「元宇宙」有盡可能多的商業活動,並且希望藉由「低價」與「選擇性」達陣。

臉書(現改名Meta)執行長佐克伯親自解析元宇宙商機(圖片來源:Meta官網)
臉書(現改名Meta)執行長佐克伯親自解析元宇宙商機(圖片來源:Meta官網)

其實「元宇宙」如今仍是一個美麗夢想,光是目前的網路延遲就讓「元宇宙」的「人人都能同處當下」的目標難以實現,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可以做到什麼地步,現在也是一團迷霧。不過為了率先催生「元宇宙」,Meta光是對Facebook Reality Labs的投資,就讓今年的總營業額減少100億美元,祖克柏還說「未來幾年,這項投資每年都還會繼續成長」。Jefferies甚至預測,「元宇宙」要完全實現恐怕還要數十年時間,這代表Meta對「元宇宙」的投資將是數以千億美元計的天文數字。

不過就算「元宇宙」真有實現的一天,所謂的「人人都能同處當下」也不可能成為現實。因為那些沒有能力購買、學習、或者不願意使用這些裝置的人,當然沒有資格進入「元宇宙」。即便這樣的人也會使用網路、也擁有(已經平價化的)智慧型手機,恐怕仍會被隔離在「元宇宙」之外。這究竟意味著什麼,由於「元宇宙」與相關軟硬體的全景尚不明朗,現在下定論可能還為之過早。祖克柏為我們演示了一場「元宇宙」之夢,但包括輝達(Nvidia)、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等軟硬體大廠也都有「另闢時空」的雄心,祖克柏能否成為「元宇宙」的唯一造物主尚未可知,混合實境是不是網路時代的未來也言之過早,但各種VR/AR智慧型眼鏡,接下來肯定要趁勢賣上一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