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各表?—美國的「一中政策」:《我們為什麼要在意美國》選摘(1)

2021-10-22 05:10

? 人氣

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使用將近四十年了,一直都是美國對兩岸政策的最核心元素。(美聯社)

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使用將近四十年了,一直都是美國對兩岸政策的最核心元素。(美聯社)

每當美國政黨輪替的時候,「一中政策」總是會成為新聞焦點,例如2016年底川普正要上台時,大家都在議論到底川普會不會改變一中政策,在2021年1月拜登政府上台之後,也有很多人說美國將「回復到」一中政策。而中國方面,官方媒體也不斷提及,希望美國「返回」一中政策,意即認為川普時期推翻了一中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這樣的說法隱含了不少誤會,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使用將近四十年了,一直都是美國對兩岸政策的最核心元素。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與中國的「一中原則」(One-China Principle)有全然不同的定義。要認識美國的一中政策之前,必須先從「一中原則」講起。「原則」跟「政策」很不一樣。

中國的「一中原則」vs.美國的「一中政策」

中共的「一中原則」是很明確的三段論:

(1)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

(3)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美國沒有一中原則,只有一中政策。在此一中政策下,首先便是處理如何看待「一中原則」的方式:

美國僅承認前兩點(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但是對於第三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只有說「認知到」(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但是並沒有「承認」(recognize)。甚至,中美建交後,當時的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還曾經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言:「美國認識到,但並沒有承認中國認為台灣屬於其領土的立場。」簡單來說,即為美國了解中國有這樣的立場,但對於這個立場並未表態支持或反對。中國方面則總將美方說的「認知到」翻譯成「承認」,實而不然。

至於台灣的法理地位,美國在與中國簽訂的公報中,立場皆是「要由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自己用和平方式解決」,始終沒把話說死。其實也是所謂「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一部分,我們會在後面的章節詳細談。

美國一中政策的重要元素

美國的一中政策,除了上述針對一中原則,特別是針對台灣法理地位的看法之外,主要還闡述了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承諾,以及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大約從1980年代起,美國政府官員便開始用「一中政策」這個詞彙,來概括美方對於美中台三方關係之政策。之所以「概括」,是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刻意保持策略性模糊,讓行政部門得以視美國當下的國家利益,在解釋與操作上保有彈性。簡而言之,此「政策」涵蓋了一系列對台灣與中國的政策綱領、與中國簽訂的三份外交公報,還有國內法律;如台美關係最重要的《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一般而言,美方提到一中政策的時候,通常會提及《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六項保證等固定常見的元素,不過在用法上有些微差異。

除《台灣關係法》外,對台灣最重要的便是「六項保證」。美國與中國於1982年簽訂《八一七公報》,當中規定美方同意將逐步減少對台軍售;但雷根總統同時亦向台灣提出「六項保證」,表達:

1. 未同意設定對台軍售的終止期限。

2. 未同意對台軍售前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徵詢意見。

3. 不會擔任兩岸之間的斡旋角色。

4. 未同意修改《台灣關係法》。

5. 未改變關於台灣主權的立場。

6. 不會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跟中國談判。

這六項保證,於2016年5月17日我國總統蔡英文就職前夕,更以「共同決議案」(Concurrent Resolution)形式,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及眾議院兩議院通過。雖然決議案在性質上跟國內法的法案不同,沒有對行政部門的拘束力,然而這是國會以正式文字形式確立、表達美國將繼續對台軍售,且台灣不會淪為美中談判籌碼的立場。自從「六項保證」經國會透過此形式而「成文化」,被提及的頻率也愈來愈高。

「一中政策」並不限於上述元素。例如在2019年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離職之前,解密了一份雷根總統政策備忘錄,內容表示:「美方對台的軍售,其層級將要視中共解放軍的軍力發展而訂」,也就是說,要將保持台海軍力的平衡。此備忘錄補充了雷根六保證的內容,且裡面述及的原則就是三十年來美方對台軍售的考量重點。以上這些文件、法律、決議案等,都是美國一中政策的重要環節。

突破一中政策?

美國針對台灣的法律地位不明言其立場,這是一中政策的其中一項重點。

很多人會討論,到底美國對台灣的一中政策是否會隨著時間改變,甚至在台灣的法律地位認知上有所突破呢?針對這一點,先前美國官方從未談及台灣的法律地位問題,也未曾談過台灣與中國應該要是何種關係,大多僅表示要和平解決問題。不過川普在任時期有個特色是,多個行政部門的報告當中(例如:印太戰略報告)都曾明示與暗示地稱台灣是一個「國家」,和其他國家並列一起談。由此來看,美方對台灣法律地位的看法的確是在緩步地前進。

過去四十年來,一中政策最大的突破點,莫過於前國務卿龐培歐2020年11月12日接受修《伊特秀》(The Hugh Hewitt Show)訪問時說道:

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亦承認這件事。美國對台的承諾跨越黨派,兩黨都認知台灣是民主典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務院和白宮的「正式聲明」當中,仍舊用字嚴謹小心。龐培歐本人亦曾親自回應過戰略模糊的辯論(2020年10月21日):「美國不會改變對台政策。」換言之,美國不明確表明承認台灣的獨立地位,也不明言若中共侵略台灣的時候,美國必定會出兵捍衛台海和平。戰略模糊政策仍會繼續維持。

川普執政時期的國務院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全面地談台美關係的一場演講,是在2020年8月31日,時任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發言。他回顧了近期美國和台灣關係的升溫進展,表示這些皆和美國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政策立場一致,未逾越「一中政策」。另外,他特別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共的「一中原則」不同,美國對台灣主權不持立場。

他說:

美國與台北保持廣泛、密切且友好的非正式關係,包括根據《台灣關係法》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的承諾。我方未對長期政策作出任何改變。目前在做的只是對我方與台灣的接觸做出重要的更新,以便更佳地反映此類政策,並因應不斷變化的情況。前述調整雖然顯著,但仍於我方的「一中政策」範圍之內。

綜觀上述,美國的一中政策就像一個無形的大框架,但在這個大框架底下,行政部門隨時會調整與台灣的關係,而不影響到雙邊關係的進展。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後,出現一值得注意的發展方向:美國國防部在3月的時候發布一篇文章談「印太區域現況」,內容明確言及「台灣從來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行政部門非常罕見的直接表態。而在8月時,拜登總統接受ABC新聞台訪問更語出驚人地表示:台灣和日本及韓國相同,都是美國以《北大西洋公約》做出集體防衛承諾的盟友。雖然行政部門仍然強調沒有要更動一中政策及戰略模糊的既有政策,但是整個氛圍的變化對台灣來說似乎出現不小的波動。

台灣怎麼看美國一中政策?

若能理解美國對台灣相關政策的立場,會更容易領會台灣外交團隊一些重要的發言。例如2020年9月份,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專訪提到:「台灣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吳部長發表此言論之時,台美關係正處於非常好的狀態,包括美國衛生部長、國務院次卿接連訪問台灣,雙雙創下最高層級內閣官員及國務院官員訪台的紀錄,同時也有一連串軍售消息確認,部分台灣人期待台美關係全面正常化,亦即建交的可能性。因此,吳部長的發言猶如潑冷水。

事實上,這段訪問的重點並非台美是否建交。正如我們前文所言,美國目前並不會放棄「一中政策」的原則,暫時不會明白承認台灣的國家地位。吳部長的發言,準確地概括了美國認為的國家利益,他說:「台灣期盼美國能持續對台軍售。但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自己的風險與責任,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

就美方立場,主要考量點為避免直接跟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用最小成本的方式來抑制中國改變現狀的野心,特別是要協助盟友與夥伴國家具備更好的嚇阻能力。

當前美國對中國的關係已從原本的「準同盟」,轉變為以「競爭」為主。不過從美國觀點而論,「一中政策」的框架並未達到需砍掉重練的急迫性,尤其在未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出現,且能確保美國和中國不會正面發生軍事衝突之前。華府智庫政策圈以及不少學術專家們的觀點也與上述類似,他們基本上認為,沒必要隨意去除使用四十年之久的框架。而且正因為該框架的實用性及彈性(例如對台待遇),使這一政策在執行上有很大的揮灑空間,不見得需要動到大框架,也是所謂「戰略模糊」的一部分。

各國怎麼看「一中政策」?

前面言及中國的「一中原則」是嚴格的三段論, 這除了是為中國的官方立場外,亦總會與其他國家建交時,務求將一中原則放入公報,然而世界各國政府承認一中原則及台灣地位的方式各有不同。

加拿大在1970年率先於描述中國對台立場時,使用「注意到」(take note of)一詞,其他國家便隨之使用各式不同的動詞,例如:認知(realize)、理解(understand)、尊重(respect)。傾向中國立場的國家,會使用支持(support)、遵循(adhere to)等字詞,但完全「承認」中共「一中原則」的國家其實是少數,僅占中共邦交國約四分之一,且沒有一個是主要大國。

那麼台灣呢?其實我方也有一中原則。過去在中國國民黨執政下,重複強調「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裡的一個中國原則,是將中共的一中原則三段論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換成「中華民國」,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民國政府才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和大陸都屬於中華民國。」此即國民黨定義的一中原則。不過綜觀整個世界,大抵上僅剩我方邦交國仍會在外交文書裡承認這件事,在實際的互動上,邦交國則早已將中國視為另一獨立國家。

至於自2016年開始執政的民進黨,則是不承認九二共識存在,也否認一中原則,尤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點。

思索台灣的「一中」立場

台美關係之中有相當多元素是長期延續下來的傳統,相關名詞雖然很像,內涵卻大不相同,特別是美國、台灣、中國的立場都不盡相同。我們要特別留意新聞中相似名詞的差異,方以判讀各方觀點。

看到這邊我們應該就能了解,「一中政策」是美方一向不斷使用的名詞,不會因為發表一中政策言論,就代表美中或美台關係將有所改變。即使在川普政府時期,一中政策仍然是對於台灣和中國政策的核心,內容依舊包括一法、三公報、六保證等要件。有些輿論談到美國要「回復一中政策」,實而誤解美國的立場,因為一中政策大標題並沒有改變,唯內涵會就實際情況有所調整。

話說回來,我們除了要去了解美國行政部門的看法之外,台灣人還需正視自己如何看待「一中政策」和「一中原則」的問題(中國的視角即老調重彈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迫使他國承認這個原則,十分容易理解)。過去每次大選,「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總會被提出議論。台灣大多數公民認同「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一中原則嗎?又,我們該如何看待美國對台灣的定位,以及如何促使既定的定位向前推進呢?

20211006-《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書封(聯經出版)
20211006-《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書封(聯經出版)

*本文選自《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聯經出版),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