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無關紓困,五倍券確定煙火節慶式的定位

2021-09-11 07:20

? 人氣

五倍券讓電商、外送可有條件使用,讓外界感到訝異。(圖/翻攝自行政院記者會)

五倍券讓電商、外送可有條件使用,讓外界感到訝異。(圖/翻攝自行政院記者會)

民眾翹首盼望、如大旱望雲霓的五倍券終於要來了,行政院周四公布五倍券的規劃內容,從內容來看,五倍券已確定是「煙火節慶」式的政策─政府發錢民眾花錢,皆大歡喜,但振興經濟效果低、更與疫情紓困無關,那些疫情受創者只能祈求分到一些殘渣即足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五倍券的細項與樣張確定,9月下旬開始登記、數位綁定上路,10月上旬開放使用,使用時間半年到明年4月底;外界最關心的是適用範圍,對民眾而言,這涉及到可用五倍券到什麼地方、作那些消費,對業者而言,更是「生死利益」攸關的大事,只要想到政府撒出千億元估民眾花費,自己卻被排除在外,對廠商而言可謂是錐心之痛。

而根據行政院公布的適用範圍,幾近「皆大歡喜不設限」:包括餐飲、夜市、市場、學費、補習費、婚宴、百貨公司、書店、演唱會、體育賽事、旅遊住宿、國內店商網購等皆可,至於「理所當然」該設限不能用的如:繳稅、繳罰單(及行政規費等)、境外電商網購、禮券(因為會造成延遲消費)等還是不能使用。

不過,最讓人訝異、或是「驚喜」的是:電商、外送列入可用範圍。

電商與外送平台會列入的原因,依照蘇貞昌在記者會上的說法,是因為國內電商提出誠意,指國人消費習慣漸有不同,小店家、小攤商在疫情期間有很多通路利用電商,電商願意參與政府振興大計、跟著團隊走。因為電商、外送平台挺在地商家、挺小農,因此要求要在最有效果的首頁設專區,讓小店家、小農最能獲得優惠使用,而且還免上架費、降低抽成等。

電商、外送平台能拿出理由,爭取到列入使用五倍券範圍內,確實是「令人佩服」,因為,他們實在沒有什麼理由可入列。

在疫情肆虐全球時,所有商家、企業淒慘無比時,電商不但是例外產業,更是因疫情而受惠的產業。當大部份民眾無法出外購物消費時,電商是唯一的例外,宅經濟大行其道,食衣住行育樂都在電商平台上解決、得到滿足,甚至原先在實體商店購買的物品也移轉到電商網購了。

表現在業績上就是各家電商營收獲利雙雙飆升;今年5月中的三級警戒之後,國內電商龍頭MOMO業績持續飆升,5月營收增加近5成、獲利近翻倍,6月營收增5成、7月增4成;另外一家大電商網路家庭雖然增幅低於MOMO,但也增加1成多。

其實,不必看電商營收,只看三級警戒之後,暴增到一度暫停收貨的物流系統,就知道電商網購的火紅程度了。

五倍券的起心動念是為了藉著增加消費對受創產業紓困,因此剛提出時還有意限縮在幾個受創最嚴重的產業,但隨著使用範圍越來越放寬,這個「對受創產業紓困」的味道越來越淡終至全然消失,因此在正式公告時,「紓困」兩字已不再提起,只強調振興經濟、刺激消費等。

即使是說「振興經濟」,其實講的聲音也「越來越小聲」,因為今年經濟成長率表現佳,蘇貞昌甚至以經濟成果全民分享為由要為公務員加薪,實在看不出為何要「振興經濟」;而如果說是有某些特定產業(餐飲、零售、國旅…等)等受創嚴重,還是需要「刺激與振興」,那顯然訂出的「適用範圍」太廣、太浮濫,完全看不出讓特定產業受惠的企圖,放寬到電商、外送也可以「有條件加入」,就是一個明確的註腳。

所以,政府舉債千億元發放五倍券,讓民眾口袋多出5000元去消費,就變成純粹的「全民消費日」,談不上什麼政策目的了;大部份人不會感覺、或介意這些錢來自國庫,算是「自己的錢」,而且還是舉債借來的,反正突然多5000元可花用,當然高興得不得了。政客們當然就更高興了,用「別人的錢」、讓民眾高興、消費瞬間爆發,做為政府有在作事,更是划算。這樣是否淪於類似「煙火節慶」,過了就沒,那就「再說了」。

至於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五倍券可以創造2000億元經濟效益,這種荒謬的外行話聽過就算,不必當真,因為絕無可能。五倍券開始使用後,因為是限期用完、民眾拿到會想花用,可能瞬間出現爆發式的消費增加,但到底「創造多少經濟效益」,不是看這個消費總額多少而定,因為發券的目的、及所謂的「創造」經濟效益,需要的是額外增加的消費,而不是用券去買原先就要買的商品。

如果民眾都把五倍券拿去買「柴米油鹽醬醋」、衛生紙等日用品,這些是沒有五倍券也會購買、花費,其「創造」的經濟效益是零。實際情況要看民眾的消費行為而定,但從消費券到三倍券的經驗看,肯定有相當高的替代率。這是相當簡單的道理,身為國發會主委卻全然不懂、或是蓄意忽視不採納,政府給出約1150億元讓民眾消費,竟然「創造」出2000億元的經濟效益,官場生存之道確實是需要厚顏與無知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