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江懷哲:在《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有台灣與日本的距離

2021-08-24 16:00

? 人氣

台灣自由派政治在地緣政治立場上,與其他國家進步政黨/團體上的尷尬錯位,正是許多台灣人對全共鬪或全球60年代學生運動、乃至當今各國進步派政治感受矛盾的原因。各國左翼學生當年受毛主義感召展開鬥爭,然而台灣自由派政治反感中國共產黨;日本及全球進步派對沖繩反軍事基地社會運動抱持同情,然而台灣自由派政治認知到美軍近距離存在對台灣安全的重要性;日本進步派學運團體SEALDs反修《日本國憲法》第九條,然而台灣自由派樂見日本集體自衛權解禁。有太多這種尷尬矛盾存在,而美國及其軍事力量對於台灣民主政體存續的重要性,正是台灣自由派政治難以反美到底的根本原因,儘管許多人仍努力保持著對美的建設性批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這智識上的平衡不容易保持,在近年歐美進步政治日益尖銳的趨勢下,有些台灣自由派也慢慢展現右傾趨勢。這無涉本質上的好壞,但台灣左右政治光譜的中線位置,本來就已經比其他許多國家還靠右一些,未來還可能再更靠右——這是因為在「新冷戰」中,若西方自由民主相對於中國現行政體還算是「右」,那中國共產黨的「左」無論現在還剩多少,都會是台灣自由派不願牽涉太多的混戰,也是部分人士日益敵意看待的思想。相對於台灣自由派這種困窘處境,採議會路線的日本共產黨,或是其他日本左翼團體想要動手批判中國共產黨,可能都還會容易些。

回到這部紀錄片,三島及台上學生們的辯論是非常哲學與抽象層次的,可能會和許多觀眾預期的不同。這也正提醒我們這種根本性的叩問,正是台灣當代不容易出現的存在。日本社會擁有、卻又被60年代許多學生們鄙棄的那種「穩固感」,是東大全共鬪希望解放與翻轉的對象,然而這種「穩固感」在台灣人眼中,卻不幸地是至今沒嘗過一天的餘裕——無論是對冷戰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及其人民,或是民主化後面臨中國崛起的台灣民眾而言,都是如此。

因為現實挑戰的即時性,台灣社會的集體性格(若它存在的話)奠基在一種「轉瞬間一切就可能煙消雲散」的心焦上,既然連「存在」都無法保證萬全,很多根本性的叩問就難以深化發展——台灣社會容易因為焦慮或自我否定,很迅速就放棄對於戰略性與思想性的討論,精神都集中在戰術性及速食性的議論上。近年日益惡化、傾斜的兩岸關係更是加強了這一態勢。或許也因為這樣,在看紀錄片時,一邊學習歷史,一邊還有了幾分,在意識到台日脈絡差異後的羨慕。

(作者是劍橋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職智庫,現從事科技業)

本文原刊自《世界走走》:江懷哲:在《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有台灣與日本的距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