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疫苗開打》專家解讀「免疫橋接」:有如「以同等學歷取代正式學位」,想拿到「疫苗護照」會有大問題

2021-08-22 08:43

? 人氣

20210815-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市場店家出現排隊人潮。(柯承惠攝)

20210815-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市場店家出現排隊人潮。(柯承惠攝)

台灣本地生產的「高端」疫苗將在下周一(8月23日)開始正式接種。第一輪計約有50萬人登記,包括台灣總統蔡英文及副總統賴清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款疫苗採用「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技術,以牛津/阿斯利康疫苗(AstraZeneca 台稱AZ)的「中和抗體」做為替代療效指標。這也將是全球首款以「免疫橋接」技術研發並投入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

有台灣醫學界人士指出,免疫橋接在疫苗研發中十分常見。譬如台灣過去施打的流感疫苗就是採取這種技術研發而得。

也有台灣醫學界人士以當前施打新冠疫苗的緊迫性為由,認為要先走完三期試驗再推出疫苗會追不上變種病毒的腳步,因此應尊重這一技術。但強調三期試驗也應進行。

澳洲流行病學學者表示擔憂

Medical staffers from Taiwans vaccine maker Medigen Vaccine Biologics Crop (MVC) work at a lab in Hsinchu on June 17, 2021
Getty Images 台灣本地生產的"高端"疫苗將在8月23日開始正式接種。

但有澳洲流行病學學者對此表示擔憂,認為此舉爭議頗大。理由之一是,過去在一般情況下,免疫橋接試驗都是在疫苗製造商已經進行了三期試驗開發了疫苗,但想針對新的變體或新的人群對已有疫苗進行修正才使用免疫橋接技術。

此外,採用這一技術生產的疫苗,未來能否獲得全球各國疫苗護照,也是未知話題。

免疫橋接是什麼?同等學歷取代正式學位

簡單來說,「免疫橋接」技術是指,在實驗室比較已有疫苗和開發中疫苗的「中和抗體量」,取代三期實驗結果。

台灣中山醫學大學張文瑋教授解釋,免疫橋接就是使用免疫保護相關性(immunological correlate of protection,ICP)之指標,在尚無最終臨床有效性數據下,做為新疫苗核准上市審查的依據。其中,有關抗體或T細胞的免疫分析,都能作為ICP的評估。

在尚未有第三期試驗的數據下,台灣衛福部於今年7月通過「高端」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就是使用「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進行審查,成為全球新冠疫苗首例。

Charles Che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Taiwans vaccine maker Medigen Vaccine Biologics Corp (MVC), poses for photographs with a vaccine sample at its headquarters in Taipei on June 16, 2021.
Getty Images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舉例稱,「一種是正式畢業拿到學位、一個是同等學歷,二期橋接三期就是用同等學歷去取代正式學位。」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上個月公布試驗結果時稱,參與高端疫苗的受試者血清轉換率達95.5%,中和抗體GMT是AZ疫苗組的3.4倍,兩項皆達標,因此通過EUA委員會審查。但高端公司仍須在疫苗核准一年內,每月提供國內外疫苗保護效益的數據,並持續同步進行三期試驗。

經巴拉圭政府同意,高端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7月底開始在當地展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