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梅克爾時代:影響美中角力的關鍵選舉,9月登場!「台灣」成為德國政黨的關鍵字

2021-07-27 10:10

? 人氣

2021年7月15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作客白宮(AP)

2021年7月15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作客白宮(AP)

德國9月將舉行聯邦議院大選,除了選出新任議員以外,也將決定梅克爾的接班人。由於美中抗衡的國際局勢已然成形,歐洲「第三勢力」的角色舉足輕重,而德國又是歐盟領頭羊,因此這場選舉可謂足以影響世界。6月底,德國各個黨派的政見白皮書紛紛出爐,每個政黨都在外交政策中明確提及「中國」,且幾乎都規劃「對中政策」、部分甚至提出「對台政策」。以下解析:究竟對台灣人而言,這場選舉的「看點」在哪裡?各政黨的基本主張是什麼?哪個政黨對台最友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大選的重要性遠甚於「選出議員」

德國將於9月26日舉行大選,選出第20屆聯邦議院議員。德國政體屬於內閣制,總理通常由議院最大黨領袖擔任,德國亦為多黨制國家,政黨也將於議院大選後進行協商,組成過半數聯合政府共同執政。因此,4年一度的聯邦議院選舉不僅僅是選出國會議員,亦將決定德國接下來4年的實質領導人、部會首長以及執政團隊。

不同於過去四屆大選都由梅克爾(Angela Merkel)毫無懸念擔任總理,此次大選將選出所謂的「梅克爾接班人」,因此格外受到外界關注。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於2000年成為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黨魁,並自2005年起擔任國家總理,迄今已近16年。由於梅克爾已於2018年宣布不再尋求連任,本次聯邦議院大選也將為長達16年的「梅克爾時代」正式劃下句號。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總理除了有權決定德國內政方針,在國際政治上也扮演重要角色。德國對歐盟有重要影響力——在政治上,德國與法國自二戰後便為推動歐洲一體化之核心國家;在經濟上,德國GDP為歐盟成員國中最高,比重佔歐盟全體近四分之一;在地理位置上,德國位於歐洲中心,是歐洲交通樞紐,更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極具地緣重要性。因爲上述政經、地緣優勢,德國在歐盟佔據領導地位,梅克爾於其任內也常被外界視同歐盟實際領導人,在如歐債危機、難民危機等事件中擘劃歐盟整體的政策。

因此,本屆聯邦議院大選雖在實質上只是選出新任國會議員,但是政治影響力非同小可,不僅將決定德國在「後梅克爾時代」的執政團隊,更可能決定日後歐盟整體走向,更有甚者,隨著歐盟在國際政治上漸漸位居要角,德國總理的影響力甚至可能擴及全球。

美中角力、拜登上任與歐盟的角色

隨著兩強之一的蘇聯於1990年代初期解體,美國在後冷戰時期成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super power),全球政治邁入了所謂「一超多強」的局勢。不過,這樣的格局在近年隨著中國崛起,逐漸發生變化。

這樣的改變,可以從美國對華政策窺見端倪——1970年代,尼克森(Richard Nixon)政府在「聯中制蘇」策略下,與北京化敵為友,這個親中政策一直延續到了冷戰結束以後,不過卻在近年改變。歐巴馬(Barack Obama)在執政後期逐漸落實「再平衡」重返亞洲,在川普(Donald Trump)時期,美中交鋒更為明確,川普的單邊主義及反全球化作風,加上習近平上任後中國逐漸展露野心,使美國對中國態度由「接觸、友善」轉變為「競爭、對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