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梅克爾時代:影響美中角力的關鍵選舉,9月登場!「台灣」成為德國政黨的關鍵字

2021-07-27 10:10

? 人氣

由於民主黨親中色彩向來較為鮮明,美國新任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以後,外界對其外交政策關注焦點之一,便在於是否繼續延續川普對中「對抗」(confrontation)強硬立場?拜登幕僚雖否認將「對抗」中國,但是強調以「競爭」(competition)處理對中關係,意即拜登政府雖不會與中國進行惡意對抗,但基調上並不否認川普時期將中國視為對手的評估,也將延續這項立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拜登上任以來的外交實際作為,包含強化印太地區夥伴關係(如甫上任即舉行美日、美韓2+2會談)、於數場峰會明確提及台海安全等,均與上述「對中競爭」方針相符,美中兩國抗衡的國際局勢儼然成形。

2021年7月15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作客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共同舉行記者會(AP)
2021年7月15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作客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共同舉行記者會(AP)

另一方面,與川普截然不同的是,拜登將揚棄川普「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重回多邊主義路線。此轉轍意味著美國更加重視國際盟友,將尤其積極修補川普時代大幅惡化的美歐關係。然而,拜登對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重視,也為歐盟諸國過去「一方面在安全上依賴美國、另一方面在經濟上依賴中國」的應對模式帶來挑戰,當美中角力明確化後,德國及歐盟的對中政策勢必將被推至台前接受更多審視,「中立」立場可能受到更多壓力。

德國既有對中政策軟弱,但日趨強硬

德國過往的對中政策又是如何?事實上,過去梅克爾政府的對中政策一向被視為「軟弱」,或至少並不強硬,背後自然考量了中國龐大的市場。根據德國聯邦經濟部,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根據歐盟統計局,中國更在2020年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一般認為,德國經濟早已對中國產生依賴,且無法逆轉。

不過,隨著美中抗衡國際局勢的成形,德國對中態度也漸趨強硬,不僅民間「改變對中態度」的呼聲漸出,在官方會晤中,德國政府也對環保、人權等議題著墨更深,直接在檯面上提及這些令中國不快的議題,這是在過去較為少見的。

德國外交政策(特別是對中政策)在現行國際局勢下顯得越發關鍵,除了歐盟本就與美、中並列三大經濟體外,更因為歐盟將成為美中同時爭取的對象,將是影響兩強角力下的「關鍵第三方」。因此,2021德國大選被外界視為當代政治分水嶺不無道理——除了象徵梅克爾時代的結束,在全球政治上亦或將標誌出下個時代的開端。

那麼,德國乃至於歐盟全體的對中政策,究竟是否可能隨著梅克爾卸任改弦易轍?若是換人執政,其他政黨的對中政策是否可能更加強硬?接下來的德國執政團隊,對台海問題又站在什麼立場?隨著德國各政黨的競選政見在6月底紛紛出爐,上述問題的答案也逐漸清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