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反覆折騰 亂象怵目驚心

2014-08-28 18:32

? 人氣

中國大學生超多,獨立思考的有幾人?(取自網路)

中國大學生超多,獨立思考的有幾人?(取自網路)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出國留學生總數2013年底高達305萬8600人,每年大學畢業生超過700萬人。按理說,這是中國高等教育卅多年來的驕傲。但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千瘡百孔,其亂象讓人怵目驚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天則經濟研究所」被公認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民間智庫之一,該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在其官網發表《中國教育不能再折騰了》的專文,回顧並反思中國教育從1952年一路走來的折騰(翻來覆去)之路。他說,經過卅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教育確有進步,但也產生亂象與敗象。

目前在中國的中小學按學區就近上學,但很多家長為子女擠進名校,送錢打通關的大有人在,金額「10萬、8萬(人民幣)的甚至更多」。張曙光在文章中指出,高考(大學聯考)作弊時有發生,槍手代考相當突出,甚至學生、家長和老師合謀,網上也公開招攬代考生意。

除此,高考還有加分問題,為特權大開後門。考足球類別的,價碼4萬元人民幣(單位、下同)、游泳8萬元,這些是給負責裁判和比賽程式的人;報名辦證的也要繳錢,1個人5萬元。有的考生甚至是穿上隊服,照個合影,做個樣子,測試一下,裁判幫忙就過關了。

更惡質的是,一些高校(大學)為了經濟利益,都開辦MBA、EMBA等課程,本來是面對工商界人士,現在「一半是政界人士」。北大招生辦公室的於老師說,「學費66萬8千元,黨政領導幹部行政級別需正處級以上,」局級以上則要79萬8千元。很多是「官員請客,企業買單。」一些動輒數10萬元學費的培訓班,畸變成官員打造人脈圈的「名利場」和「資源聚集地」,教授和院士也可以用錢來買。

張曙光說,高校教育除了功利化,還演變成工具化、技術化、程式化和知識化,教育成了流水線,變成養雞場,原因來自一段折騰的教育史。

一是1952年的院系調整,是教育折騰的開始。當時按蘇聯模式進行調整,肢解民國留下來的高等教育,保留少數文理科綜合性大學,撤銷綜合大學的二級學院,並按行業類別建立單科性大學。政府同時接辦改造65所私立大學,取締包括聖約翰大學、燕京大學、震旦大學在內等24所教會津貼的大學。政策重工輕理,取消不少學校的政法、財經等人文學科,導致幾代人缺乏人文精神的薰陶。

二是1958年高等教育大躍進,全國大學從1957年的229所猛增為1958年秋天的2萬3500所。很多學校沒有辦學條件,沒有師資,沒有生源,學校數量的大躍進變成教學品質的大倒退。

三是1958至1976年大學實施的不宜錄取政策,開始對大學生進行政治審核。共分「可錄取機密專業;可錄取一般專業;降格錄取;不宜錄取」等四類。凡出身地主富農、資本家庭,或家長被劃為右派,有海外關係,以及社會關係複雜的學生,基本列為不宜錄取或降格錄取,導致教育不公平合法化。這期間涵蓋十年文革,學校停止招生,批鬥老師,文鬥武鬥,大批青年上山下鄉,大學教育遭到全面摧殘,很多工農兵大學生只有小學生的程度。

四是1990年代的高校大合併。改革開放後恢復大學聯考,高等教育恢復正常,但在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下,掀起一股合校風,一千多所學校被強制合併成412所大學,不僅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效率低下,而且失去歷史特色,丟掉專業優勢,百校一面。

五是高校擴招和建大學城。為緩解就業壓力,拉動內需,1999年實行高校擴招。普通大學招生數比上年增加42%,2000年增加35%,導致2004年在校大學生達800萬人,隔年增加1倍,達1600萬人。除了大學,研究生也擴招,出現博士和碩士生滿街走的現象。隨擴招而來的是各地都建大學城,圈佔農田,浪費公帑,校區遠離城市,教授卻住在城裡,沒有大學的傳統氣息,只有幾座空曠大樓,彷彿一座孤島或稱鬼城。

張曙光最後指出,教育反覆折騰的根本原因,係因官員辦教育,而非教育家辦教育,權力代替教育規律,學校沒有獨立地位,教授起不了決定作用,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因此,教育改革不是小改小革,而需要教育理念的根本變化,「教育要以人為本,讓人快樂、讓人自由、讓人性昇華,讓人格完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