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敵還是友?看萊雅與雀巢40年恩怨情仇,打造世界美妝龍頭

2021-02-17 10:57

? 人氣

萊雅集團是法國崛起的世界美妝業巨擘(圖片來源:巴黎萊雅網站)

萊雅集團是法國崛起的世界美妝業巨擘(圖片來源:巴黎萊雅網站)

我們想讓你知道:百年企業法國萊雅(L'Oréal S.A.,以下簡稱萊雅)是全球美妝龍頭,成長期間經歷國有化接管風險,家族果斷邀約瑞士食品龍頭企業雀巢合資控股,避過風頭。時間幻變企業茁壯,但當初人事已非,當初立下的合資控股架構經歷40年考驗,4次重組紛爭,終告一個段落,堪為參考。

法國血統的萊雅,始於1907年創辦人尤金.舒萊爾(Eugene Schueller,1881-1957)研製出世上第一款無毒染髮劑「奧萊雅」,舒萊爾父親是位糕點鋪老闆,原以為會繼承家中的糕點店,但因家庭財務破產,跟媽媽市場賣布,始終想完成學業的舒萊爾,所幸1900年他成功考上巴黎化學研究所,1905年他又進入法國中央製藥廠任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工作之餘,他發現市面上以指甲花製成的染髮產品,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且染髮需耗費數小時,對那些愛美的女性來說著實辛苦,因而激起舒萊爾研製全新染髮劑的念頭。1907年,舒萊爾成功研製出第一款無毒染髮劑「Loreal」。兩年後,舒萊爾以8百法郎,在塞納河畔的小公寓成立「法國無害染髮劑公司」(Société  Française de  Teintures  Inoffensives pour  Cheveux),即萊雅的前身。「Loreal」來源於希臘語「OPEA」,象徵著「美麗」。

舒萊爾獨生女莉莉安.貝當古(Liliane Bettencourt,1922-2017)含著金湯匙出生,但還不到5歲時,母親便因肝囊腫離世,從小與父親相依為命並在公司基層歷練。在此過程中,舒萊爾意識到莉莉安並非經營能手,因而只將她視為遺產繼承人,把公司經營權交由其他更適任的專業經理人,也就是當時的二把手弗朗索瓦.達勒(François  Dalle,1918-2005)。(延伸閱讀:全球最富有的女性還有哪幾位?她們如何堆出金山銀山?)

LOREAL創辦人舒萊爾是糕餅師之子,度過窮困、戰亂,事業小有成就後,晚年成功交棒。(圖片來源:LOREAL官網)
LOREAL創辦人舒萊爾出身糕餅師家庭,他在窮困、戰亂中建立事業,晚年順利交棒給專業經理人。(圖片來源:LOREAL官網)

1957年,舒萊爾去世,女兒莉莉安為唯一繼承人,舒萊爾只把女兒當作遺產繼承人,公司經營權交給達勒,舒萊爾對達勒尤其看重,甚至一併將達勒列入遺囑名單中,倘若莉莉安死於自己之前,那遺產歸女婿安德列·貝當古(André Bettencourt,1950-2007);但如果女兒、女婿都不幸離世,那他的遺產則由達勒所有。達勒帶領公司經歷了30年黃金成長時期。(延伸閱讀:安全氣囊、火星塞都是他家發明!看BOSCH創辦人苦心規劃,如何讓富貴傳三代

國有化危機

1945年二戰結束,法國當時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戰爭後國土一片狼藉,在物資匱乏、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國內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各派政治力量的衝突和鬥爭十分激烈。當時的戴高樂政府,試圖透過國有化、結構性改革以及經濟計畫,來穩定經濟。當時法國社會仇富反商且瀰漫一股國有化氛圍,社會風潮的口號正好就是「打破大資本家的統治」。

莉莉安繼承家業後,為避免萊雅與政府之間的關係逐漸密切,而被國有化浪潮侵襲,將萊雅公開上市;上市時莉莉安持有萊雅超過50%股份,社會反資本巨頭的批評聲浪仍然危及萊雅。

 1969年,喬治·龐畢度(Georges Pompidou)當選法國總統。選後隔日他去訪好友貝當古夫婦,當時達勒也在場。有鑒於雙方長期友誼及國內反大資本家局勢,他暗示萊雅找一個國外合作夥伴,以規避國有化之可能性。當時集團總裁達勒也贊同這個想法,雖然萊雅並不在國有化優先名單上,但是國有企業埃爾夫-阿基坦(Elf Aquitaine)公司已開始將觸角延伸相關行業,不能掉以輕心。

1974年的策略合作交易

在可能對象中,雀巢(Nestlé)是一個優先選項。雀巢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商,其國際化程度及銷售通路,有許多萊雅能借鑑的經驗和合作項目,況且雀巢公司也考慮在化妝品業領域發展。然而當時在法國,跨國企業名聲不佳,雀巢也沒例外。雀巢是瑞士企業,瑞士被公認為匿名隱藏贓款天堂,且當時雀巢被指控危害第三世界國家兒童的健康,陷於毒牛奶事件公關危機中。

1967年,雀巢法國分公司負責人皮埃爾·利奧塔爾-福格特 ( Pierre Liotard-Vogt )與達勒取得了初步聯繫。雀巢的領導人也同樣認為,雙方互補之效益明顯,雙方進行討論。皮埃爾在這個合作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在1934年加入雀巢集團,是一戰後雀巢四個行政代理之一的兒子。皮埃爾在第二次大戰前後在法國負責多國股份,工作表現傑出,他在雀巢於1968年至1982年擔任CEO,1973年被任命為雀巢集團總裁。

萊雅與雀巢雙方經過多次談判,1974年3月,兩方順利達成股權合作協議,雙方共組一間新控股公司Gesperal,貝當古家族佔控股公司51%,雀巢佔49%股份,而Gesperal公司直接持有萊雅53.8%股份。但因為雙重股權制度,Gesperal總共擁有萊雅71.1%投票權及6席董事,此控股架構下,兩間公司可以各指派3席董事,達成彼此制衡的功能。在這架構下,兩者等於分別間接持有萊雅27%和26%的股份;作為交換,同時,莉莉安也獲得雀巢4.06%股份作為補償,成為雀巢最大的個人股東,並加入雀巢董事會。(延伸閱讀:抱股票還是換現金?從德國第一豪門分家,了解富人想法跟你哪裡不一樣)

達利(François Dalle)接棒後不負所託,將集團大舉國際化(圖片來源:LOREAL官網)
達勒(François Dalle)接棒後不負所託,將萊雅集團大舉推向國際(圖片來源:LOREAL官網)

法國當時還在工業民族主義的時代,這種策略合作不只需要國家財政部的允許,也須關切社會輿論觀感。經過再三地權衡得失,法國總統龐畢度表示贊成,為防止萊雅被國外企業吞併,法國政府在批准萊雅與雀巢合作協議時,但也附加條件,如凍結了歐萊雅的一部分股份,並要求合資公司保證20年之內,不得以任何方式出賣、喪失、轉讓或抵押股份」。交易完成後,社會仍有反對聲浪,但最終不了了之。

協議初次到期

很快的,合資二十年後,協議即將在1994年到期,雙方需要重新議定。1994年,萊雅市值快速增長到125億美元,雀巢達到市值384億美元,大約是萊雅的三倍大。

此段期間雀巢開始面臨經營瓶頸,在1990至1993年虧損1億美元之後,營業利潤率銳減至只有10.7%,低於競爭對手如家樂氏公司(Kellogg),賀喜(Hershey's)和亨氏(Heinz)等同行。

為了保持競爭力,1990年代雀巢開始引入外資投資人,既充實資本且提升股價、達到競爭同業水準;1988年,雀巢董事會決定外國股東可持有記名股票,但單一投資人不能多於3%。在宣布開放外資10個月後,外國投資人持股從原本的1/3上升到50%,到了2002年更是上升到了2/3,其中大部分為美國投資人。而機構持股亦從1994年的44%,上升到了2005年的69%。這一改變換取了更大的資本規模,但也讓雀巢必須承受股東對於短期報酬率的要求,以及資訊揭露的管理壓力。但是1989年到1993年,股本從3億3千萬瑞士法郎上升到4億4百萬。

1992年5月11 日,皮埃爾下台,雀巢新任總裁赫爾穆特·毛赫 (Helmut  Maucher,1981-1997擔任雀巢CEO,1990-2000擔任雀巢董事長),積極尋找價值增長點,上任時就對股東公開表示,控制萊雅是雀巢計劃中的目標,以便提升雀巢的股東價值。

毛赫單方面的「最終將收購萊雅」論發表後,引起莉莉安以及當時的萊雅CEO林賽·歐文·瓊斯(Lindsay Owen-Jones)反彈。貝當古家族透過Gesparal說明, 1994年的到期日不會對現狀有任何改變,到期日「沒有任何意義」,也不會有任何關於此協議的重大發表。因為1974年在簽訂協議時,莉莉安便對外表示將在有生之年保留萊雅主要控制權,並無意出售給雀巢。另外,雀巢公司的優先購買權也需獲得法國政府的認可,法國不太可能失去「法國製造」的龍頭品牌象徵。

單方面表態讓雙方關係進入冰點,莉莉安堅持拒絕賣掉萊雅的股票,而且對雀巢開始產生不信任,雙方交流凍結。導致後來在1997年雀巢上任的CEO彼得·布拉貝克(Peter  Brabeck-Letmathe)也未再對收購萊雅發表任何實質性評論。儘管合併創建一個龐大的食品和化妝品集團,可能被視為符合雀巢的「健康」戰略,但1990至2000年期間,萊雅與雀巢在運營上幾乎沒有共同合作。雀巢亦不願與萊雅撕破臉中斷合作, 因此雀巢決定擱置此一爭議,並將發展重心移往中國及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邁進全球化佈局。雙方的合資協議,在此悄悄再遞延十年。

80年代時,LOREAL曾邀知名影星伊莎貝拉羅塞里尼代言蘭蔻品牌長達十餘年(圖片來源:LOREAL官網)
80年代當紅影星伊莎貝拉羅塞里尼,曾為蘭蔻品牌代言長達十餘年(圖片來源:LOREAL官網)

2004年,協議二次到期

延展的十年很快到期,經過十年征戰與快速發展後,2004年此時,雀巢市值增長將近4倍到達1,200億美元,萊雅市值也成長了3倍、到378億美元 。

雀巢管理層當時也改朝換代,新任董事長為雷納-加特(Rainer Gut,1981– 2005年擔任董事,2000–2005擔任董事長),雙方冰凍長期的關係,也因為新任管理層到來,2003年再重新開啟雙方合作。2003年6月25日,萊雅與雀巢在巴黎宣佈成立合資公司「INNEOV實驗室」,以在全球發展化妝品營養補充物。當時,這是一個新興的快速增長的市場。

但對於當年的合資,雙方仍然沒有達成買賣共識,只同意回歸簡單,消滅控股公司,各自直接持有萊雅公司股權,從合資夥伴變成股東,亦即從「合資協議」變「股東協議」。至少這解除了雙方的僵局,貝當古家族與雀巢仍是萊雅大股東。此舉廢除了控股公司的雙重股權制投票權,回歸公司治理,以便釋放萊雅公司的股東價值。

同時,貝古登家族與雀巢公司也再次約定另一個十年的股東協議:協議規定,雙方對各自持有的萊雅股份享有優先購買權,雙方在莉莉安.在世時及逝世後6個月內,都不得增持萊雅股份。如果有其他第三方對萊雅提出公開收購要約,貝當古家族和雀巢將有權對其股份進行收購,或提出反收購要約。這個新協議取消、並取代了貝古登家族與雀巢先前簽署的契約。此時,莉莉安已經高齡82歲了。

2014年,協議第三次到期

轉眼間,十年協議期間又快速到期,此時萊雅市值已達780億美元,雀巢市值2,352億美元。

經過多年談判結果,2014年2月11日,萊雅和雀巢共同舉辦記者會,宣佈達成一項總價60億歐元的交易─萊雅以現金34億歐元,買下雀巢持有的2,730萬股萊雅股權;同時,萊雅出售雙方的合資企業:瑞士皮膚科製藥公司高德美(Galderma)的5成股權給雀巢,讓雀巢全資擁有高德美,用以交換雀巢持有的2,120萬股萊雅股票。

萊雅透過這兩項交易回購4,850萬股自家股票,公司將其全部註銷,雀巢持股因此從29.4%降至23.29%,貝當古家族股權則從30.6%增加至33.2%;萊雅董事會的雀巢代表,人數從3人調整為2人。此次交易後,雙方明確分出股權大小,從夥伴變朋友,萊雅也由貝古當家族控股為實質控制股東,雀巢成為「友善股東」,投資可認列權益法。貝古當家族也辭任在雀巢的董事席位。

LOREAL現任董事長阿貢(Jean-Paul Agon),也兼執行長一職(圖片來源:LOREAL官網)
LOREAL現任董事長尚保羅阿貢(Jean-Paul Agon),兼任執行長(圖片來源:LOREAL官網)

第四次協議到期與現狀

雀巢新任CEO 烏爾夫·馬克·施耐德(Ulf Mark Schneider)於2017年1月上任,在演講中,施耐德強調了雀巢的核心策略,是布局全球營養、健康和幸福生活(NHW),未來無論收購或分拆資產,都需考慮戰略契合度、增長性,盈利能力以及未來,並沒有對萊雅持股做出具體評論。

2017年6月,維權基金Third Point斥資35億美元、收購雀巢1.25%股權,一舉成為雀巢第6大股東,基金公司並致函雀巢董事會,希望雀巢能夠拋售所持有的23.2%萊雅股權,提升雀巢的股東價值。此後不久,2017年9月,莉莉安在位於法國西郊家中辭世了。也就是說,雀巢與貝當古家族雙方對於萊雅的股東協議,將於6個月後的2018年3月到期。

雖然維權股東積極介入、呼籲雀巢賣萊雅股票,但雀巢也無意增加萊雅的股份。此時雀巢面臨至少4種選項:收購萊雅合併,雙方保持股東協議仍為關聯股東,單方面再增持,或者出售股權退出。最終,雀巢董事會則選擇了第五種,保持繼續持股,但決定不續簽協議,雙方正式脫勾,以維持雀巢自身經營策略的彈性。

迄今,萊雅和雀巢互動始終良好。貝當古家族持有萊雅33.2%股權、為實質控制股東,雀巢持有23.2%。2020年底,萊雅快速成長到市值1,655億美元,雀巢市值3,123億美元。

LOREAL的股價表現(紅線),明顯比大股東雀巢(藍線)強勢許多,25年來前者大漲達17倍,後者漲幅僅9倍(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LOREAL的股價表現(紅線),明顯比大股東雀巢(藍線)強勢許多,25年來前者大漲達17倍,後者漲幅僅9倍(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學習點

當家族內部實力不足,但家族企業前景看好時,若面臨外部重大風險或挑戰,尋求外部策略夥伴奧援,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貝當古家族人丁單薄,外在政經局勢險峻的時候,邀請不同行業、規模更大且具有綜效的雀巢成為合資股東,共同度過難關,是一個經典個案。(延伸閱讀:2個敗家子,如何輸光100億家產?GUCCI豪門裡的爭產、偷情和暗殺,比電影更精彩

相對於同業合作,尋找異業夥伴的好處是不易引發直接的利益衝突,也沒有通過反壟斷法審批的變數;但同時也要面對語言與文化考慮點不同的挑戰。雀巢雖然是同行、但是與萊雅主業不同,雀巢在產品發展,國際化布局及通路管理等方面的經驗,都可供萊雅學習,尋找策略夥伴,最好還是較成熟且性質相關者,才有較高的策略價值,長期經營理念的認同與雙方信任,是合作成功關鍵。

天下不變的就是持續在變,沒有不變的事。撇開貝古當家族內部的母女官司不論,身為萊雅的控股股東,牢牢掌握控制權,策略合作方雀巢的決策,就是隨著時間改變。時間改變,管理層會因為任期關係股東組成不同及壓力不同,也有所改變。策略合作需要審慎規畫,結婚時就要有離婚的打算,需要考慮到未來出場規劃及不同情境改變下的因應之道。合作看長看遠,要落實合作關係,就須要有配套的交易架構及執行手段,並將合作訴諸法律文字及落實執行,才有合作基礎,不因人事改變而改變。

參考資料:家族治理評論第十六期,獨具法式風格的美妝巨擎萊雅(Loreal),2020.01;布魯諾·阿貝斯卡(2004),歐萊雅-一部法國的魅力財富史,中信出版社。


作者為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