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韜專欄:台灣科技瑞士─中美科技冷戰下的受惠者

2021-02-16 07:20

? 人氣

在美中競逐科技主導權的環境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將在兩國分流中獲益。(柯承惠攝)

在美中競逐科技主導權的環境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將在兩國分流中獲益。(柯承惠攝)

中美脫鉤,是偽命題。美國從七O年代起,因自身勞動力不穩定(罷工等事件),在資本導向的驅動,企業把工作外包海外,開始國際化佈局。起先僅為維持產量穩定,後來得到降本增效的好處。這策略改變,帶動亞洲四小龍等經濟起飛。亞洲最早受惠美國工作外包是日本。八O年代,日本進而變成美國世界經濟的競爭對手,最終成為外匯升值的輸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在科技戰氛圍下加速科技自主

從雷根時代起,如同現在的中國,台灣也曾被美國以關稅逼迫開放市場,也因智慧財產權被列入美國301條款的觀察名單(1989到2009年,二十年間僅兩年未列名)。二OOO年後中國進入WTO,成為全世界最便宜有效率的工廠。但多年來因工資成本增加、環保意識法規限制等,中國製造業也必須的跟隨趨勢,外移到東南亞、東歐、印度、非洲等勞動力過剩,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

中國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 (從世界工廠轉型世界市場)。美國在長久不重視製造業佔GDP比例下滑,服務業掛帥的思維下,也面臨必須重建自足生產基地的苦果。但美國工人高工資、低效率的本質未變,未來必須靠政府補貼(和中國一樣)和自動化科技投資等補強生產力。

美國還是世界創新力最豐富的地方。它有制度優勢,可讓所有資金、人才有效率的匯集;它又有全世界最完整且整齊的單一市場,可讓創新公司快速拉大規模。

美國在世界經濟手執牛耳,在地整合成功後,又可以很快複製到全球各地,成為國際公司。但是,中美科技戰後,一切改觀了。美國的科技創新,原本依賴新移民(大陸、印度、台灣、韓國、俄羅斯等)在理工、數學、物理、化學等領域願意犧牲個人休閒時間的研發貢獻;這和美國主流社會重視工作平衡、注重生活品質的價值觀並不同。

科技戰後,中國高端人才會有更多考量,回流本國發展科技。中國原本希望購買更多美國高科技設備及產品,進行產業升級。在科技冷戰的氛圍下,中國不得不加強科技自主和加速規格自訂。未來美國對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要求,會增加中國的科技付費,也是對中國接軌世界的升級良藥。只有注重IP價值,才能持續中國和世界的創新力。

中美科技冷戰下,台灣將是科技瑞士的受惠者。

一、台灣比美國人瞭解中國,也比中國人瞭解美國。

未來世界有兩套科技標準:美國為主的OECD和中國為主的EM(Emerging Markets),台灣會有兩筆商機。

二、台灣有傳承日本對精度的要求,也有中國人對規模量產的務實。

短期內,中國因美國科技出口限制,會面臨高階產能缺口;美國也因對中國生產不信任,台灣會是供應鏈重組的一環。台灣再製造是資本、科技的再投資,帶動成長和升級。

三、台灣在COVID-19後,已產生文化自信,也經歷多年新南向投資佈局,在中期將以越南、印度、墨西哥等服務美國的製造體系,持續提供價值。

台商原先在中國製造產能,將持續滿足中國進口替代、內需升級的需求。

四、台灣擅長滿足企業客戶代工需求,不擅長自建消費者品牌。

如電信、監控、半導體、網通等美國認知為國安相關的科技產業,台灣會在缺乏大陸廠商完全競爭下有更多商機。

五、台積電等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會帶動設備及相關組件的在地化,維持矽障壁壘。

六、台灣在亞洲地理的獨特性及低水電成本等誘因下,會帶動MICROSOFT、GOOGLE等在南台灣DATA CENTER的投資,讓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數據中心,和中國本土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差異化。

五年內,台灣科技瑞士是中美科技冷戰下,維持中美邊境各方需求的寶地。台灣必須利用這波商機再升級。

台灣需把握三大科技領域先機

一、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是未來最重要的科技。Blockchain, Crypto Currency, Cyber Security等可能因量子計算的演進,瞬間豬羊變色。台灣過去重視電機、化工、資工等應用人員,並沒有像大陸有更多在數學、物理等大量的基礎研發人材,必須有風險意識。

二、AI(人工智慧)是下一個核爆彈。AI的進步需要演算法、大數據、和應用場景。當台灣最優秀、知名的軟體業泰斗李開復先生選擇放棄美國矽谷,擁抱中國AI商機,被迫選邊站時,已預告AI戰爭結果的可能性。台灣在地小人少、外語能力弱的現實下,如何在AI世界維持科技地位,是重要課題。

三、當台積電五年後,成功推到一奈米製程,摩爾定理將會達到物理極限。半導體產業將從矽技術轉向光技術發展。

台灣的教育一向擅長解答題,並不注重問「為什麼?」台灣要如何從晶圓代工轉為光源代工?

*墨韜風險評估公司由商業、科技及外交政策等專家所成立,在日益複雜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商業環境中,致力協助客戶在地緣政治風險、政策問題倡導、法規遵循、市場准入戰略、合作夥伴識別、聲譽管理等方面,做出明智的決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