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街頭決策 馬:核四、兩岸監督機制早做成決策

2014-05-20 15:13

? 人氣

總統馬英九在520這天到台中中國醫藥大學與青年座談。(吳逸驊攝)

總統馬英九在520這天到台中中國醫藥大學與青年座談。(吳逸驊攝)

三月反服貿學運之後,馬英九總統藉就職6週年活動的機會首度走進校園,與大學生座談。報名後經校方篩選的學生現場提問五花八門,有學生問到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批評馬英九「街頭決策」,馬英九反駁,包括核四、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和改革軍審制度,都是在群眾上街頭之前就做成決策,民間意見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不接受,「這才是有為有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英九在三月學運中執政威信遭受重創,總統府為扳回一城,決定利用就職6週年活動場合,宣佈成立「青年顧問團」等青年政策,同時在台中中國醫藥大學舉行總統與青年對話,凸顯政府對青年族群的重視。

這場青年座談除場內有近百名學生參與外,另外還有視訊的分會場。因會場人數受限,報名的學生經篩選後得以現場參加或以視訊同步觀賞。為求公正公開,校方還保留提問名額由現場抽籤決定。

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包括血汗醫院的改善、募兵制與國防實力、陸生限制、糧食安全與農業發展,以及永續發展等;中國醫藥大學新選上的學生會長還自告奮勇要加入才宣佈由政院籌組的「青年顧問團」,希望馬英九一定要錄取她。

有學生提到,郝柏村日前批評民眾抗爭左右政策方向,政府已陷入「街頭決策」。馬英九反駁,例如核四、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等議題,政府都在群眾示威之前已經做成決策,並不是在街頭做成;民間有意見,政府可以接受就接受,不可以接受就不接受,「這樣才是有守有為」。

馬英九更舉洪仲丘案後軍審改革一事為例說,政府早已著手研擬,行政院長江宜樺也不是等到民眾上街頭才宣布改革;而學運要求退回服貿,政府就沒有答應,也早已主張需要設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他強調,這些都是政府深思熟慮的決定,因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是要對現在的人負責任,還要對歷史負責。

也有學生問到募兵制是否可能影響我國戰力,而面對國軍一再出包,是否足以抵禦中國的軍事威脅?馬英九首先澄清,並未考慮恢復徵兵制;而政府推動募兵制,首要目標就是為了提升國軍戰力,讓軍隊的訓練及技能得以累積。

馬英九更向學生保證,募兵制推動以來,情況大致良好,人力也很充足;而我國向美國買武器「從來沒有缺過錢」,因此不會影響國防預算或國家戰力。

有學生提到,近來學生運動十分蓬勃,但似乎出現盲從現象。馬英九立刻搬出自己年輕時的保釣及抗議美台斷交的經驗,大談學生如何關心公共議題。但他也強調,自己非常肯定每一場學生運動,但學運必須以法治為基礎,「不能跨越法律的紅線」。

另外有學生問到,教改方針一再變動,學生的求學壓力不減反增,政府該如何解決?馬英九當場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說明教改政策,並強調為了不讓學生面臨一試定終生的問題,政府非常支持蔣偉寧的作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