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中國─印度對峙是否升高中印第二次邊界戰爭風險?

2017-07-21 15:00

? 人氣

中印邊境爭議多次導致衝突(BBC中文網)

中印邊境爭議多次導致衝突(BBC中文網)

研究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權威戰史專家、澳洲裔英國記者馬克斯維爾(Neville Maxwell)認為,兩國軍隊在邊境對峙很危險,甚至可能導致第二次中印戰爭。那麼這種風險到底有多大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62年短暫的中印邊境戰爭以中國在戰場上大獲全勝並迅速收兵告終。印度和中國官方均就目前中印邊境軍事對峙警告說,今非昔比,現在已經不是1962。那麼今天的國際地區和國內態勢和1962年有何不同?

中印邊境和歷史爭議

中印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多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但因為歷史原因,全段邊界從未正式劃定,主要爭議在東段(從中國、緬甸、印度三國交界處起向西到中國、不丹、印度三國交界處)。

1962年11月1日中印邊境戰爭期間,一架美國飛機為印軍空投物資
Getty Images 1962年11月1日中印邊境戰爭期間,一架美國飛機為印軍空投物資。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中方認可的傳統習慣分界線與中方不承認的、由英帝國統治印度時期所劃「麥克馬洪線」之爭。這一爭議領土面積為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半台灣島陸地面積,基本由印度佔領。

上世紀40年代末,在高漲的民族主義運動中印度從大英帝國獨立。新獨立的印度認為,印度有權繼承原來大英帝國聲稱的所有領土。中國的學者稱,印度乘中國抗日戰爭、內戰(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韓戰)等機會,不斷侵佔中國西藏領土,特別是藏南地區。

50年代初,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中國與印度領土接壤一系列領土爭議開始凸現,雙方會談破裂。特別是1959年達賴喇嘛逃亡印度受到庇護後,中印兩國開始交惡。中國指責西藏反共游擊隊方便地利用喜馬拉雅山口進攻西藏並從這裡撤回印度北部。

許多歷史學者指出,1962年中國處於內外交困時期:在國際外交上,結束「抗美援朝」不久的中國和美國處於無外交關係敵對狀態;和過去國際共運集團領導蘇聯開始分道揚鑣、意識形態論戰,關係日趨惡化;在國內面臨「大躍進」後3年經濟困境、金門炮戰後的台海危機,等等。在國際上,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領袖左右逢源,得到蘇聯和美國等各方聲援和支持。但當時,美蘇正經歷古巴導彈危機。

1962年邊境戰爭

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的印軍機槍手
Getty Images 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的印軍機槍手。

上述問題也讓當時的印度領導人和軍方誤判了中國領導人的決策可能性,以及中國解放軍在遠離基地的高原地區的作戰包括後勤能力。英國記者內維爾·馬克斯維爾(Neville Maxwell)認為,當年印軍在民族主義的推動下,不斷實行「前進政策」向前推進建立軍事據點,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前進到藏南其它地區,雙方小規模邊境摩擦愈演愈烈,互相指責對方發動進攻。

10月20日開始,中國在一系列外交警告和交涉無效後,開始了中方所稱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方面稱之為「瓦弄之戰」)。到11月21日,中國軍隊已經迅速擊潰正面戰場上印軍所有主力部隊,隨後22日宣佈單方面停火並撤軍到傳統控制線以北20公里處。印軍在戰場慘敗後也接受了停火建議。

在這場一個月的戰爭中,根據目前公開資料,後勤增援困難的解放軍僅動用了兩支駐藏師級部隊,未使用空軍和坦克等重型武器,死亡722人,傷1697人,死亡級別最高的是副營級軍官。

而有空運和其它後勤支持的印軍陣亡及失蹤人數超過3000人,被俘3968人,還有1000多人受傷。印軍3個旅被殲滅,3個旅受到重創潰退。(印軍主力部隊包括曾參加二戰北非阿拉曼戰役幫助擊潰納粹德軍隆美爾部的第4師3個旅。)一名少將旅長陣亡,另一名少將旅長被俘。

1967年中印邊境衝突中的中國解放軍軍人
Getty Images 1967年中印邊境衝突中的中國解放軍軍人。

1962年之後

印度將1962年戰爭視為國家的「奇恥大辱」,在後來半個世紀裏,大力進行國防基礎設施建設,不惜重金從國際上購買最先進武器,並將全國兵力約1/3部署到北方,在中印邊境地區部署兵力是中國的4倍。

與此同時,因為中國雖然贏得1962年邊境戰戰場上的衝突,但軍隊退出所佔藏南地區,印度則向該地大批移民數十萬,於1987年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國學者稱,2001年人口調查顯示,該地居民人口已經超過110萬,其中印度移民人數遠超過藏南原來居民人口。

從上述顯示可見,印度一直沒有放棄與中國爭奪藏南地區的凖備。中國也一直不承認「在藏南地區建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但中國由於種種原因,從兵力部署到地區建設的重點都不在這一地區。

1962年11月28日,雖然中印雙方都已經停火,中國軍隊後撤,但印度東北阿薩姆邦的印度女子都在接受軍訓,凖備"武裝擊退入侵的中國人"
Getty Images 1962年11月28日,雖然中印雙方都已經停火,中國軍隊後撤,但印度東北阿薩姆邦的印度女子都在接受軍訓,凖備「武裝擊退入侵的中國人」。

1962年之後,中印邊境因為軍事緊張對峙,曾於1967年再次發生小規模武裝衝突,之後又曾於1987年接近戰爭邊緣。之後,中印兩國加強高層政治交往開啟對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局勢。

地區爭奪?

這次爭端焦點洞朗地區(Donglang、印度稱為都克蘭Doklam)還不是印度和中國爭議地區,而是中國和不丹王國都聲稱主權的領土,但印度承諾維護不丹國防,在洞朗地區修築了大量碉堡。中國方面說,洞朗地區的主權沒有爭議,屬於中國,今年中國修築的一條公路通向該地。

有消息說,6月下旬,中國公路建築工人摧毀了該地的印軍碉堡。印度擔心這一「咽喉要地」被中方控制,因此派軍隊驅逐。雙方對峙開始,中方在西藏舉行軍事演習,要求印度先退兵再恢復中印對話談判。印軍堅持不退。國際上關注這一對峙不斷升溫是否會導致中印兩國再次爆發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China, India
BBC 發生對峙的洞朗地區位於不丹、印度、中國交界處。

中印兩國和62年形勢都可謂今非昔比:兩國都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同為「金磚國家」,兩國都成為核大國,軍力也大為增加。總體上說,中印兩國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中有著廣泛的共識,保持良好的合作。但在地區戰略上兩國的分歧也比較明顯。

印度並沒有高調支持中國倡導、得到國際社會普遍響應的「一帶一路」戰略。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在南亞地區宿敵巴基斯坦達成共識,建設中巴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項目。不少分析稱,印度對中巴經濟走廊一直猜忌甚重,尤其擔心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會成為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支點。

印度聯合美國、日本7月初在印度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日本媒體分析此舉有牽制中國之意。無獨有偶,在中印洞朗爭議之際,巴基斯坦指責印度在克什米爾越界襲擊巴方軍車導致巴方人員傷亡。

戰爭和平

隨著近年中印關係改善,中國和印度軍隊還曾於2016年舉行聯合軍演
Getty Images 隨著近年中印關係改善,中國和印度軍隊還曾於2016年舉行聯合軍演。

在中印官方和媒體針鋒相對進行「輿論戰」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印度總理莫迪7月初在德國G20峰會上沒有舉行正式會談,外界普遍猜測是與兩國邊境對峙有關。

不過,分析人士目前傾向認為,雖然中印這次邊境對峙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但目前尚不至於引發軍事衝突,中印兩國都有繼續發展經濟,繼續增強國際影響的戰略。

但是,國土之爭涉及兩國主權,影響民間輿論。不論是有各黨派挑戰的印度,還是即將召開共產黨十九大的中國,執政者都在這個問題上要做出獲得國內各方贊同的決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