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從天星碼頭啟航 衝出香江新政治

2017-06-30 12:00

? 人氣

香港天星碼頭(翻攝自維基百科)

香港天星碼頭(翻攝自維基百科)

六月中旬的周末,香港西九龍一個非政府組織(NGO)社會創新中心有場影片首映會,放映的是紀錄片導演江瓊珠的作品《我們在此相遇》。江瓊珠記錄過菜園村反高鐵等社會運動,而這部片子的主角是四位參與社會實踐的華人,有在印尼,有在馬來西亞,有人在香港,其中一位主角是當天也到場的陳允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爆滿的首映會來了許多陳允中的朋友,因為他即將離開香港,許多人來跟他道別。陳允中要到台灣學佛兩年——其實不知道是該說「到」還是「回」台灣,就像江瓊珠影片的主角們都有跨國生活經驗,陳允中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在台灣的台大機械系、城鄉所念書,再到美國拿博士,之後到香港教書,而且投入香港社會運動。

陳允中輸出台灣社運經驗

社運對陳允中並不陌生,在一九九○年他就在台灣近身觀察很多運動。二○○六年港府因中區填海工程,要拆除維多利亞港近半世紀歷史的天星碼頭,引發古蹟保護抗爭。拆遷工程進行中,幾個年輕人衝進工地抗議。這一衝,也為往後十年香港社會政治發展衝出一條新路。

陳允中是馬來西亞華人,在香港教書,投入香港社會運動。(郭宏治攝)
陳允中是馬來西亞華人,在香港教書,投入香港社會運動。(郭宏治攝)

衝進去的年輕人中一位叫朱凱迪,也就是去年立法會選舉全港「票王」。當時二十九歲的朱凱迪組織一群「八十後」年輕人成立工作坊,運籌抗爭規畫,他找來陳允中幫忙。陳允中就把他在台灣瞭解到的社運經驗傳授給這批香港社運新鮮人——不要以為香港反抗運動向台灣取經始於太陽花或時代力量,陳允中早了七、八年。

天星碼頭抗爭失敗了,但之後是抗爭更久的保衛皇后碼頭運動,接下來是牽動中港經濟一體化神經、反對興建高鐵迫遷農戶的菜園村保衛運動。陳允中、朱凱迪與那群「八十後」年輕人成立「土地正義聯盟」,開拓出香港草根社區運動空間。之後,他們關切新界東北開發案——這又是個配合港粵經濟一體化的開發計畫,而朱凱迪也長期在新界元朗八鄉,深入挖掘地產開發利益,甚至惹來死亡恐嚇。

「這種都市空間運動是新的,以前香港只有階級性的勞工運動與民主運動。這個運動從天星碼頭走到東北開發,最後進入了主流政治。」陳允中回顧這十年運動軌跡。

衝進天星碼頭改變朱凱迪

香港回歸二十年,前十年與後十年的政治社會運動發展迥異。黃之鋒說,這是年輕人站出來改變了社會文化,「從朱凱迪那一代出來推動天星碼頭運動,推動本土認同。到我們這一代的反國教運動,開始瞭解中國因素,進而推動民主改革,要命運自決。這個脈絡都是從朱凱迪那一代開始,香港人也因此有了身分認同,而這種認同不是排外的,是把對地方的情感投放到運動。」一二年,十六歲的黃之鋒帶領「學民思潮」掀起十二萬人「反愛國教育洗腦」抗爭運動。

朱凱迪(郭晉瑋攝)
朱凱迪(郭晉瑋攝)

對於二十年來自己的轉變,朱凱迪說,前十年香港對他而言是不確定而模糊,只知道有個一國兩制,還有個民主運動。「但在政治上沒讓我覺得能建立政治主體,一切都像是被安排的。那一代人覺得不需要參與政治,香港人反而是有種國際面向,所以我去當記者跑國際新聞。」

跑了三年國際新聞回來,朱凱迪投入社運,也改變了自己對香港的認知,「後十年讓我有一種情感的投入,發現原來可以去改造政治。」他自我省視發現,原來自己是在殖民地政治架構下成長,「即使在最小的事情上,也從來沒有把握住決定權。」朱凱迪說,衝進天星碼頭那刻對他非常重要,「一種拿回一個東西的感覺,能發揮的能量非常強。」他說,之後不斷學習什麼是香港的殖民體制,「而北京承繼這個殖民體制,也決定了香港民主政治發展,讓香港失去很多發展可能。」

「香港統治精英有一種心態,覺得自己在統治香港,你們永遠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怎麼玩的。北京也是繼承這套。」朱凱迪舉例說,政治精英只關心都市而不關心鄉郊,「因為鄉郊是體現殖民體制最強的」。而他去觸及這一塊殖民體制最牢固的危險地帶,卻遇到生命威脅。朱凱迪的社會政治實踐就是種「解殖」過程,他認為,如果未看清香港留存的殖民體制,「即使北京給我們雙普選也是假的」。

新移民羅冠聰成為最年輕議員

比朱凱迪小一世代的羅冠聰,二十三歲,還是大學生,也是立法會最年輕議員,他說:「主權移交二十年,我們覺得沒什麼好慶祝。經濟、人權與自由都倒退。」,六歲才從廣東來到香港,父母是藍領、從小在公共屋村長大,這讓他對貧富、經濟社會變遷很敏感。「我是在中港矛盾的背景下建立社會意識的。」羅冠聰說,看到過去生活的社區裡,小商場變成了連鎖大商場,也逐漸瞭解到,政治結構與中國、香港本地的資本家緊密連結。

羅冠聰(柯承惠攝)
羅冠聰(柯承惠攝)

羅冠聰的政治參與很晚,始於「佔中」運動。當時他代表嶺南大學學生會參加佔中三子辦的審議商討,不到半年就發生占領中環。他說雨傘運動「開啟了一個大型非暴力抗爭的可能,人性的美麗在這個事件當中得到確認,這些是很寶貴的城市文化經驗,需要傳承。」

之後擔任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會長時,正逢本土派最興旺之際,學聯因為路線問題面臨各學校退聯危機,「我也被罵很慘!」羅冠聰說。學聯卸任後與黃之鋒等人成立香港眾志參選,是「希望傳承雨傘精神,不想讓本土右派拿到詮釋權。」因為黃之鋒年紀不符參選資格,眾志就由羅冠聰代表參選並順利當選。他笑說,如今在議場中是「一人黨」。

楊岳橋扛泛民續命重責

「一人黨」的羅冠聰與獨立身分參選的朱凱迪,是回歸後十年間兩個世代社運進入主流政治的代表,而三十六歲的楊岳橋則是傳統泛民主派新生代的代表。

楊岳橋(郭晉瑋攝)
楊岳橋(郭晉瑋攝)

楊岳橋全家在一九九七回歸大限前就移民,學成後回港,先擔任律師再進入政壇。於二○一六年二月的立法會新界東選區補選中當選,打敗了魚蛋革命中躥起的激進本土派青年梁天琦,以及建制派年輕接班人周浩鼎。


公民黨知識精英色彩較強,楊岳橋溫和穩健中帶著犀利與批判,一付開明精英形象。在特首選舉中支持曾俊華,在立法會中關切科技產業政策,也想著怎麼用「智慧城市」新科技結合老人照護的社福。

傳統泛民主派受到選民支持日漸減少,且在近年重要政治社會議題中失去主導性。楊岳橋這類年輕精英也承擔著泛民續命重責,而從新界東補選的結果可看出,選民在保守到激進的光譜間,還是信任中間溫和的他。

從佔中以來,民眾對民主改革期待受挫,民主派氣勢略顯低迷,對此楊岳橋說:「去年選舉,香港人已經給了我們最大機會。直選七十席中非北京派拿了三十席,泛民在功能界別選舉也從沒有這麼高過的。」他樂觀看未來,要用在議會的表現說服選民,「就算這是個太監立法會,我們還是發揮了最大功能。」

一六年選舉中許多非建制派年輕人出頭,對此,建制派民建聯元老、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以平常心看待。他舉○三年選舉為例,當年泛民也有很多年輕人以「踢走保皇黨」為號召而當選,讓建制派掉很多席,不過「很多年輕人當了一任就沒有了,下屆我們又全又拿回來。」

羅冠聰、朱凱迪發現立法會還是有發揮空間,都很重視公共政策與財政的審查,也讓政府倍感壓力。朱凱迪說,以前民主派不重視公共財政,他現在聚焦在一些與環境有關的工程,並爭取建制派在各別議題上支持。「我大概是民主派中與建制派最友好的議員,我遊說他們讓立法會更有權力監督政府。」

跳出香港框架看香港

崛起自社運,所以也不會放棄社區經營。現在黃之鋒的頭銜是「羅冠聰議員辦事處社區服務幹事」,除了到各國國會遊說、來台灣搞「台港國會連線」,每周有四天在基層服務處,教民眾怎麼填表申請政府補助金、組織民眾參與社區發展規畫,做這類「以前大家覺得只有朱凱迪會搞,羅冠聰、黃之鋒不會搞」的事。「我不是只會很離地飛來飛去,若要談命運自主,這些社區工作是很有意義的。」他說自己還在向朱凱迪學習社區工作。

黃之鋒(柯承惠攝)
黃之鋒(柯承惠攝)

朱凱迪想得更遠,他說,若談問題只聚焦香港,就會導向自決、獨立等議題,「但這些很難發展,因為香港人口是處於延續移民狀態,認同很複雜……」他要跳出香港,重新去想香港與中國政治關係。當中國透過一帶一路發展在亞洲的版圖時,香港也可以因此找到亞洲各地新的結盟者,「香港是在中國裡面可以公開反對一帶一路、亞投行的,還可以在議會表決反對。」

最近中國外逃富商郭文貴很多爆料案和香港有關,這讓他想到,香港議會可以變成調查中國貪腐的核心平台,「議會可以要那些有香港身分的中國國企負責人、富二代來作證。」

能玩先玩,十年後也許都不能玩

黃之鋒還在思考著,雨傘運動失敗後,有沒有可能動員更大能量、做更大規模抗爭;而朱凱迪則說:「如果『雨傘』之後還以為有多少人上街就有動能,那是自欺欺人;結構變了,典範變了。」

朱凱迪舉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為例,「他想在他們那代就把香港問題解決掉,在布署透過選舉讓北京感到真正威脅,進而藉此要求北京進行有關民主的終極談判,談判不了就二次佔中。這個思考可能把政治能量都消耗掉。」

從最基層的社區到中國帝國的國際擴張,朱凱迪想著如何讓香港成為影響中國政治的中心。「現在是低潮,但也是打開不同路徑的機會。可以玩的就先玩,十年以後也許什麼都不能玩。」

香港民主年輕一代新血,在九七回歸的第二個十年受政治啟蒙,他們改變了香港政治,面對五十年大限的後三十年,他們正在為香港尋找新出路。

黃之鋒:帶12萬人上街的高中生
出生∣1996年
現職∣現任香港眾志秘書長、香港公開大學學生
經歷∣曾任高中生學運團體「學民思潮」召集人,領導12萬人反國教抗爭。學民思潮於2014年9月26日發動中學生罷課,晚上罷課集會結束後,黃之鋒帶領群眾衝入政府總部前「公民廣場」,引爆雨傘運動。

楊岳橋:海歸參政泛民新生代
出生∣1981年
現職∣執業大律師、公民黨立法會議員兼黨魁
經歷∣1997回歸前舉家已先移民加拿大,回歸前10年,在加拿大、中國與英國等地念書。曾趁暑假回港,為現在的公民黨主席梁家傑助選。2006年回香港取得大律師資格,11年加入公民黨並當選區議會議員,隔年參選立法會失利。後於2016年2月的立法會新界東選區補選中當選,接著在9月連任成功。

朱凱廸:從社運領袖到票王
出生∣1977年
現職∣香港立法會議員、土地正義聯盟成員
經歷∣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曾任《明報》記者,2003年以自由記者身分前往阿富汗採訪。2006年回港後於陸續參與、領導保衛天星碼頭與皇后碼頭抗爭、反高鐵運動、反東北開發計畫,揭露新界鄉郊非法傾倒棄物與土地開發問題。2016年以獨立身分在新界西區參選立法會議員,以全港最高票84,121票當選。

羅冠聰:立法會史上最年輕議員
出生∣1993年出生於廣東省深圳市
現職∣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眾志主席、第58屆香港學聯秘書長
經歷∣2016年以23歲當選香港島選區之立法會議員,成為香港史上最年輕立法會議員。電競愛好者,綽號「電競聰」。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郭宏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