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耿爽談台灣:全球華人民主實驗場

2020-07-17 10:30

? 人氣

雖沒來過台灣,但耿爽卻有自己的「台灣印象」。(美聯社)

雖沒來過台灣,但耿爽卻有自己的「台灣印象」。(美聯社)

民進黨二○一六年重返執政後,動輒觸及美中台三方關係的敏感議題,這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很多機會嗆美批台,幾乎取代國台辦發言人角色,成了台灣網友最熟悉的中國官方發言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深受高層重視的「筆桿子」

單名「爽」字,在中國大陸並不罕見,姓耿名爽諧音「更爽」。當耿爽卸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網友說「耿爽不爽」;七月初耿爽升任中國駐聯合國常任副代表、全權大使,網友又說「耿爽更爽」了。

耿爽一九七三年生於北京,九五年進入外交領域,先後在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曾任駐美國大使館參贊,其間於二○○五、○六年在波士頓知名菁英學府弗萊徹法律外交學院(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攻讀國際關係取得碩士。

一六年耿爽回北京接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兼發言人。待過駐聯合國代表團、曾在華府負責對外發言工作,和各國外交官交手過,耿爽很清楚那些套路,回外交部任發言人駕輕就熟。最近他再到聯合國使團算是「回鍋」。

中國外交部是個極其看重筆力的單位。耿爽在國際司時就是一支「筆桿子」,他起草的文稿經常直送部領導和中央領導的桌上,深受高層重視。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廳以藍色為主調被稱為「藍廳」。耿爽近四年時間在藍廳主持近四百場記者會,在藍廳工作就像「在鋼索上跳舞」,除了要對國際局勢、外交政策足夠熟悉和掌握,還要時時當心,可能一個不留神就掉入有心人挖的坑裡。

耿爽在多場記者會上留下不少金句,一九年回應美國威脅加關稅時,他稱「中國人不信邪、不怕壓」。在新冠肺炎疫情起源問題,耿爽多次反駁外界說法,並與澳洲記者針鋒相對,指對方「接觸面不夠廣」。

網友製耿爽模擬器諷官腔發言

做為中國外交官,脫口而出的外交辭令難免千篇一律,如「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不要對中國說三道四」等,就有網友製作一個自動文章生成的「耿爽模擬器」,只要輸入中國政府想要譴責的對象和事由,就馬上製作出一篇耿爽發言風格的官腔文稿。

耿爽通常都會堅守擬答內容,但有時也會即興發揮。耿爽私下透露,中國外交部很少設定議題,一般都是回應美國總統、國務卿的談話,不像美國國務院或白宮記者會,會事先放消息給媒體來設定議題,形成輿論效果。

出席德國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的中國外長王毅(AP)
耿爽透露,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跑行程「非常累」,幾乎都沒有偷閒的空檔。(AP)

面對鏡頭,耿爽總是緊蹙八字眉,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尤其遇到重大事件時,眉頭鎖得更緊了。

讓耿爽印象最深的一場記者會是劉曉波一七年罹癌過世隔天。耿爽記得劉過世那晚熬夜做足準備,抱著隔天記者會掛滿微笑的輕鬆心情,迎接外媒記者的犀利問題,當天果然開了中國外交部史上最長的記者會。

走下發言台的耿爽,溫文儒雅,笑逐顏開,很樂於跟境外媒體交流互動。他憶述,小時候在北京過著貧苦日子,讀小學時適逢改革開放初期,下午三、四點回家,等家裡五、六點吃飯,只有簡單飯菜,與現今中國經濟變遷大相徑庭。

耿爽覺得日本記者是特別的一個小圈子,因為帶著日本腔調的英語發音,所以不太跟其他外媒打交道。耿爽也跟外媒透露,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跑行程「非常累」,幾乎都沒有偷閒的空檔。

對於中共鷹派媒體《環球時報》,耿爽會露出無奈的表情說,《環球時報》很多觀點不代表中共中央,走得比較激進,如果要了解中共中央立場,必須要看《人民日報》才是,但外媒卻天天盯著《環球時報》看。他說,這也顯示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

因官員身分,耿爽還沒來過台灣,但太太幾年前曾到台灣旅遊,只待台北,去過台北故宮和中正紀念堂。

談到對台灣的印象,耿爽曾說,很多印象都是經典歌曲傳頌的印象,如〈阿里山的姑娘〉、〈外婆的澎湖灣〉,以及阿里山、日月潭的知名景點。還有張小燕和庾澄慶主持的《超級星期天》,對小燕姐敢於貶低自己搞笑而印象深刻,但現在中國大陸的綜藝節目把那套「插科打諢」的主持風格給學走了。

喜歡聽周董,嫌金高不如貴州茅台

耿爽知道從台灣發跡而紅遍全球華人圈的周杰倫,也喜歡聽周董的歌曲。他喝過金門高粱酒也很喜歡,但說沒有貴州茅台酒的味道好。談到台灣的民主制度,耿爽說,這是整個華人世界的實驗場。

耿爽宣布卸下發言人時哽咽發言,罕見流露出真性情。走下發言台後,最不捨耿爽的竟然是台灣網友,紛紛對他升官祝賀「更爽」。耿爽跟我們一樣,都是認真敬業工作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庭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