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李登輝紀實05》四人不連心,八老解連環

2020-07-31 17:30

? 人氣

1990年國民黨驚爆「二月政爭」,部分國代宣布支持「林蔣配」,李登輝請出黨內八大老出面勸退。左三即為「林蔣配」ˋ主角林洋港。(新新聞資料照)

1990年國民黨驚爆「二月政爭」,部分國代宣布支持「林蔣配」,李登輝請出黨內八大老出面勸退。左三即為「林蔣配」ˋ主角林洋港。(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前總統結束了他98年的風雲一生。

在《新新聞》於1987年創刊之時,李登輝仍是「坐三分之一板凳」的副總統,創刊33年的《新新聞》如實留下了李登輝掌權的完整過程,是李登輝時代的忠實記錄者。

我們特別挑出「李登輝時代」和「後李登輝時代」最關鍵的歷史場景,重新整理刊出。回顧這些文章如同漫遊時光隧道,當年歷史場景躍然重現,這些紀錄留下的細節和氛圍,更能讓我們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

請和《新新聞》一起回顧那段台灣風起雲湧的年代,以及這位引領風潮、改變台灣歷史的「民主先生」。

國民黨高層權力鬥爭在林洋港與蔣緯國先後宣布「婉拒國代連署」之後,似乎已告一段落。然因一方面國民大會中仍餘波未息,另一方面,大選後的人事布局方見未來政務開展的規模,這後一階段如何安排,必然深受前一階段兩派相爭的影響。因此,欲窺知往後的政局發展,必須回溯事情發生與演變的經緯,並分析每一位當事主角的性格與心情,對了解往後發展將有助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反主流派」的聚合,標的在總統與副總統席位,而最早有意與最後被推上檯面競爭的,是林洋港與蔣緯國。

如林源朗曾說的:「家兄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李登輝繼位以來,聲望日隆,除非大勢有變化,林洋港是不會「逆而取之」的,因此,他必須再結合其他具有重量的人物。

不甘終老動作頻繁

林洋港在民間的聲望與政界的資歷,說什麼都不在李登輝之下,只因時運使然,李登輝坐上了總統寶座,林當然不甘於「終老」司法院,可以說早有此心。

但是,無論怎麼說,李登輝居於現任優勢,林洋港的行事作風,誠如林源朗曾說的:「家兄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李登輝繼位以來,聲望日隆,除非大勢有變化,林洋港是不會「逆而取之」的,因此,他必須再結合其他具有重量的人物,於是「選」上了李煥與蔣緯國,去年他那一番「若李總統不選,李煥、蔣緯國為正,我可以為副」的發言,就是此一心情下的試探氣球,探一探輿情反應。

在「試探氣球」的後面,林洋港也透過管道,先與李煥接觸,但一向行事謹慎的李煥,那時節正採最低姿態,欲與李登輝修好,因此,連個電話都不敢回。林洋港於是轉向蔣緯國試探。

蔣緯國原本並無「異志」,在十三全大會之前,有人要推他為副主席,他都勸他們不要,並且當面向李登輝交心表態過。

然而,他數十年來一直都不受人重視,甚至蔣氏家族都未正視他的分量,這口氣一直憋在心裡。所以,當滕傑等國大代表一再慫恿時,他就不再拒絕,只一再聲明「候選而不競選」,保留一個下台階。林洋港與他接觸,他因沒有十足把握,雖說是約定,實質上是「閒話一句」。

「林蔣配」主角之一的蔣緯國(右)聲明「候選而不競選」,為自己保留一個下台階。(新新聞資料照)
「林蔣配」主角之一的蔣緯國(右)聲明「候選而不競選」,為自己保留一個下台階。(新新聞資料照)

危機意識加速結合

迄至臨中全會之前,真正扮演「發動機」角色的是郝柏村與李煥,也只有他倆的結合,才有可能影響中央委員中的多數。至於郝柏村與李煥的動機,則導源於副總統人選落在李元簇身上。

在此之前,李、郝都嘗試爭取過副總統,卻因年齡、體能與社會形象等不利因素而未被考慮。但真正的「心理危機」則在於,他們認為在大選之後會被冷藏。郝柏村是主要發動者的另一佐證,是王昇一返抵中正機場,即由華航董事長烏鉞迎接,與郝柏村見面,加入「票選派」一方,而烏鉞的被動員,證明「軍系」在臨中全會是全面運作,而非僅止於直系。

這樣子的結合,每個人的心思不同,真可以「同床異夢」來形容,結合基礎既然脆弱,本來可以稍加運作便即刻瓦解,卻因「秋後算帳」的傳言,與一份無法證實的「新內閣名單」,促使「反主流派」的危機感更強,迅速做了更緊密的結合。「主流派」一位要角說:「當時的確以為事情已經過去,錯估了形勢。」

「反主流派」既然集結,目標當然放在贏得總統與副總統選舉,為了與李登輝抗衡,林洋港成為當然的「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則有一番波折。郝柏村相當堅持「林陳配」,並一力承諾「緯國那邊我負責去說」,所以二月二十五日「發動」第二波攻勢的是陳履安。

但是,蔣緯國回國以後,林、蔣與滕傑見面之後,決定仍然是「林蔣配」,因為只有蔣緯國有「票」。這是二月二十八日的事情,三月一日陳履安即在國大宣布「無意於副總統」,三月二日李登輝與林洋港的會面也當然沒有結果。

實際情勢蔣主林從

三月四日下午擁蔣國代的「誓師大會」,是「擁林蔣」呼聲的最高潮,但卻也是林洋港心情轉化的開始。那一天,在確定到場國代人數超過一百人之後,林洋港才「放心」出場……。

接下去的動作就緊鑼密鼓了,而每一位當事人的心情,也隨之起伏變化。

三月四日下午,擁蔣國代在三軍軍官俱樂部的「誓師大會」,是「擁林蔣」呼聲的最高潮,但卻也是林洋港心情轉化的開始。那一天,林洋港相當遲去,但他派了人先去看看,在確定到場國代人數超過一百人之後,他才「放心」出場。但一到場內,只見在場「服務」人員都是些極右派的社會游離團體,並且喊出「蔣緯國萬歲」的口號,表面是「林正蔣副」,實質上是「蔣主林從」。這對一直期待「順勢而取」的林洋港而言,心頭又添了一重壓力。

這段期間,「反主流派」聚會頻頻,但是每次都只是進行「計票」,個個都表現得信心滿滿,但卻都沒有提到任何進行的實際動作,只有類似「這一部分沒問題」的空話,林洋港愈發有被「打鴨子上架」的感覺。

同時間,李登輝也已感覺到事態緊急,於是採納了蔣彥士的建議,邀請八位大老出面。三月五日,在總統官邸先做了一次懇談。

官邸大老會談中,多數大老都能體認「黨已面臨分裂」的危機,大致上採取支持李登輝的態度。只有陳立夫對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未能「趁勢」採取積極作為,也未對民運人士「大力救援」表示不滿,亦即對李登輝的大陸政策不明確表示了質疑態度。

李登輝則向大老表明心跡,認為自己一心為國,絕無私念,並說出「黨主席可以不幹,甚至總統也可以不幹」的話,但另一方面也堅決地表示:「絕不做任何交換條件。」包括更換李元簇在內。據悉,八大老當場都極為動容,於是出面邀約「反主流派」李、林、蔣、郝四人,在翌(五)日進行「賓館會議」。

賓館會議四人發言

三月七日李登輝在中常會發表談話,四位當事人所「接收」到的訊息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對李登輝找人代為宣讀,而非自己親口念感到不滿,認為欠缺誠意。

賓館會談中,首先由陳立夫與謝東閔兩位老人家發言,然後讓「反主流派」四人輪流表示意見。

面對八位元老,四人的姿態都很低。李煥表示,他已位至行政院長,實無更高奢望;林洋港除表示「是國大代表熱心」的被動處境外,另提出對台獨問題的疑惑;蔣緯國也表示了被動處境,並對大陸政策提出質疑;郝柏村的軍人個性,使得他說得非常直率:「在所有部長當中,我受到李總統最多的信任與授權,也一直最支持他,即使現在也支持他。」

四人發言後,前司法院長黃少谷直截了當地問蔣緯國:「你們到底能掌握多少選票?」蔣緯國答稱:「我這邊大約一百票,李院長那邊五十票,林院長有五十票,郝總長那邊(軍系)約有兩百票。」黃少谷再問郝柏村:「郝總長,你有兩百票嗎?」郝柏村沒有答腔。至此氣氛乃急轉直下,雖然各種意見均含蓄地表達出來,大老們也承諾李登輝一定會有回應,但四個人的心情已完全不同。三月六日晚間的聚會,林洋港並沒有參加。

三月七日李登輝在中常會發表談話,基本上對「反主流派」提出的每一點都有了回應,包括大陸政策、對台獨立場、內閣制問題、黨主席職位、尊重有經驗同志、提拔年輕優秀人才等。雖然輿論一致認為內容空洞,整合已難成功,但四位當事人所「接收」到的訊息,卻與外界其他人大不相同,每個人內心期望的「底線」也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對李登輝找人代為宣讀,而非自己親口念感到不滿,認為欠缺誠意。

而八大老方面,則針對林洋港展開了密集的勸說工作,謝東閔、陳立夫、黃少谷都對林洋港進行接觸。謝東閔勸林洋港不要太堅持,畢竟來日方長;陳立夫對林說,李登輝對所有問題都已有所回應,對這一次的整合結果要有信心,大老們可為見證;黃少谷則以他們富閱歷,從整個大局面來談,並勸他「該堅持的當然要堅持,但從事政治要有彈性」。

李登輝雖有強人性格與使命感,卻無「號令齊一」的實力。今後國民黨內重要決策,若不是眾意咸同,一旦再觸發這種危機意識,難保不再出現強烈的政治地震。

林洋港本身也有他的民間資訊來源,重要的一條線來自高雄的王玉雲。在關鍵的兩天當中,王玉雲捎來南部的民情,王玉雲對他說:「我個人絕對支持你,但南部的工商界人士罵你是台奸。」在蔡鴻文見林洋港時,林問蔡:「真有那麼嚴重嗎?」蔡說:「他這樣講算是客氣的了。」一向不肯「逆勢運作」的林洋港至此己下了決心要退出。

缺乏技巧號令難一

九日的第二次賓館會談,八大老與林洋港於是毫無阻礙地達成結論,當時林洋港表示要「回去先和蔣緯國講一下」,但蔣彥士表示事情既已談妥,為免再生枝節,還是立即宣布比較好,於是開放賓館大門,記者一擁而入,林洋港前有記者,後有八老,也就即席發表了「婉謝國代厚愛」的談話。因為有這一段過程,後來擁蔣總部說「林洋港係受脅迫」,也算有所本。

回溯這一段過程,可以看出,「反主流派」的形成實不具有任何意識形態,甚至各懷己志,談不上「一心」,只是有共同的危機心理,才聚在一起,因此,在各個解開之後,也就自然瓦解。

然而,這一段過程同時也顯示,強人逝去之後,李登輝雖有強人性格與使命感,卻無「號令齊一」的實力。今後國民黨內重要決策,若不是眾意咸同,一旦再觸發這種危機意識,難保不再出現強烈的政治地震:目前因國代妄為所引起的憲政體制危機,若處理不當;六月初內閣改組的人事安排,若難符眾意;在在都可能「再觸動機關」,這都需要李登輝在使命感的驅動之外,再多加一點細膩的技巧去處理。(原文刊登於《新新聞》158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