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周觀點:以品格論英雄的敗者美學

2020-06-07 06:20

? 人氣

浮世繪畫師歌川國芳筆下的源義經與弁慶。(取自維基百科)

浮世繪畫師歌川國芳筆下的源義經與弁慶。(取自維基百科)

中文裡向有「成王敗寇」的說法,意指勝利者不但是贏得天下,同時也掌握了是非對錯的詮釋權。至於失敗者的命運,則是一句「敗軍之將不可言勇」就介紹完畢——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論點,往往只是形式上用來安慰失敗者的說辭罷了。證諸歷次政權更迭的腥風血雨,也的確是屢試不爽、毫無懸念,愈加加深了大家「退此一步,別無死所」的堅定信仰。「甄嬛傳」這類宮廷鬥爭劇的大肆流行,無疑是呼應了大家藏之內心的深層恐懼:隨時得要提醒自己,依附最高權力以求生存,是無可厚非,也無從違抗的唯一生存法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如果生存競爭就是人生的全部戲碼,如果追求勝利就是每天奮鬥的唯一目標,那我們每天被迫面對的,將會是怎麼樣一個無情、無趣又現實的冷酷世界?畢竟,說到底,最終的贏家只能有一人——多數人每天要面對的,只能是某種程度的「失敗」。排除了這千千萬萬人的失敗經驗,抹去了這千千萬萬有血有淚的感人事蹟之後,我們的文明又如何能表現出有情有義、溫馨感人的文化特質呢?

日文裡雖然同樣有「勝てば官軍、負ければ賊軍」(贏的人是政府軍,輸的人就變成叛軍了)的說法,另一方面卻有「判官びいき」(偏愛判官)的論調,來平衡、撫慰失敗者的受創心靈。判官是指平安時期末年(約八百年前)源平大戰中源家主將「九郎判官義經」(源義經)的官名。「判官びいき」意指民眾疼惜判官、同情失敗者,為源義經,為所有弱勢者打抱不平、感同身受的維護心態。

時值平安末年,平治之亂剛結束,源賴朝、源義經的兩位兄長(義平和朝長)同時被平清盛處死,父親源義朝則是在逃亡過程中遭受部下背叛而遭殺害。當時還不到3歲的義經,不但面臨家破人亡的厄運,和年僅13歲,未曾謀面的同父異母兄弟賴朝更是從此流離兩地,不得絲毫音信。一直要等到20年後,兄弟兩人才終於在黃瀨川達成生平第一次見面相認的心願。隨後,義經受邀加入賴朝遠征軍,在討伐平氏的戰役中並肩作戰,一起為父親源義朝的雪恥復仇之戰而努力。

源義經。(圖/維基百科)
源義經。(圖/維基百科)

奇智善戰的源義經,先是在京都平定源義仲之亂,繼而在一之谷、屋島大敗平氏,最終在壇浦展開殲滅戰,逼得平氏一族跳海自盡。賴朝得以打敗平氏、取得天下的第一功臣,首推義經當之無愧。無奈的是,在後白河天皇的分化計謀,以及梶原景時(賴朝旗下主要武士)的巧言誣衊之下,賴朝對自己的親弟弟逐漸產生猜忌、懷疑心態,硬是要義經佇留在距離鎌倉六公里的「腰越」,不願允諾他進城面見,說明朝廷授官始末。悲憤之餘,義經在腰越寫下「腰越狀」表明心跡,請人送到鎌倉給賴朝過目,沒想到換來的竟是賴朝更加堅定的殺意決心!賴朝先是直接沒收,接管義經在西日本的二十四個領地,逼得義經不得不結合叔父源行家,號召武士起兵對抗賴朝。賴朝接著發動「崛江夜討」暗殺義經未遂之後,轉而脅迫後白河法皇,下達追討義經的「院宣」指令。事實上,整個追殺義經的經過,同時也是賴朝建立全國據點,邁向獨立政權的準備過程。緊接著,賴朝不但冷血殺害義經愛妾,聞名京都的名伶「靜御前」,連對他自己親生侄兒——「靜御前」剛生下來的幼子,也是下達「棄之野外」的狠心命令,務求斬草除根而後快。

在賴朝苦苦進逼之下,義經被迫和忠僕弁慶四處逃亡,最終選擇棲身奧州(現今東北),接受平泉(當時日本第二大都市)政權的庇護。很不幸地,當平泉第三代當家秀衡去世之後,第四代少主泰衡無法守住父親遺訓,竟在賴朝連番威脅之下變臉出賣客卿,驟然派兵襲擊義經位於衣川的宅邸。歷經血戰之後,義經主僕寡不敵眾,被迫舉家自盡了斷,徒留平泉千古遺恨。

然而,以實力取得天下,首開武士政權於鎌倉的賴朝,並未得到日本民眾的稱許與認可。反倒是爭戰失利,最終遺恨平泉的義經,八百年來一直獲得日本民眾青睞,不斷以各種文藝形式為其聲援、助陣。舉例來說,不論是能劇裡的「八島」、「船弁慶」、「安宅」等曲目,或者是歌舞伎裡的「義經千本櫻」、「勸進帳」等曲目,都是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創造、改寫義經傳說,緬懷義經事蹟的著墨痕跡。即或是經過八百年的今天,以義經為主角的小說、電影、電視劇、電玩都還是此起彼落、欲罷不能,不論是重要性還是知名度,都遠勝於打敗他的勝利者源賴朝所能獲得的關注和禮遇。甚至,日本人還創造出「判官びいき」(偏愛判官)的辭彙,用來說明日本人同情弱勢的特殊心境和文化關懷。

事實上,日本人對光榮落敗者的偏愛,並不只是僅限於源義經一人而已。喜歡日本戰國史的朋友不妨試著回想,無論是大河劇裡的常客真田幸村、明智光秀,還是明治維新前夕的新選組、西鄉隆盛,不都也是歷史錯誤、選擇不正確的失敗者嗎?原本該被歷史遺忘,該被現代人嘲笑的失敗者,在日本文化獨有的脈絡裡卻被奉為是「日本第一勇士」、「時代熱血青年」、「西鄉大爺」,日漸受到現代人的肯定與愛戴。毫無疑問,以品格,而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價值觀,正是日本文化獨特感性、纖細特質的反映。

因為,說到底,最後面對死神逼迫、病魔糾纏的那一刻,我們都註定會是輸到一無所有的落敗者。如何去練就面對失敗的從容心態,養成有情有義的高尚品格,不是比每天汲汲營營、亟欲揣摩那勝利上台的華麗身段,來得更加重要,更加值得玩味嗎?

*作者明智周,在數學中思考,在經濟學流派間沉浮,在日本料理店裏狂喜的日文苦行僧。著有《日文結構的秘密》、《竹林內的羅生門》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明智周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