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軍事文化資產是最佳的全民國防教材,中海艦應有更好的安排

2020-05-21 05:40

? 人氣

中共將中山艦打撈起並修復,成立博物館。圖為中山艦博物館外觀。(資料照,盧凡思提供)

中共將中山艦打撈起並修復,成立博物館。圖為中山艦博物館外觀。(資料照,盧凡思提供)

『曾於「八二三砲戰」時擊沉中共魚雷快艇的中海號登陸艦LST-201,日前經海軍司令部評估後,確定沒有繼續運用的價值,決定列為廢鐵,以1400萬元底價開標出售,讓不少走過烽火歲月的金門鄉親十分惋惜和不捨。』這個新聞在筆者所加入的文資保存社群裡引起一陣譁然與熱烈討論,多數人對於國防部的作法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有人認為國防部沒有文化資產保存的基本觀念,堪稱「軍史沙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海級戰車登陸艦(舊稱:中字號戰車登陸艦)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建造的郡級戰車登陸艦,二戰後美國海軍移交10艘予中華民國海軍,平時主要負責執行外離島人員物資、車輛油水等運補工作,戰時可執行兩棲登陸作戰、滲透運補、後勤物資運輸及海上整補等作戰任務。1958年中海艦於「八二三砲戰」期間執行金門運補任務,8月24日與台生號一同在料羅灣外遇解放軍東海艦隊第六魚雷艇支隊共6艘遭遇戰,台生號被擊沉,中海號尾部遭魚雷擊中嚴重受損,而它也擊沈2艘中共快艇,戰後海軍堅持將其修復並繼續服役至2010年,是海軍現存唯一的功勳艦。

20200518-中山艦鑑體文物。(盧祥富提供)
中山艦鑑體文物。(資料照,盧凡思提供)

原本金門縣府在2018年陳福海縣長任內有意向海軍爭取中海艦做為紀念艦,進駐規畫中的軍事園區,讓參觀者繼續傾聽它的英勇故事,當時的國防部長高廣圻也允諾將全力協助,但後來縣府評估修復及維管費用太高,且缺乏專業保養團隊,考量縣府財政負擔過大,為避免債留子孫,最後決定放棄爭取中海艦留在金門。

在國外有許多退役後的軍艦轉換身份變成博物館,擔負起社會教育的責任,讓國人瞭解戰爭歷史與和平真諦,無疑是全民國防教育的最佳上課地點,這樣的例子有美國夏威夷的「海軍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The USS Arizona Memorial),這是一座蓋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擊沉的戰艦殘骸正上方的紀念館,由美國政府和美國海軍共同管轄維運,現在紀念館主館飄揚美國國旗的旗杆位置正是原本戰艦旗杆的位置,以此表示對全部在珍珠港陣亡將士的崇高敬意。

另筆者曾赴中國武漢參觀中山艦博物館,對於中共推展愛國思想與國防教育的用心為之震懾!「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22年6月孫中山先生登臨該艦指揮平定陳炯明叛亂長達50餘天。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去世後,為紀念孫中山改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參加武漢保衛戰於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1997年打撈出水。2001年修復竣工並於2008年陳列於中山艦博物館艦體陳列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船艦上為呈現史實而懸掛的青天百日滿地紅國旗,以及當時被砲彈炸出的大窟窿,致使中山艦沉沒的右舷彈孔,都讓觀者都能感受到當時激烈戰況,進而感佩軍人不屈不饒為國犧牲奉獻的武德精神。

中山艦博物館內壁畫。(盧祥富提供)
中山艦博物館內壁畫,中間為國父孫文。(資料照,盧凡思提供)

我國除役艦艇共有3種用途,分別是「靶船」、「地方政府展示」及「報廢」,以海軍陽字號老軍艦退役後的動向為例,除了最幸運的「925德陽艦」停泊於台南安平港,成為全台唯一軍艦博物館,其他陽字號老軍艦們有的作為教育訓練用的靶船,終身成就海軍;有的成為人工魚礁,長眠於大海孕育新生態;當然也有的拆解報廢,僅留下忠義英雄魂。對於中海艦列為廢鐵開標出售,海軍參謀長敖以智中將於立法院表示,美國二戰名將麥克阿瑟曾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海軍將會利用影音、書籍保存功勳艦歷史,成為精神象徵不見得要保留實體。

筆者曾服務軍旅十餘年,退伍後走訪世界各國,也曾任職於其他公部門學習到創新的宣傳行銷,感念國防部曾給予的栽培與訓練,我深知國防部有一刻也不能鬆懈的戰訓本務,然仍誠心建議國防部對於軍事、戰史乃至於眷村文資保存的態度都應該更積極進取,除了文中提到有功勳中海艦外,還有金馬地區的防禦坑道、心戰播音站、碉堡砲台等,在在反映歷史脈絡裡國軍不畏生死、捍衛國家的鋼鐵熱血,這些屬於國軍的文化資產自己都不重視,試問哪一個中央部會或地方政府會來幫忙重視、保存呢?具有時代意義的軍事文資能讓民眾瞭解國軍是如何努力不懈、刻苦耐勞地守護著家園,比起每年辦理的國軍文藝金像獎、愛國音樂饗宴、大型舞台劇,或是在各種場合出動藝工隊快閃熱舞等「煙火式」宣傳,軍事文化資產絕對是更為深刻、真實且耐人尋味的全民國防教材!

*作者為一個熱愛旅遊與藝文的斜槓榮民,貢獻十餘年青春報效國家,官拜上尉退役,曾服務於國防部政戰總隊文宣、藝工分隊等,目前任職於非營利組織,負責文創行銷、藝術教學工作,經營粉絲專頁《盧凡思先生|美感輔導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