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去中國化」、還是中美斷交?川普「斷絕與中國一切關係」能做到什麼地步

2020-05-15 12:4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新冠病毒疫情正在進一步加劇華盛頓對北京的不滿,「脫鉤」呼聲不斷加大。美國總統川普總統星期四(5月14日)在華盛頓說,美國可以切斷與中國的「一切關係」。華盛頓和北京「去中國化」的努力究竟能走多遠?疫情過後,中國會被孤立於美國領導的全球經濟秩序之外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川普:可以切斷一切關係

因疫情問題而多次對中國表達不滿的川普總統星期四(14日)接受福斯商業台電視採訪時被問到會如何對付中國的問題時說:「 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我們可以切斷一切關係。」

他說:「假如你做了,會發生什麼?假如你切斷一切關係,你可以節省5千億美元。」

川普在這個採訪中還表示,這次的疫情證明他是對的,因為他早就說過,美國不應當有散佈在世界各地的供應鏈,而應當全部在美國。

同天晚些時候,川普總統在啟程前往賓夕法尼亞州參加活動之前在白宮南草坪被記者問到這番評論時說:「我們看吧。我們與中國之間有很多事情在發生。我們對中國不滿。這點我可以告訴你。一項很棒的貿易協議墨跡未乾,突然間從中國來了一場瘟疫。我們對此不滿。」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給美國帶來嚴重的生命和經濟損失之際,川普行政當局和國會共和黨人正在醞釀如何針對中國政府採取措施,包括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川普行政當局一向主張把製造業從海外遷回美國,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為這項努力提供了新的動力。

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最近幾年,國務院一直在研究解決這個問題,但現在我們在全力推動這一計劃。 」

川普總統5月13日把去年5月簽署的行政命令延長一年,這項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企業所製造的電信設備,包括中國的華為及中興公司。

5月初,川普又簽署行政命令,責成美國政府排查大容量電力系統中的安全風險,監控或替換那些採購於不可信任的外國供應商的設備。此舉被認為是有意切割美國電網中的中國設備。

本星期,美國聯邦退休基金擱置了投資中國工資的一些計劃。

議員紛紛推出法案

在行政當局採取一系列措施之際,共和黨議員們也紛紛推出涉及北京的法案,包括減少在關鍵物資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2月27日推出《醫療物資供應鏈安全法案》,要求政府了解美國醫療產品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並採取措施確保美國醫療物資供應鏈的安全。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克魯茲5月12日提出《2020年本土稀土議案》,要求在美國建立稀土和其它關鍵礦物資源的供應鏈,減少並終止對中國的依賴。

除此以外,美國也試圖與它的盟友建立一個被稱之為「經濟繁榮網」的「可信任夥伴」聯盟。

美國的盟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政府日前宣布,將提供20億美元的補助和貸款,支持日本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回國內,推進「供應鏈改革」。與此同時,德國等國家也在推進其企業的部分去中國化。

布蘭茲:疫情問題加劇對中國的擔憂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全球事務教授、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認為,民主國家越來越多的人有這樣的看法,即中國利用了國際體系的開放性而又沒有完全遵守其規則,新冠病毒疫情強化了這樣的看法。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事務教授,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哈爾·布蘭茲( Hal Brands,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圖片)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事務教授,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高級研究員哈爾・布蘭茲( Hal Brands,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圖片)

他通過電郵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現在,由於中國生產如此多的像個人防護裝備和藥品這樣的關鍵產品,但它又有威脅利用其經濟實力懲罰那些在政治上讓它不高興的國家的記錄,因此,對它的這種擔憂正在日益加劇。」

這位中國問題學者說,在這場危機之後,存在要求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減少某些關鍵物品對中國的依賴的壓力。

從供應鏈「去中國化」到經濟全面「脫鉤」?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美國不僅在推動全球供應鏈的「去中國化」,而且有意與中國進行經濟上的大範圍「脫鉤」。

2005到2009年期間擔任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希爾(Christopher Hill)5月13日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越來越多嚴厲批評中國的人,包括白宮官員,談論過把與中國進行經濟「脫鉤」 作為解決美國經濟困境的方法。

儘管這位做過四任大使的前美國高級外交官並不認為,實現經濟轉型的良方是減少與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製造中心之一的貿易,但他說,「現在,這一夢想至少有可能成為部分現實,因為這場大流行病大大擴大了戰略需求的範圍,並削弱了主張自由貿易的論點。」

北京高層意識到「去中國化」問題

希爾大使還寫道,中國方面知道存在美國和其它貿易夥伴中存在的與中國進行經濟「脫鉤」的情緒,也知道這個大流行病正在使脫鉤更接近實現這樣一個事實。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原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5月9日舉辦的「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雲峰會上就表達了對「去中國化」的擔憂,並告誡說,中國應對此保持高度警惕。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經濟學部主任李揚在這個論壇上也表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說,正在形成一個把中國和人民幣排除在外的國際聯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5月14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也體現了北京的這種擔憂。由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主持的這次會議除了分析國內外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以外,也研究瞭如何提升產業鍊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布蘭茲:情況不會一切照舊

擔任過美國國防部長戰略規劃特別助理並撰寫了《川普時代的美國大戰略》(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in the Age of Trump)等多本專著的學者布蘭茲認為,民主國家應當採取謹慎的步驟,減少它們在高科技產品、醫療供應以及軍事物資部件等關鍵領域對專制競爭者的依賴。

他還提到,在疫情發生之前就有一些因素在推動美國企業考慮撤出中國,包括中國不斷上升的勞工成本、與中國做生意所面臨的障礙以及兩國之間的政治緊張。在他看來,疫情會鼓勵那些已經在考慮撤出中國的很多公司考慮這樣做,因為疫情使他們確信,情況不會一切照舊。

然而,他不認為美國真的想與中國進行全面脫鉤,他也不認為全面脫鉤是可取的。

馬格努斯​:把中國排斥在之外既不可能也不可取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家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也認為,毫無疑問,目前美國以及西方盟國與中國正在為爭奪影響力以及對國際新秩序的塑造而進行博弈。

馬格努斯撰寫的《警訊:為什麼習近平的中國處於危險之中》。
馬格努斯撰寫的《警訊:為什麼習近平的中國處於危險之中》。

這位撰寫了《警訊:為什麼習近平的中國處於危險之中》( Red Flags: Why Xi's China is in Jeopardy )的作者認為,美中之間的所謂貿易戰已經導致相當數量但仍然佔少數的美國企業開始將它們的供應鏈運作多元化,這次的疫情無疑加速了這個趨勢,當然還有很多企業仍然看重中國的人口和市場所帶來的商機。

在他看來,美國和西方盟國有義務旗幟鮮明地堅持他們的標準和價值觀,但是把中國排斥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之外既不可能也不可取。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這是不可能的。中國太大了,它是每一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它太重要而不會被邊緣化。但是,中國在供應鏈中的高度融合以及貿易和投資流動也可能不會像過去那麼強大和普遍。」

高達偉:外企會「漸進式」從中國轉移產能

美國密西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商學院研究產業鏈管理的助理教授高達偉(Daniel Kao)也認為,中國的經濟及其市場規模使得它難以被排除在新的世界經濟秩序外。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畢竟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就算各國企業不在中國生產, 降低產品的'中國成分'以規避風險, 但就消費者市場角度而言, 企業畢竟是以營利為目的, 所以我不覺得各國企業會完全去中國化,然後完全放棄這塊市場大餅,畢竟要找到相同規模大小的市場也不是簡單的事情。」

在外資和外企撤離中國的問題上,高達偉認為,外企會以「漸進式」的方式把在中國的產能轉移到東南亞各地。由於中國的產業鏈與其他國家相比相對完整,而且現階段也不是很容易要找到能取代中國製造能力的國家,因此在一夕之間把這些產能全部轉移出中國是不太可能的。但他認為,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趨勢。

他說:「因為貿易戰跟疫情已讓許多公司感受無法分散風險的窘境, 所以勢必會增加在其他國家產能,例如到東南亞國家或是印度。一旦外企供應鏈完全移出中國, 則失去的外貿訂單亦不容易復返。」

章家敦:美國必需與中國脫鉤以自保

針對一些分析人士說美國很難講中國排除在世界經濟秩序之外的說法,美國專欄作家、電視評論人士章家敦(Gordon Chang)反駁說,美國早就應該與中國進行全面脫鉤。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稱,中國導致8萬5千美國人死於新冠病毒,與這樣的一個國家發展關係是錯誤的。

他說:「我們有世界上所有的理由與中國『脫鉤』,不僅是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在外交上也如此。我們必需這樣做。我們需要減少被中國拿住的地方。共產中國是不可改革的。從短期到中期,我們唯一能做的保護自己的事情就是減少與中國的接觸。因此,我們與中國的接觸越少,越好。」

這位《中國即將崩潰》(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一書的作者說,雖然切斷與中國的關係並不是理想的狀況,但美國所對付的是一個不可與之合作的國家,而且也不是美國主動想這樣做。

巴博尼斯:是中國越來越把自己排斥在國際秩序之外

美國的社會學者、悉尼大學副教授巴博尼斯(Salvatore Babones)認為,當前的局面是中國自我孤立造成的。他說,中國雖然仍然希望向西方世界銷售產品,但它似乎不想成為西方體系的一部分。

美國社會學者、悉尼大學教授巴博尼斯在美國之音演播室接受記者林楓的專訪。 (美國之音林楓拍攝)
美國社會學者、悉尼大學教授巴博尼斯在美國之音演播室接受記者林楓的專訪。(美國之音林楓拍攝)

出版過《美國天下》( American Tianxia )一書的巴博尼斯還認為,在疫情之後,中國自己的一些做法與政策將使得它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融合度減少。他說,中國的新戰略不是完全參與全球的生產網絡,而是建立無需外國技術和專業知識就能運作的「龍頭企業」。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並沒有被排除在國際經濟秩序之外,但它自己越來越把自己排斥在外。美國及其盟友澳大利亞和日本希望看到一個繁榮的中國平等地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好處和責任。然而,中國卻選擇關閉信息的自由流動,把戰略性產業封閉起來,當然它也把自己與全球互聯網隔離開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