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新冠肺炎時代,我們是不是再也不能握手了?歷史學家細說社交禮儀源頭

2020-05-09 13:00

? 人氣

後疫情世界:我們是不是永遠不能握手了?(BBC)

後疫情世界:我們是不是永遠不能握手了?(BBC)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人們彼此保持距離避免肢體接觸,封鎖措施慢慢解除之後,人們會重新開始握手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的社會裡握手無處不在,陌生人第一次見面會握手,數十億美元生意成交也會握手。

握手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可能源自於古希臘時期,兩個人把手伸向彼此象徵和平,顯示沒有人攜帶武器。

握手也可能起源於中古世紀的歐洲社會,騎士們互相握住對方的手試圖把對方身上暗藏的武器震動下來。

近代許多人認為貴格教派(Quakers)把握手禮儀廣泛傳播開來,該教派主張人人平等,因此在見面時會行握手禮象徵地位平等。

美國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心理學教授利加爾(Cristine Legare)說,握手是人類演化成為社會化動物,觸覺性動物的象徵,是人類彼此聯繫的姿態。

握手的文化有上千年的歷史軌跡,可能一時半會不太容易全然拋棄。

Shaka sign
 

不握手禮儀

但是人類歷史上,也有許多文化出現不握手的禮儀,例如印度人的雙手合十禮,就是廣為西方世界熟知的東方見面禮儀之一。

近代中國頗為著名事件之一是,末代港督彭定康任內在和當時中國駐港官員見面要握手時,卻遭對方雙手合十拒絶握手。

在穆斯林國家,單手置於胸前也代表尊敬之意,是和人見面的禮儀之一。

在夏威夷,人與人見面用「沙卡手勢」(shaka sign)打招呼,這類似中國人用手比六的手勢,在美國衝浪文化中經常可見,出生於夏威夷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經常用這種手勢向人打招呼。

在薩摩亞,人們用「挑動眉毛」加上面露微笑來打招呼。

People emitting signals
 

抗拒握手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的行為科學家柯蒂斯(Val Curtis)表示,握手和親吻臉頰之所以成為打招呼的方式之一,是因為這顯示了彼此有足夠的信任,甘願冒著交換細菌的風險。

1920年代,《美國護理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文章警告,手是細菌傳播的媒介,建議美國人採用當時中國人慣用的拱手作揖來打招呼。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前,就有反對握手的醫學建議。2015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院在加護病房設立了「禁止握手區」,但該政策只維持了6個月就銷聲匿跡。

但即使有醫學和科學的充分證據支持反對握手的運動,握手這個動作還是流傳於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專業職場和正式場合上更是不可缺少。

Fist bump
 

不握手的未來

不過現在新冠病毒大流行讓人類徹底反思,在可預見的未來,握手這個動作很有可能不再受人喜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