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憑什麼閩南語可以自稱是台語?

2020-04-29 06:10

? 人氣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見圖)諷刺國民黨立委廖國棟不懂閩南語一事,引起爭議。(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見圖)諷刺國民黨立委廖國棟不懂閩南語一事,引起爭議。(資料照,顏麟宇攝)

黃士修因為陳柏惟酸廖國棟聽不懂台語事件,不服氣的說「我真的很討厭福佬沙文主義,憑什麼閩南語可以自稱是台語?」這個話雖尖銳,但卻道出了國家語言政策下的族群衝突。多元文化應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下;而統一的語言之於多元文化,好似澱粉在食物中角色。《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列「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然而在國會殿堂還發生這樣歧視的憾事,顯然這個法求其名而不著其實。怎麼解?強化推廣標準漢語,方可團結國人、屏除族群歧視的陋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多元文化應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下

日前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因為銅鑼灣書店被潑漆表達訴求,「潑漆,就是不對。」「就算不認同你的觀點,我也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筆者欣賞的柯文哲的原因,因為他不會因為政治立場而處理態度不同。

民主政治民粹化之後,異己的立場會被汙名與妖魔化;包容的力量失去後,鬥爭、潑漆、肢體衝突便開始上演。陳柏惟酸廖國棟聽不懂台語,便是因為台灣社會失去了彼此尊重,而造成「福佬沙文主義」看待不同文化族群。

雖然筆者也常用閩南語溝通,老家、老婆娘家、甚至工作上都使用,但我卻不曾歧視聽不懂閩南語的朋友。反而可以善用切換不同語言,幫助翻譯聽不懂彼此語言的親朋好友。多元文化,本來就應該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下發展,您說不是?

20181009-國民黨立委廖國棟9日於立院質詢。(顏麟宇攝)
國民黨原住民立委廖國棟要求經濟部長沈榮津不要用「台語」答詢,要用他族人聽得懂的話(國語)答詢。(顏麟宇攝)

統一的語言,好似澱粉在食物中角色

人可以吃不同的食物,搭配不同料理方式,三餐可以有豐富的變化;但一個人如果長期沒有吃澱粉只吃蔬菜、肉類,可能導致肌肉痙攣,全身疲勞,精神不濟、甚至是便秘和情緒低落。

相同的,一個國家可以蘊含多元的文化,原住民語、閩南語、客家話、標準漢語等;但如果統一語言不加以重視,人民與人民之間將充滿矛盾,沙文主義、歧視態度充斥在相異文化的角落,族群之間更難溝通與聚焦共識。

統一的語言好似澱粉在食物中角色,中華民國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度,但是對於共通的語言部分缺乏推廣。誠然,這個時候是最需要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融合並照顧國內所有民族,不應該走族群本位主義的狹門道路。

應重新強化與推廣標準漢語

或許是多數的台灣人都使用閩南語所以稱台語,但如果要有一個統一的語言拿來推廣,標準漢語還是首位。

統一語言的推廣,如果認識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作為,可以說令人感佩,他力排眾議甚至逐個說服粵籍同鄉,力推標準漢語為國語,主要原因是他熟悉的廣州話具有九個音階、難懂難推廣。

民國8年設立的國語統一籌備會,比建國大綱公告時(13年)還早,代表整合國家需要統一的語言,如今標準漢語已成為中華民國的官方語言,可以說是先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應該珍惜先人努力的成果,應重新強化與推廣標準漢語,團結國人、屏除族群歧視的陋習。

*作者為網路作家,目前任職於國營事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