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毅觀點:從Apple Pay看未被滿足的金融科技需求

2017-04-17 06:50

? 人氣

Apple Pay上路頭兩天,下載信用卡放在手機中達41.5萬張。圖為國泰世華Apple Pay行動支付體驗會。

Apple Pay上路頭兩天,下載信用卡放在手機中達41.5萬張。圖為國泰世華Apple Pay行動支付體驗會。

報載Apple Pay上路頭兩天,下載信用卡放在手機中達41.5萬張,打趴本土的「台灣行動支付公司」T-wallet行動支付,花了整整7個月卻只有綁定3.3萬張信用卡。不用說,感應式一定是比QR-CODE更好用。但差這麼多,也可以說這是台灣果粉向心力強大,早早就心有所屬地等待Apple Pay的到來,因此各銀行一開始就全力擁抱的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行動支付

然而在習慣使用信用卡的已開發國家中,大家積習難改,電子支付反而發展緩慢。新聞報導根據PYMNTS.com的最新調查研究顯示,美國行動支付的使用量仍然非常小。目前行動支付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大,連Apple Pay這種上線時間最長的服務,也才吸引了4%-5%的人來使用。因為信用卡付款的需求早被滿足,所以大家也沒什麼興趣再換一種方式來使用。台灣這股Apple Pay的熱潮是否能繼續延燒,還有待觀察。

之前在一個金融科技研討會中,有一電子支付的業者頗有感觸地說:「不要嘗試去改變消費者的習慣」。這也是說在已被滿足的領域中,推廣服務的進度是緩慢的。你需要花大錢,給甜頭,由其他業者那邊搶來顧客。但是等到甜頭沒了,顧客也又跑了。

最近一個因需求未被滿足而引起金融科技爆發性成長的例子發生在印度。去年11月印度莫迪總理為了打擊犯罪,宣布廢除佔了紙幣流通量近9成的大鈔,讓市面上的大鈔一夕之間無法使用。這立刻引起了電子支付需求的大爆發,行動支付新增用戶由原本每日10萬人成長到每日50萬人。就是因為大鈔被廢了,人們的付款需求無法被滿足,所以只好移向行動支付這出海口。

過去未被滿足的金融需求

近年來大陸金融科技也是呈現爆炸性成長,幾年之內已經佔到世界第一的位置。能如此快速地發展,追根究底是因為傳統金融業不夠發達,大眾金融需求未被滿足。一旦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首的網路、電商、社群領導者積極提供各式行動金融服務,它們的顧客當然就立刻買單接受,所以才會在幾年間衝到世界金融科技領頭羊的地位。

行動支付的方式的目前在中國早就不稀奇,市場中最主要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以及騰訊公司底下的微信支付。(取自網路)
中國市場中最主要的行動支付方式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以及騰訊公司底下的微信支付。(取自網路)

台灣也有很多未被傳統金融業者滿足需求的區塊,如老人、學生、中小企業等,因對金融機構貢獻不大,同時信用風險較高,所以也很少被搭理。一旦新創金融科技業者的P2P借貸、服務小亨利族 (HENRYs:high earner not rich yet)的機器人理財、低手續費的跨國匯款、供應鏈應收帳款承購Factoring等服務出現,可能就能滿足他們的各式需求。像電子商務廠商直接對它的客戶和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或是代工業對它的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援,都是很自然的服務延伸,用來滿足未被傳統金融業滿足需求的顧客。

如果電商能提供一站購足的金融服務,從中攔截了既有客戶的金流,那麼傳統金融機構的客戶消費資訊與獲利來源也將被剝奪。因此傳統金融機構也正使出渾身解數來吸收新點子,想辦法轉型來提供新服務,以避免未來的版圖再被進一步瓜分。

法令遵循

除了要滿足顧客的需求之外,也還要符合政府法規的要求。除非法令修改,監理沙盒通過,或自行申請牌照,否則擁有牌照的傳統金融業者還是唯一合法玩家。

之前在台灣Uber因方便、車好、服務好、不怕被繞路、付款方便,所以受歡迎。這也是以往小黃所無法滿足的,然而卻因無法符合法律規範所以只好停業。Uber這幾年因滿足了顧客的需求而興起,也因為未能滿足政府遵守法規的需求而中止。

重新再檢視過去忽略的區塊,積極找到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然後推出相關服務來滿足各方,應該是未來金融科技比較容易成功的方式。

20170210-UBER司機聯盟10日串聯300輛車,慢速行駛包圍交通部。(顏麟宇攝)
Uber這幾年因滿足了顧客的需求而興起,也因為未能滿足政府遵守法規的需求而中止。圖為UBER司機聯盟串聯300輛車,慢速行駛包圍交通部。(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為提供雲端理財機與教學服務之CubicPower.idv.tw創辦人。曾服務於緯創軟體、英商路透社等金融與科技單位從事金融軟體開發專案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