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如何正確理解滬港通

2014-11-20 10:12

? 人氣

素來喜歡舞文弄墨的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將滬港通正式開通的2014年11月17日稱為「歷史性的一天」,並認為這一市場機制將「重新定義香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進程中的這個重要節點,一些西方投資家甚至給予了比李小加更為熱烈的回應。總部位於香港的對沖基金——西北投資管理公司(Northwest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首席執行官喬治•菲利普斯(George Philips)對路透社記者說,「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滬港通是全球最大的一次資產重新分配,開通後將有很多事情會發生。」瑞銀(UBS)亞洲融資服務部聯席主管蒂姆•萬嫩馬赫爾(Tim Wannenmacher) 宣稱,「這是變革性的……是我在亞洲15年來見證的最重大事件……它只是個開始,但是個重要的開始。」……

不過,從頭三天的交易情況來看,市場卻是以一種相當冷淡的姿態迎接這一「歷史性時刻」的。17日那天,南下資金的熱度比北上資金低迷得多;到了18日,無論是南下的滬港通還是北上的港滬通,都沒有用完各自額度的一半,呈現大幅度萎縮的態勢,而且北上資金也驟然降溫。19日,兩地資金進一步萎縮。此外,17、18和19日連續三天,滬深兩地股市的指數都是下跌的。

對這種情況,兩地的監管者也似乎胸有成竹。在滬港通正式開通之前,李小加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對於滬港通首日的交易量沒有任何預期。「滬港通是一項全新的嘗試,如同一條剛剛開通的高鐵路線,開通首日的上座率是高是低皆有可能。無論當天的交易是火爆還是冷清,我們都當以平常心來看待。」

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則在滬港通開通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明確表達了其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的謹慎態度,他說,「我最關心的是滬港通通了以後,能夠持續地發展……持續的發展就是一定要把風險防範好。因為這個市場,我們以前沒有碰到過。」

按照相關規定,「滬港通」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置每日額度。其中,「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為105億元。

韓正認為,採用額度管理以後,這個制度可以把目前所能想到的各種風險、包括最大的風險都覆蓋到。「我們是有信心的,至少不會發生顛覆性的風險。」

說滬港通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一點都不為過的。不過,它的重大歷史使命將會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慢慢地顯現出來,短期內人們賦予它的太多直接的市場想像空間恐怕不太有可能兌現。考慮到中國內地股市歷來有「題材炒作」和「見光死」的模式,本週的行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每天130億元的滬港通和每天105億元的港滬通資金總額能夠在總市值分別達到10多萬億元和20多萬億元的滬深兩地股市掀起多大的波瀾?這是最簡單的數學題目。

雖然作為對外貿易大國的中國很早就開放了人民幣經常賬戶,但過去十多年來,內地資本賬戶的開放進程一直極為緩慢保守。目前國內和國外金融市場之間只被允許以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流動來實現互通,但QFII和QDII是一種人民幣和外幣的單向資本流動,仍然不涉及直接的自由兌換。

滬港通則完全不同,它允許內地投資者直接投資海外,允許境外投資者直接投資內地,因而無疑是中國資本市場邁向全面自由開放的最大一步。此外,按照這次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交易規則,基本上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這對人民幣國際化和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眾所周知,儘管中國已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但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卻非常低,在國際上被用於貿易結算的比重都不高,其作為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所佔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

簡單地說,滬港通為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打開了一扇門,而一旦打開了這扇門,貨幣圍牆的拆除也就不會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相形之下,它對於滬深兩地股市的影響倒還是第二位的。至於有些人將滬港通解讀為對內地的「救市之策」或對香港的「政策禮包」,或許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但它們是極其簡單和片面的。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看到,當局對滬港通的決心雖然很大,但在具體政策的設計和施行方面其實是慎之又慎的。它最初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4月宣佈,原計畫半年內正式交易。但因為許多原因(中間還遇到「佔中」的政治因素),最終推遲了一個月才正式開閘。這一度頗令人擔心多年前「港股直通車」無疾而終的命運重演——2007年,它也曾被輿論認為是中國股市「具有全球影響」的標誌性事件。無奈此後當局因為對這種資本賬戶的開放心裡沒底、許多政策準備也沒有做好而將其叫停。這次的滬港通比當年的「港股直通車」更進了一步,從單向開放內地股民投資海外變成了雙向開放,其對於內地目前的資本賬戶管制制度提出的挑戰更大。

例如,為了適應同一天開通的滬港通的需要,香港金管局宣佈自11月17日起取消居民每天每人兌換兩萬元人民幣限額的規定。既然如此,作為一種對應,境內居民購匯的額度限制在滬港通的衝擊下恐怕也不會再堅守多久。

事實上,人民幣資本賬戶的嚴格管制是中國大陸整個金融市場體系的基石之一,大量的政策是基於它而建立,並形成了一整套與之相配套的市場制度體系。儘管在很多人看來資本管制導致了中國金融市場的效率相對低下,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存在對金融市場和經濟國民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此,由於牽涉到太多的問題,包括兩地市場交易規則、結算和稅費等的不同,滬港通的制度設計非常複雜。用安永(EY)亞洲金融服務主管包凱(Keith Pogson)的話來說,滬港通是歐元啟動以來市場上最複雜的項目。而在另一方面,滬港通的開通,還會對離岸和在岸的人民幣匯率等一系列市場產生許多影響,有些可能是事先難以預估的。從這一點上,我們就能夠理解李小加和韓正的謹慎態度了。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16日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下一步的工作目標,就是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以漸進、有序的方式,允許上海自貿區內合格的個人開設資本賬戶。這個說法與中國國務院今年5月份的表態相吻合:計畫建立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機制,讓中國居民投資海外資本市場,擬在上海自貿區試點的「資本賬戶」計畫。

可以這麼說,雖然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國內地的資本管制「長城」正在一點一點被拆除,距離全面的自由兌換已不再遙遙無期。這其中的每一步走得越是穩妥,整個過程就會越順利,需要的時間也越短。

當然,滬港通的啟動不僅有助於推動中國資本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走向全面開放,同時也必定會通過開放來倒逼資本市場的改革,促進中國股市的國際化和規範化。

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成熟市場,它不僅有一套成熟的法律制度和市場準則,更有百多年來逐漸建立起來的信用基礎及市場文化。國際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國內市場,會以國際視野發掘內地股票的價值,並最終提升A股市場及國內公司治理水平。

但就像李小加在解釋南向資金不活躍的現象時說的,與海外市場機構唱主角的普遍格局不同,內地投資者以散戶為主,對香港市場仍有一個學習和熟悉的過程。這意味著滬港通將呈現一種慢熱狀態。業內普遍預期,若滬港通機制運行平穩,深港通機制將在明年年內上線。隨後,諸如紐約、倫敦、新加坡等海外股市與國內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亦有較大的可能性,而針對它們的跨境投資額度也會逐漸提高。

沿著這條路徑點滴匯聚,假以時日,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作者上海人,曾主持《東方早報》財經與評論工作,目前就職於《上海商報》。(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責任編輯:代金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